搜索到253篇“ 皮肤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文章
皮肤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点和耐药情况及危险因素
2024年
目的了解皮肤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7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某医院就诊的136例皮肤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原菌类型、分布特征和耐药。对可能引发皮肤感染性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常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3.89%、13.89%、8.89%。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该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95.08%、78.69%、60.66%。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该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60.00%、44.00%、40.00%,大肠埃希菌对该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56.25%、43.75%、43.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滥用是引发皮肤感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7.204,P<0.05)。结论皮肤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菌种类繁多,细菌耐药问题较为严重,抗菌药物滥用是引发皮肤感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需重视病原菌检测与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杨晓静冯冬梅周向昭陈雷刚韩旭颖吴远慧温杰
关键词:皮肤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病原学耐药性
光动力疗法抗皮肤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1年
1光动力疗法的概念及原理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指利用光敏剂和特定波长的光源,产生具有细胞毒的物质,进行细胞杀伤作用的疗法;是一种非侵入、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式。该疗法利用具有光敏作用的光敏剂,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后跃迁到第一激发状态(First excited singlet-state,S_(1)),成为单线态光敏剂。单线态光敏剂分子不稳定,可以通过2种不同的弛豫过程回到基态:(1)单线态光敏剂放出所吸收的能量,直接从激发态回到基态,同时发出荧光;(2)激发态光敏剂通过系间窜越失去部分能量,跃迁至激发三线态(Excited triplet state,T_(1))。
杨春燚张跃平王丽仰张迪林德贵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单线态光敏作用三线态弛豫过程
用于消除各种皮肤感染性疾病的高渗盐溶液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适用于皮肤感染性疾病治疗领域,提供一种用于消除各种皮肤感染性疾病的高渗盐溶液及使用方法,所述高渗盐溶液所含组分如下:氯化钠(NaCl)0.91%‑35%,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B)0.0001%‑1%,洗必泰...
王江桥
文献传递
通用PCR在皮肤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05年
通用PCR作为一种PCR相关的技术,通过针对不同种类病原体保守区基因的通用引物,能一次扩增该组病原体的所有靶基因片段。结合其他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例如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及生物芯片技术,为医学病原体的分类与快速鉴定,尤其是临床传统培养难以培养的微生物和未知菌的鉴定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吴黎明孙建方
关键词:病原体皮肤感染性疾病生物芯片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
青草药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126例
1999年
1994年1月~1997年12月,笔者采用青草药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126例,并与西药治疗124例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皮肤感染性疾病25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治疗组126例,男75例,女51例;年龄15~58岁,平均32.5岁;细菌感染114例(疖病58例,毛囊炎30例,痤疮12例,丹毒14例),病毒感染(带状疱疹)12例。对照组124例,年龄段、平均年龄、别比例与治疗组相仿;
姚秀发
关键词:青草药中医药疗法皮肤感染性疾病
海洛因依赖者罹患皮肤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调查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所患皮肤病的种类和发病机制。方法··:采用《临床皮肤病鉴别诊断学》皮肤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对本院1997-1998年强制戒毒的428例符合DSM-Ⅲ-R阿片类依赖诊断标准的428例男海洛因依赖者的皮肤感染性疾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皮肤疾病的发病率占本院同期住院的11.7%,皮肤感染性疾病类型主要为细菌皮炎,占56%;真菌皮炎,占4%;湿疹,占40%。结论··:导致皮肤感染性疾病的原因与海洛因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皮肤血管及微循环功能障碍,海洛因内掺杂质及使用毒品的方式,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
王素林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静脉注射发病机制
莫匹罗星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对60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分两组分别使用天津史克公司和英国史克必成公司生产的莫匹罗星进行了随机双盲对比观察。以2%莫匹罗星软膏外用5天,每日三次(未愈者继续用至10天)。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6.7%(P>0.05),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100%和93.9%(P>0.05)。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也未发现实验室指标的异常改变。对莫匹罗星等4种药物以试管对倍稀释法对54株致病菌进行体外抗菌活检测,莫匹罗星对38株金葡球菌MIC50和MIC90各为0.06mg/L和0.25mg/L,对13株表葡球菌的MIC50和MI90各为0.06mg/L和0.5mg/L.但肺炎杆菌(1株)和大肠杆菌(1株)对之不敏感。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43株金葡球菌中40株(93.02%)对莫匹罗星敏感,13株表葡球菌对莫匹罗星均敏感(100%).结果表明莫匹罗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品,适用于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阳球菌所致的皮肤感染性疾病
周维康刘学书温文芳吴音李桂明周永华郑行萍蒋玉富李崇智刘鸿渝
关键词:皮肤莫匹罗星体外抗菌活性
百多邦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2年
王频张春敏
关键词:百多邦皮肤感染性疾病
“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57例疗效观察
1994年
我科于1993年8月至11月对57例各种细菌皮肤感染疾病应用2%莫匹罗星软膏进行疗效观察,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温文芳刘学书吴音周维康
关键词:莫匹罗星软膏皮肤感染临床疗效抗生素
一种生物抑菌制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提供了一种生物抑菌制剂,所述制剂由蚯蚓提取物、核酸酶激活剂和溶菌酶组成,所述蚯蚓提取物的含量为0.01g/L‑2g/L,所述核酸酶激活剂的含量为1mM‑1000mM,所述溶菌酶的含量为0.1 g/L‑...
朱智强孙春荣王秀伟官臻杨爱云

相关作者

孙春荣
作品数:56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急性肺损伤 儿童 患儿 川崎病患儿 肺炎
张影
作品数:42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人参 甾体皂苷 玉竹 甾体皂甙 不同品系
官臻
作品数:37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神经管畸形 小鼠模型 小鼠 胚胎发育 小鼠胚胎
马立娜
作品数:1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水凝胶 伤口敷料 糖尿病 成骨 蛋白酶酶解
许涛
作品数:56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吗啡耐受 吗啡 心脏结构及功能 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