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01篇“ 电影技术“的相关文章
- 在跨类型中寻找电影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弧光--陈凯歌、罗伯特·泽米吉斯访谈
- 2025年
- 此次对谈,两位导演围绕电影创作、技术及未来前景展开,强调尽管技术更迭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但叙事在其中的核心地位仍未改变,技术虽提升了电影的视觉效果,但并不能取代其情感表达和主题深度。此外,围绕跨类型创作的经历,两位导演还探讨了不同语境下电影产业的沿革以及对电影类型的影响。最后,两位导演对金鸡电影节提供的交流平台予以充分认可,并重申,电影作为独特的文化形式,未来将继续在社会功能和情感联结上发挥重要作用。
- 陈凯歌罗伯特·泽米吉斯周黎明孟琪
- 关键词:艺术电影金鸡奖视觉特效
- 从“拍电影技术”引出提公因式法
- 2025年
- 一、教学片断1.创设情境.学生阅读(课件出示):拍摄一部电影,需要分开拍摄很多个镜头,这就会涉及很多个场景.每到一个新场景拍摄,拍摄团队都会整体移动过来,道具工作人员需要布置场景,灯光工作人员需要设置灯光,.总之,拍电影要耗费大量的金钱、人力和物力.
- 徐金枝
- 关键词:提公因式法课件创设情境教学片断灯光
- 国内电影技术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 2024年
- 文章运用CiteSpace科学文献可视化软件,对国内电影技术主题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国内电影技术相关研究经历了震荡期、波动期,目前正处于上升期。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993至2023年电影技术研究聚焦在“电影艺术”和“数字技术”两大领域;“科幻电影”和“人工智能”是目前的研究前沿;电影技术研究形成核心期刊13本、核心机构13个、核心作者7位的研究现状。
- 李佳琪
- 关键词:电影技术CITESPACE数字技术数字电影
- 中国电影技术标准国际化跃升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中国代表团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电影技术委员会(ISO/TC36)第27次全体会议经历,结合国际标准化工作现状研究,梳理本次中国提案的前期筹备工作、现场参会情况、应对策略实施及最终成果,同时提出未来推进我国电影行业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的可行工作建议。依托本次参会成功经验,以期为后续中国电影标准国际化提供借鉴与参考,为其他行业标准国际化工作提供跃升思路。
- 龚波黄治刘茂英王秋雅孙焕然李娜董强国边巍黄晓宇陈军董志刚
- 关键词:LED数字电影放映技术
-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影技术的发展前景探讨:从短视频平台的AI电影“修复”说起被引量:2
- 2024年
- 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以及元宇宙等一系列影像技术和媒介新生态的涌现,中国电影在数字化及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在越来越多的数字电影涌现出的同时,也有《哀乐中年》(桑弧,1949)《解放了的中国》(谢尔盖·格拉西莫夫,1950)《白毛女》(王滨/水华,1950)等许多胶片拍摄的经典影片被纳入了中国电影数字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包括新媒体平台在内的诸多电影发行端都利用当下的不同技术,致力于提升老电影的视觉质量。
- 房雅珉朱虹
- 关键词:《白毛女》电影发行新媒体平台桑弧数字电影经典影片
- 从电影技术的发展看古典音乐的精彩重生——以交响诗、交响乐为例
- 2024年
- 电影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并有着一系列关键里程碑。在19世纪末的早期实验阶段出现了连续摄影,如爱德华·梅布里奇的马奔跑实验,以及活动影像机的发明,如托马斯·爱迪生的“Kinetoscope”和威廉·迪克森的早期放映装置。在无声电影短片放映时期(1890年代-1920年代),卢米埃尔兄弟的公开放映标志着电影作为一种全新娱乐形式而诞生,随后电影逐渐进入发展叙事阶段,开始有了故事情节和角色,如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1902)。1927年,第一部成功的有声电影《爵士歌手》的出现,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结束,开启了有声电影时代的新篇章。
- 韦敏
- 关键词:有声电影古典音乐电影短片无声电影娱乐形式
- AIGC视域下电影技术人机协同策略研究——基于SIGGRAPH ASIA 2023的观察被引量:2
- 2024年
- 本文基于2023年度SIGGRAPH ASIA会议中电影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人机协同”的全新观察视角,归纳凝练出三个核心议题:第一是“作为技术的人机协同”,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在赋能电影内容生产过程中对于影像场景、画面效果、互动反馈的优化;第二是“作为方法的人机协同”,探究了多模态视角下电影叙事技术在视听融合、交互可视、虚实共生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第三是“作为文化的人机协同”,基于身份认同、文化转译的视角,重新思考人与机器的交互关系。本文通过综述的梳理,全方位、全视角展现出AIGC视域下电影技术领域的人机协同理念革新,为探索电影未来形态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 陈焱松郭同泽
-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学交互技术人机协同电影技术
- 数字化生存的“史前史”:技术工具视野中的电影技术演进逻辑探究
- 2024年
- 传统艺术和网络传媒之间的互动融合促生了有关学科“间性”问题的探讨。电影也在艺术融合的视野中走入跨学科发展、多学科深度交互的崭新时期。在互动融合的时代要求下,对于电影本质的把握以及对电影形态发展路向的探察成为当下电影学研究的关键。因此,有必要立足对早期电影技术发展脉络的梳理与探讨,联系当下的交互电影生产工艺、电影与电子游戏的交互性拓展,从技术工具论的角度对电影的基本概念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阐述与分析。
- 于歌子
- 关键词:虚拟社会电影形态
- 现代电影技术逻辑演变中的影像认知循流
- 2024年
- 技术迭代与媒介融合使得现代电影技术疆域不断扩张,成为电影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技术逻辑演变中的影像不断获得新的话语方式,加之电影工业美学体系成熟,AIGC等新技术正在以直接与自然的状态融入,使电影本体得以进化,不断出现新的视觉构型。技术对人类认知具有重要构成性意义,电影是现代人类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媒介,现代电影技术开发致力于加强影像与大脑的交互程度,通过制造多元影像改变观影惯习与认知,继而引发个体生存的文化环境改变。在回溯人工电影向工业电影转变历程中,可观望到新技术所引发的构型变化,涉及成像机制、影像风格、工业价值及文化意义等。通过纵向了解影像认知与现代电影技术之间的密切关联,可洞察构型表象下的深层认知如何伴随技术流变不断涌动,呈现循流状态。
- 丁艳华
- 关键词:电影技术胶片人工智能
- 生成式AI驱动的电影技术创新——SIGGRAPH 2024 AIGC相关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24年
- SIGGRAPH会议长期以来一直是电影产业与先进技术融合的关键推动力。本文聚焦SIGGRAPH 2024所展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技术在影像内容创作中的应用,系统梳理了计算机图形学(CG)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从泛化性、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核心维度对生成式AI技术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其在电影制作中的创新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此外,本文对生成式AI在未来电影技术发展中的角色进行了深度审视与前瞻预测,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从技术迭代的视角理解生成式AI技术的适用性及其对未来电影产业的影响。
- 刘绍龙段佳鑫
- 关键词:图形学SIGGRAPH电影技术
相关作者
- 方捷新

- 作品数:58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数字电影 电影 数字电影技术 数字影院 云计算
- 刘达

- 作品数:73被引量:11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数字电影 电影 数字影院 大数据 云计算
- 宋强

- 作品数:25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数字摄影机 电影 展会 数字电影 数字电影技术
- 高五峰

- 作品数:43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电影 放映 影院 影片 电影技术
- 张雪

- 作品数:30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数字电影 电影行业 数字电影技术 信息化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