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篇“ 疑伪经“的相关文章
试论伪经文本的生成与流变——以《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研究为例
2024年
伪经在佛教文献史中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样貌,它们几乎没有明确且完整的文本来源,并且因具有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其生成和流变大多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倾向。《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是典型的伪经,属于戒律类的中国撰述经典,创制时间应在六世纪前半,作者身份为北朝僧人,响应断食酒肉运动产生,命名则得益于当时南北朝深厚的华严学传统。虽不见于传世文献,但在敦煌共计保存有十二号相关写卷,其中有四号采用经折装形式,均与多部因果报应类经典合抄,这说明《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并非始终因戒律性质而受到重视。在文本流传的过程中,因果报应思想逐渐代替原本的戒律内核成为民间信仰群体关注的重心,经折装的使用也与这一转变关系密切。
李奥郑阿财
关键词:疑伪经敦煌写本
佛教伪经伏羲、女娲造日月说考论
2023年
《须弥四域经》《造天地经》为两部佛教伪经,其中有伏羲、女娲造日月、救苍生的说法。此种说法以中土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解说印度佛教的宇宙观,是中印文化融合的产物。依据佛教经录、敦煌莫高窟285窟东顶构图以及昙鸾弘传弥陀净土的经历推断,此说可能产生于永安三年(530)至天平五年(538)间,可能是昙鸾僧团为弘扬弥陀净土而创造的。伏羲、女娲造日月说为中印文化融合之成果,随着政教冲突与佛道矛盾的激化,北朝、隋唐之际的佛徒却以之证明佛教优胜、道教粗劣。
刘林魁
关键词:伏羲女娲疑伪经中印佛道
伪经文本构成的复杂和奇特——-以《十王经》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23年
西夏、藏文本《十王经》较汉文本增加了天使经中的阎罗宫和五天使内容,西夏本体现了早期藏文本的面貌。而现存捷克藏文本还有弥陀境域、六道十地、浓缩心经、弥勒真言等四个独具条项,应是在早期藏文本基础上后来增添,这使其成为诸本《十王经》中文本构成最为复杂奇特的一个版本。西夏本经文正文等项译自藏文本,序言则译自汉文本,这在此前的西夏译作中尚属首次发现。明刻本《十王经》在十王审讯偈颂之下又有散文长行,其文本构成在诸汉文本中别具一格。明刻本此一特点与藏文本相同,但两者的散文长行在内容上有明显差异。
张九玲
关键词:疑伪经文本
佛教伪经与中古民间社会
中国的中古时期是汉译佛经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诸多西域和本土高僧的不懈努力下,大量的佛教经典被译介到内地,并奠定了汉文藏经的基本格局。然而伴随着汉文译经事业的发展,一些由中国人编造的伪经也混入到了经典的行列之中。伪经并非...
徐汉杰
关键词:中古时期佛教疑伪经民间社会
歪曲的佛义:北朝佛教谶记类伪经文本的动态观察
2022年
《首罗比丘经》《高王观世音经》《弥勒成佛伏魔经》《普贤菩萨说证明经》等谶记类伪经,在形成之初都与政治事件没有太多关联,佛教信众造作这些伪经的初衷,是想利用本土文化因素来简化或比附深奥的佛经原典,为普通民众提供通俗易懂且便于实践的经文。在北朝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这些在民众中影响广泛的伪经,多次被利用成谋取政权或聚众反叛的舆论工具,由此附带上了谶记功能。从经本演变和思想内容发展的角度来看,北朝佛教谶记类伪经的造作,大致都经历了这样一个从翻译佛典到民众通俗经本、再到舆论工具的过程。
王超王超
关键词:北朝谶语疑伪经
敦煌现实救护类佛教伪经研究 ——以《解怨经》《消灾经》《救疾经》为中心
现实救护类佛教伪经是为了满足普通民众现实利益需求而编撰的伪经,具现世性和功用性两个特点,是信仰型佛教与世俗社会生活相结合的产物。在一百多部敦煌佛教伪经中,现实救护一类占据二十余部。《解百生怨家陀罗尼经》《消灾除横灌...
曾丽珍
房山石经伪经《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考论
2021年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为杂糅佛教翻译佛典并汲取中外思想观念撰造而成的伪佛经,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中国北方地区颇为流行。本文通过围绕房山石经本进行文本对勘,针对刻经题记展开历史调查,挖掘该经的流传及刊镌细节。展现了佛教净土信仰与礼忏思想在中土的碰撞与交汇,及中古时期北方僧俗信徒对于伪经的容受态度,体现了中土伪撰佛典在佛教义理及文献方面的价值,为考察幽州乃至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的世俗化与中国化进程提供丰富及可靠的资料。
管仲乐
关键词:房山石经疑伪经
金铜之辨:藏传佛教的“伪经”之争——松巴堪布与土观呼图克图有关“佛典”问题之争论被引量:1
2021年
公元1782年,松巴堪布针对藏传佛教中有关"佛典"问题,撰写了一部颇具"文本批判方法"的辩论文。同年,作为其高徒的土观呼图克图,对上师之观点作了"纠谬之事"。本文通过分析诤论文中两者对藏译佛典之形成、藏文《大藏经·甘珠尔》的性质及掘藏文献的真实性等问题的不同理解,展现他们对"佛典"概念的不同诠释。继而,又将两者诤论之意义,置入到藏传佛教史脉络谱系中,以期凸显其思想史意义。
落桑东知
关键词:佛典
中土佛教伪经经目概述
2020年
对于伪经,自东晋道安创立“经录”以来,历代佛经目录学家均对此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这些伪经录所收经目多寡不一,这一现象除了受历代伪经不断增加这一客观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各个佛经目录学家对伪经判断标准不同有直接的关系。本文梳理了中土佛教伪经经目的基本情况及伪经判断的标准问题。
赵青山
关键词:佛教疑伪经
敦煌佛教伪经词语考释五则被引量:2
2019年
敦煌佛教伪经中有一些不易理解的词语,前人每多误录或歧解。本文对其中的"■瀆""蔓陌""为■师所■""■""沛"等五则词语作了较为详尽的考释。"■瀆"即"薛瀆","■"为"薛"的隶变俗体;"薛瀆"为"媟嬻"的音借,指亲近。"蔓陌"当读为"慢蓦",指轻慢、冒犯。"为■师所■"应作"为恶师所误","■"为"惡"的俗讹,"■"系"悟"的俗省,"悟"又为"误"之借字。"■"为"救"之俗讹,"救头然"为佛经习语。"沛"指"倾洒",其义在晚唐以后的文献中主要用"潑"来记录。
张小艳
关键词:敦煌文献词语考释

相关作者

张小艳
作品数:38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敦煌文献 残卷 敦煌写本 敦煌本 疑伪经
张淼
作品数:29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佛教 疑伪经 生命意识 道教 道教思想
于淑健
作品数:26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大正藏》 词语 考释 俗字 疑伪经
段鹏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疑伪经 天地 金刚经 敦煌写经 题解
张九玲
作品数:26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西夏文 佛经 俄藏 释读 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