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3篇“ 生命经验“的相关文章
生命经验、功能探索与诗意审美——“格里尔逊式”纪录片再探
2025年
人们往往将“格里尔逊式”纪录片简化为“画面加解说词”的形式,这种解读忽略了格里尔逊纪录片模式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丰富内涵。“格里尔逊式”纪录片“画面加解说词”的模式,与格里尔逊的生命经验紧密相连,背后体现的是美国芝加哥学派关注现实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取向。将电影作为一种讲坛的理念,发展出“格里尔逊式”纪录片以解说为主的影片风格,但这类纪录片中画面与解说词并非简单的依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增强的关系,这与“形象化政论”存在显著的区别。虽然格里尔逊对过度的形式主义进行了批评,但他并不排斥纪录片的诗意表达。通过对光影、构图和节奏的精心设计,“格里尔逊式”纪录片呈现出了既具有诗意又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影像特质。
王正浩
关键词:生命经验
生命经验写作的诗性直觉
2024年
本期的“双子星座”推出的杨荟、泥巴的两组诗,均可以定义为生命经验写作的诗性直觉。在法国哲学家雅克·马利坦看来,诗性直觉的内容,既是世界事物的真实性,又是诗人的主观性。先来看杨荟的组诗《一样的路上》,作为女性诗人,对于亲人离去的情感,她能以独特视角的感知呈现在字里行间。
邱婧
关键词:女性诗人双子星座生命
徐则臣:生命经验的文学化书写
2024年
他是“70后”实力作家,其长篇小说《北上》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通过钩沉百年运河史,还原了民族的精神变迁史。《北上》于2019年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他的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他就是徐则臣。本期让我们通过徐则臣的回忆性散文《放牛记》来感受其成长经验在他笔下的鲜活跃动。
邹宜笑戴筱筱
关键词:茅盾文学奖回忆性散文京杭大运河文学化青年时代
乡愁、父名、对称——解读阮义忠摄影作品《想念亚美尼亚》的生命经验
2024年
论文围绕阮义忠《想念亚美尼亚》系列摄影作品艺术现象的陈述,带来了三个需要追问的美学问题,分别是:存在于此摄影作品中的乡愁是什么?阮义忠前往亚美尼亚的创作动机到底是什么?此摄影作品中的生命是如何延续的?就此,文章认为弥漫在作品中的乡愁气质是一种不存在的存在;阮先生创作的动机是“父亲的姓名”;作品的生命之河流淌在纯然视觉不可见的对称平衡之间。阮义忠由这一系列作品发现了自身,发现了人类,发现了文明。
吴选宏
关键词:摄影乡愁动机文明
消失的边界:尔苏藏族的生命经验与绘画精神的探索
王芩伶
生命经验到历史世界:狄尔泰的解释学对社会学传记转向的意味
2024年
本文立足于传记社会学考察狄尔泰的现代解释学所能供给的养分。一、生命经验及其理解狄尔泰认为,“理解生命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发现历史的整体结构”。狄尔泰的回应,结合了新康德主义、现象学和德国历史主义的元素,试图以“历史理性的批判”来增补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但又吸收借鉴了“生命经验”的现象学概念,以关注现实最直接地给予个体意识的过程。
鲍磊
关键词:狄尔泰新康德主义现代解释学《纯粹理性批判》
影响的焦虑与隐藏的导演——谈郑大圣导演的生命经验、作者印记与媒介探索
2024年
郑大圣是业界公认的具有知识分子气质的导演,出身电影世家,却有自己独到的追求。20世纪90年代,他只身前往美国学习理念先锋的实验电影,回国后遭遇国内电影业的寒冬,最终在2000年,凭借电视电影开始了低成本创作之路,逐渐获得关注。在电影、戏剧、戏曲的创作过程中,郑大圣也在思索、实践自己的跨媒介探索,张扬自己的作者个性。在完成了最畅快淋漓的作者表达——电影《村戏》的创作之后,郑大圣逐渐与自己的家族身份和解,走向更为内隐的创作之路。
李彬
关键词:黄佐临
生命经验到历史世界:狄尔泰的解释学对社会学传记转向的意味被引量:1
2023年
在社会学的传记转向中,狄尔泰从解释学出发对传记的论述成为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在狄尔泰看来,若要理解人类行动的意义,就要从行动者内部把握其主观意识和意图,为此,要去观照人们对于生命经验、理解与认识,进而去关注作为生命反思的传记。传记是人们所把握和解释社会—历史事实的重要途径,对历史的研究可以看作对个体的综合研究,而对于历史整体结构的把握亦有助于理解生命。自传是关于个体对其生命之反思的文字表达,是理解生命最佳且最富教益的形式,是传记的特殊形式。狄尔泰虽以生命联结为念,图谋从特定个体生命经验过渡到普遍客观的知识诉求,但并未能彻底地解决二者之间的张力,而如何处理好这种张力亦是传记社会学基本议题之一。
鲍磊
关键词:生命经验传记狄尔泰
时间的因果性和同时性——中国西南景颇人打卦实践中的时间结构、生命经验和物质依托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认知科学的记忆研究,人类学和社会学对社会机制的研究,以及物理学对宇宙起源的研究,人们认识到时间的同时性和因果性。这也是中国西南景颇人打卦实践的社会认知逻辑。打卦是一套解释方式,触及地方宇宙的因果规则,从而预测未知,这让卦师将时间经历为客体(因果性)。打卦也是一种诠释方案,接纳个体差异以及世界流变衍生的偶然,达成个体与世界的相互映照(同时性),从而卦师视时间为主体(同时性)。结合时间的因果性和同时性,卦师在打卦中实现了解释(宇宙规则)和诠释(个体情境)之间的转化,从而看到求卦者身上的过去、未来。理解打卦,不能只从概念出发,更需要在实践中转化身体经验和物质媒介。
张文义
关键词:因果性景颇人
从体验中建构完整生命经验——中班生成活动“神奇蛋宝宝”
2022年
一、生命教育的价值20世纪90年代,教育家叶澜教授发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先声。近年来经众多研究者的研究与实践,生命教育的意义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和发展,呈现出21世纪的新样态: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理念,通过“知、情、意、行”等途径,引导儿童认识生命、感受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爱护生命并最终实现生命价值,提倡教育中人的回归。
王立群
关键词:全人教育尊重生命

相关作者

唐晴川
作品数:22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当代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新时期女性文学 生命经验 女性写作
鲍磊
作品数:40被引量:170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传记 社会学 自传 风险社会 文化
高蔚
作品数:24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纯诗 中国新诗 现代诗教学 区域文学 艺术形式
周志强
作品数:273被引量:772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太阳电池 CIGS GA CIGS薄膜 薄膜太阳电池
张清华
作品数:278被引量:1,066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主持人 诗歌 诗人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