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1篇“ 疼痛病人“的相关文章
慢性疼痛病人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慢性疼痛病人自我效能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在疼痛管理过程中对病人提供针对性改善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2月至6月使用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评估量表(chronic pain self-efficacy scale,CPSS)对中日友好医院慢性疼痛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包括3个维度和22个条目。结果:慢性疼痛病人自我效能总分为(65.5±20.7)分,慢性疼痛管理维度项目均分(2.2±0.8)分,躯体功能维度项目均分为(3.3±1.2)分,症状应对维度项目均分为(2.9±1.2)分。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就业状况影响慢性疼痛病人自我效能感水平。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其最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慢性疼痛病人自我效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医护人员在制订计划时,需根据病人的不同特征,关注病人的身心状况与社会文化背景,制订切实可行的个体化措施以提高慢性疼痛病人自我效能。
杨心雨赵菁郭红许丽媛沈意娜
关键词:自我效能慢性疼痛疼痛管理
我国3省市门诊中老年慢性疼痛病人的流行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3省市门诊中老年慢性疼痛病人流行特征。方法:2023年4月至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北京市、重庆市、江西省各抽取1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纳入年龄≥45岁、主诉疼痛时间持续超过3个月的门诊慢性疼痛病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和慢性疼痛流行特征。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单向有序资料,趋势χ^(2)检验分析双向有序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有效样本为4151例,其中男性1803例(43.4%)、女性2348例(56.6%);45~64岁2193例(52.8%)、≥65岁1958例(47.2%)。疼痛轻、中、重度分别为1079例(26.0%)、2535例(61.1%)、537例(12.9%)。慢性疼痛病人疼痛程度在年龄(χ^(2)=39.061,P<0.001)、东中西部地区(Z=768.542,P<0.001)、城乡地域(Z=-10.513,P<0.001)、文化程度(χ^(2)=4.280,P<0.05)、家庭年收入(χ^(2)=26.707,P<0.001)、是否有既往病史(Z=-3.685,P<0.001)、饮酒状况(χ^(2)=10.172,P<0.01)、疼痛年限(χ^(2)=12.617,P<0.001)、疼痛部位数量(χ^(2)=106.442,P<0.001)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1.69,95%CI:1.38-2.07)、居住在农村地域(OR=2.09,95%CI:1.58-2.77)、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1.48,95%CI:1.10-2.00)、疼痛部位数量≥2处(OR=1.73,95%CI:1.42-2.10)是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我国3省市门诊中老年慢性疼痛病人以中度疼痛为主。年龄高低、城乡地域、文化程度、疼痛部位多寡是疼痛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尽早识别和干预相关影响因素,以便更全面地评估疼痛程度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病人疼痛治疗和管理效果。
杜成欣张伟伟许丽媛樊碧发董建群颜流霞姜莹莹
关键词:中老年慢性疼痛疼痛程度
癌症相关性疼痛病人多维疼痛评估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202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适合癌症相关性疼痛(简称癌痛)病人疼痛评估量表,并探索评估量表用于癌痛病人的信度和效度,以期为临床癌痛病人的管理提供更加综合全面且简便易行的评估工具。方法:基于国内癌痛领域的指导性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等,本研究构建了癌痛病人评估量表初始条目池,采取德尔菲法选取我国癌痛领域的二十余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统计咨询结果,确认纳入的条目,形成最终的多维疼痛评估量表(multi-dimensional brief test scale for pain,BTS)。经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第一轮纳入21位专家,第二轮纳入10位专家,第一轮纳入19个评估维度,选取重要性评分≥4.5分且变异系数≤20%的7个评估维度,进行第二轮专家咨询。这7个评估维度和条目的重要性结果与第一轮一致,由此最终构建的BTS共包含7个评估维度,15个条目。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癌痛病人,使用构建的BTS评估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共纳入166例病人,经过数据清洗,最终纳入分析的病人例数为138例。BTS的信度检测Cronbachα系数为0.78,效度检测的KMO值为0.80,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结论:构建的BTS条目共纳入7个评估维度,15个条目,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于癌痛病人疼痛评估。
郑振东黄明金毅罗素霞柳江路平汪子书庄莉余慧青仇晓霞刘波褚倩王昆刘勇任敬王杰军樊碧发
关键词:疼痛评估德尔菲法
舒适护理在骨科疼痛病人护理中的疗效分析
2024年
文章将医院收治的骨科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后,该方法在骨科疼痛护理中能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7月,研究地点为本院的创伤骨科。2021年3月~2022年7月是研究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设置研究组A,A组选取骨科疼痛病例43例,本组患者统一接受常规疼痛护理。研究第二阶段为2022年8月~2023年7月,本阶段设置研究组B,选取病例数43例,对患者统一实施舒适护理。对所有患者实施疼痛评分,再围绕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展开比较,了解舒适护理取得的应用效果;调查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情绪状况,了解舒适护理对患者的情绪是否能强调改善作用;对患者的睡眠状况展开统计,了解舒适护理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 干预前,所有患者都面临较为剧烈的疼痛(P>0.05),干预后,VAS评分两组均为显著下降趋势,不过B组的下降趋势显著比A组更大,(P<0.05);疼痛缓解以及住院时间都为B组更短(P<0.05);未实施干预前,两组患者都有强烈焦虑与抑郁情绪(P>0.05),实施干预以后,B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了更有效控制(P<0.05);干预期间每次入睡速度为B组更快,每次睡眠时间为B组更长(P<0.05)。结论 在对骨科疼痛患者实施治疗时,因为患者感受到的疼痛十分强烈,其接受治疗时可能无法表现出较高依从性,所以要做好对患者的疼痛护理。对实施疼痛护理的时候,渗透舒适护理理念,能最大限度提高疼痛护理的效果。舒适护理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让患者以更好状态投入到术后的康复治疗中,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楚冬梅
关键词:舒适护理创伤骨科疼痛护理
实施人文关怀对带状疱疹疼痛病人的护理疗效
2024年
将带疱疹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实践,分析人为关怀在此类疾病患者方面的护理成效。方法 从某市医院选取80例带状疱疹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为2021年6月到2023年6月。为确保研究工作顺利、高效进行,采用随机法将患者细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为全面凸显护理效果差异,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一般会干预基础上,接受人文关怀。医护人员做好数据收集、比对与分析工作,以得出实施人文关怀后,两种护理模式的具体护理效果与差异。结果 经过数据比对与分析,发现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未接受人文关怀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均要优于护理前,但相较于护理后的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要低于护理前,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疼痛程度更低,比较与分析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人文关怀护理理念融入带状疱疹疼痛病人护理工作中,更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值得在带状疱疹疼痛病人治疗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谢雪婷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疗效
对骨癌疼痛病人采取综合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2024年
分析对骨癌疼痛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骨癌分为两组(n=50)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结果 试验组患者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SF-MP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模式可以缓解骨癌患者的疼痛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付明倩
关键词:骨癌疼痛综合护理
疼痛病人辅助睡眠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疼痛缓解技术领域的疼痛病人辅助睡眠装置,包括绑带,绑带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气囊,气囊远离绑带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气囊连通有气管,气管远离气囊的一端连通有空压机;凸起内部中空,绑带中心处贯穿有进液管;进液管...
宋莉王佳桑灵刘茂桐衣增玮蒋庆宋柯雨朱晨雨
慢性疼痛病人疼痛灾难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综述疼痛灾难化的研究现状,归纳出疼痛灾难化的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以期为医务工作者制定针对性的、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武霜杨丽娜
关键词:慢性疼痛疼痛管理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病人中枢敏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从中枢敏化的定义及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病人中枢敏化的研究现状、不良结局、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病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韩瑞娟张俊娟张士变李佳佳贾田田姚倩倩
关键词:中枢敏化干预策略
慢性疼痛病人动态疼痛连接组的功能MRI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慢性疼痛是由感觉、情绪、认知和行为元素组成的多维度体验,它给病人生理和心理带来严重的损害。慢性疼痛的进展和维持与中枢神经密不可分。在既往多位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动态疼痛连接组”理论被提出并成为了部分研究人员对慢性疼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对“动态疼痛连接组”这一理论提出前后,在慢性疼痛病人中其功能MRI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可能研究方向进行简单阐述。
计昱岐周福庆
关键词:慢性疼痛默认网络

相关作者

樊碧发
作品数:390被引量:4,085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慢性疼痛 疼痛科
许丽媛
作品数:31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疼痛 护理 疼痛 疼痛病人 疼痛评估
崔庆凌
作品数:16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 疼痛病人 心理行为 骨膜细胞 骨膜成骨细胞
谢彩英
作品数:38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艾滋病 艾滋病患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循证护理 生活质量
黄宇光
作品数:824被引量:7,531H指数:4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围术期 围术期管理 神经病理性疼痛 加速康复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