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162篇“ 病理特点分析“的相关文章
椎管内色素性神经鞘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与文献复习
2024年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于枣庄市立医院治疗的椎管内色素性神经鞘瘤(melanotic schwannoma,M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包括临床病史、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肿瘤组织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并对患者转移和复发情况进行随访,随访结果显示该10例患者均无肿瘤转移及复发的情况。复习相关文献,基于相关文献报道,MS有转移及复发病例存在。本研究结果可能与研究病例有限及随诊时间较短有关。因此,应该重视增加MS患者远期随诊时间,并及时干预及治疗,进而减少患者的转移率及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提高临床对MS的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王兆辉张妍
关键词:椎管神经鞘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文献复习
单纯淤胆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生化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单纯淤胆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转归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石家庄市第五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38例单纯淤胆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用药种类、病程、肝生化指标及变化趋势及病理形态特点,分析不同病理形态特点与病程及肝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0岁以下年龄段以男性患者更多见,但40岁以上女性患者更多见。在引起单纯淤胆型DILI的药物种类中,以中药及中成药类最多见(36.8%),其次为抗生素类(13.2%)及解热镇痛类药物(13.2%)。R值绝大多数<2(均值为1.5)。肝生化指标达峰及恢复时间具有不同变化特点;毛细胆管淤胆评分与TBil值呈中等强度相关性(r=0.545,P=0.016);小胆管变性评分与GGT峰值呈中等强度相关(r=0.538,P=0.021);其他病理形态学评分与肝生化指标峰值之间无相关性(P>0.05);病程与毛细胆管淤胆及肝细胞淤胆呈正相关(r=0.528,P=0.024;r=0.500,P=0.041);TBil达峰时间与毛细胆管淤胆呈正相关(r=0.672,P=0.002);GGT恢复正常时间与小胆管变性呈正相关(r=0.551,P=0.018);其他病理形态学评分与肝生化指标达峰及恢复时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单纯淤胆型DILI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肝生化学变化特点及病程演变。
白欢欢冯惠君郭立杰张海丛何晓燕孟爽张向娥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病理特点
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病理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索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点、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结合病理形态特点、免疫表型及与其他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类似的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形态学特点与普通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类似,免疫表型表现为部分T细胞标记阳性、CD56、细胞毒标记物、EBER ISH阳性、CD20弱-中等阳性,其余B细胞标记物CD79a、PAX-5均为阴性。其中2例肿瘤细胞阳性表达CD8。结论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免疫表型的NK细胞源性淋巴瘤,需要综合分析抗体表达情况及和其他淋巴瘤进行鉴别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模式以及多抗体联合应用对于明确诊断有重要作用。
王红王红任新瑜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CD20免疫组化
胃息肉的临床、内镜特征和病理特点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胃息肉的临床、内镜特征和病理特点,为临床胃息肉诊断提供理论参考,以提高胃息肉的治疗水平。方法纳入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确诊的胃息肉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内镜以及病理等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息肉部位:胃体息肉25例(25.00%)、贲门息肉5例(5.00%)、胃底息肉50例(50.00%)、胃窦息肉18例(18.00%)、幽门息肉2例(2.00%)。病理类型:增生性息肉32例(32.00%)、胃底腺息肉60例(60.00%)、炎性息肉6例(6.00%)、腺瘤性息肉2例(2.00%)。息肉大小:息肉80例(80.00%)<1cm、息肉14例(14.00%)1~1.9cm、息肉6例(6.00%)≥2cm。其他情况:检出异型增生例6例(6.00%),其中发生在胃窦4例(4.00%),发生在胃体2例(2.00%)。结论针对胃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对临床胃息肉的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胃息肉的诊治水平。
延丽雅邓结儿简东梅唐荣芳
关键词:胃息肉内镜病理
48例外毛根鞘囊肿临床、超声及病理特点分析
2024年
本文对2017年2月至2024年2月我院48例外毛根鞘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44.4岁。皮损均表现为质地坚实的皮下结节,最常见于头皮(35例),其次为面部(8例)、四肢(3例)和躯干(2例)。超声提示41例皮损形态呈椭圆形,边界清晰;7例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38例“靶环”型;10例低回声型。病理显示真皮内见囊腔,囊壁由鳞状上皮细胞构成,无颗粒层,囊腔内见均质嗜酸性角质物,部分病例见灶性钙化灶。
白瑶樊卓王静祝欣
关键词:超声病理特点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临床、肌肉影像及病理特点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SRP-IMNM)患者的临床、肌肉影像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肌肉病中心、经骨骼肌病理和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确诊的9例SRP-IMN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肌肉影像学及肌肉病理特点。结果:9例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2例,起病年龄为18~59岁。9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7例伴颈肌无力,5例有吞咽困难。9例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1 866~6 725 U/L)。其中4例合并间质性肺病,3例合并心脏受累。抗体检测9例患者除SRP抗体阳性以外,有8例合并其他抗体阳性,7例合并抗Ro-52抗体阳性,4例为单纯合并抗Ro-52抗体阳性,3例同时合并3种以上抗体阳性。其中出现间质性肺病和心脏受累的患者均合并其他抗体阳性。7例患者行大腿肌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可见弥漫性骨骼肌水肿,部分肌肉萎缩及脂肪化,病变主要累及大腿后侧肌群。有2例患者行小腿肌肉MRI,可见比目鱼肌受累较明显,1例有胫骨前肌、腓肠肌受累。9例患者肌肉病理均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肌纤维变性、坏死和再生,1例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4例患者可见管柱状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8例患者坏死肌纤维内有少量CD68阳性淋巴细胞,5例患者可见肌纤维膜上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表达上调,6例患者非坏死肌纤维和毛细血管上可见膜攻击复合物(C5b-9)沉积,6例患者行P62染色均可见部分肌纤维内有均质的细颗粒样物质沉积。结论:SRP-IMNM患者除肢体近端肌无力外,常伴有颈肌无力和吞咽困难,合并多种抗体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间质性肺病和心脏受累。SRP-IMNM患者受累肌肉呈弥漫性水肿,大腿后侧肌群更易发生萎缩和脂肪化。C5b-9沉积和管柱状毛细血管是SRP-IMNM的重要病理特�
李诗瑶瞿千千郑献召马晓丽崔文豪李丹吕正赵炯博王佳璇胡聪吕海东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肌肉病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探讨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符合率,以及不同萎缩程度及不同年龄组的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34例,统计一般资料、胃镜及病理报告、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情况。结果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534例,经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370例,其内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69.29%。慢性萎缩性胃炎好发于老年人,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窦的萎缩、肠化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高于胃角和胃体及其他部位,而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方面,胃底及贲门检出率较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萎缩的程度与肠化、上皮内瘤变程度密切相关。重度萎缩组中的重度肠化和上皮内瘤变比轻度及中度萎缩组发生率高。在不同年龄组中比较,老年组的肠化及上皮内瘤变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胃镜与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偏低,胃窦是萎缩、肠化的好发部位;肠化及上皮内瘤变的发生与萎缩程度呈正相关,老年人的萎缩、肠化及上皮内瘤变发生率高。
汤进芝石嫦娥周娟燕唐敏汪文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病理肠化上皮内瘤变
1例成人睾丸卵黄囊瘤的病理特点分析
2024年
成人睾丸卵黄囊瘤较为罕见,肿瘤结构复杂、多样,诊断较为困难。该文回顾1例成人睾丸卵黄囊瘤患者的诊疗经过,深入探讨其病理组织学形态特点,总结该类肿瘤鉴别诊断的关键及免疫组化染色的特异性表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提高卵黄囊瘤病理诊断的精准性。
项颖李毓飞鲍芳
关键词:卵黄囊瘤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CT、MRI表现及病理特点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L)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63例经病理确诊的SNNL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的CT与MRI表现。结果63例SNNL中15例行CT检查,43例行MRI检查,5例同时行CT和MRI。共发现结节67个,位于肝右叶46个,左叶18个,中叶3个;结节大小为0.4~12.4 cm。CT平扫23个结节均呈低密度,其中1个结节旁钙化灶;MRI平扫49个结节呈T1WI等低信号;40个结节呈T2WI高信号,5个呈T2WI等信号,4个呈T2WI低信号。3个受伪影干扰,3个呈DWI等信号,1个呈DWI低信号,其余42个均呈DWI高信号。CT及MRI增强延迟期病灶呈边缘持续强化42个,内部分隔强化9个。病理确诊的67个结节中17个为凝固性坏死,50个为液化坏死。结节切面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无组织细胞结构,周边有纤维组织包绕。结论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典型特征为好发于肝右叶,直径<3 cm,DWI均为高信号。凝固性坏死结节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液化坏死结节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CT和MRI延迟期边缘持续强化或有分隔强化有助于该病的诊断,部分不典型表现仍需要依靠病理检查。
俞莺贾宁阳张娟陆伦徐勖包明波
关键词: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70例慢性肝炎型DILI患者临床血清学特征及病理特点分析
2024年
目的:观察慢性肝炎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血清学特征及病理损伤程度。方法:回顾性观察70例经肝穿刺组织病理明确诊断为慢性肝炎型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用药史、合并基础病、血清学指标、影像特征及病理损伤程度等资料。结果:慢性肝炎型DILI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以45~60岁多见,平均(52.6±11.4)岁。最常见用药是中药或中成药(27.1%),其次是抗生素类(21.4%),联合用药占比32.9%;前三位并发症分别是高血压(22.9%)、糖尿病(17.1%)、甲状腺功能亢进(8.6%);17.1%患者存在过敏史;反复发作的有患者41例(58.6%),平均反复发作次数2.1次。血清学指标以ALT、AST、TBil、LY%轻度升高为主,有45例(64.3%)患者伴自身抗体阳性,以抗核抗体最常见(41.4%),炎症活动以中或重度为主,纤维化程度以轻或中度为主。结论:慢性肝炎型DILI患者多见于中年女性,易反复发作,中药或中成药是最常见用药类型,常伴有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炎症与纤维化程度常不同步。
李健刘云燕孙扬李俊卿董金红王翀奎
关键词: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

相关作者

戚晓昆
作品数:797被引量:1,750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多系统萎缩 影像 视神经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中枢神经系统
姚生
作品数:213被引量:48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影像 电生理 病理特点 影像学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吴正成
作品数:7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病理特点分析 神经梅毒 影像 病理特点 影像学
夏德雨
作品数:85被引量:16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影像 视神经脊髓炎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淋巴瘤 谱系
洪道俊
作品数:139被引量:1,388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家系 基因 骨骼肌 结蛋白 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