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13篇“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的相关文章
-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被引量:1
- 2024年
-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又称黑霉病、黄斑病等。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分布于东北、黄淮海等玉米主产区,在其他玉米产区也有局部发生,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病菌。病株叶片自上而下相继枯死,果穗瘦小。
- 刘祾悦孙平立程子航林志忠周娜高金玲赵文欣张书斌
- 关键词:玉米主产区黑霉病黄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 召陵区夏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规律与综合对策
- 召陵区地处中原腹地,玉米是主要秋季粮食作物.近年来,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又称黄斑病,农民叫黄叶病,是召陵区玉米上继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锈病之后的又一重要病害,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成为本地玉米上的主要病害.据调查,该病害...
- 朱富春
- 关键词:夏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抗病品种栽培管理化学防治
- 营养与保存条件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生长及致病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防治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研究了营养条件和保存条件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生长发育及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及氮源的种类对菌丝生长有影响,最适碳源为多糖,最适氮源为有机态氮。弯孢菌生命力较强,孢子萌发率除与病菌保存时间长短有关外,还与病菌自身状况有关。保存时间长短与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程度无明显关系,也说明不同年度菌株本身的致病力存在差异。
- 梅丽艳李志勇
- 关键词:玉米新月弯孢菌孢子萌发率致病力
- 召陵区夏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 近年来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已成为召陵区玉米上的主要病害,是影响该区玉米高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查阅有关资料,基本摸清了该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 朱富春
- 关键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 文献传递
-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及防治被引量:3
- 2011年
-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继玉米大小斑病之后,近年来在玉米上发生面积逐渐扩大而且有加重趋势的玉米叶部病害。2010年该病发生较重,笔者就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主要症状、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方法,为搞好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 胡锐邢彩云李元杰时运岭
- 关键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 黑龙江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为深入系统地研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病害的发病规律,对黑龙江省该病主要致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生长和孢子萌发温度为25~35℃,弯孢菌产孢适宜温度是25~30℃,其中30℃时菌落直径最大、孢子萌发率最高,产孢量为高峰(为产孢高峰)。在25℃条件下,相对湿度96%以上孢子开始萌发,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萌发率也明显增加,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以pH6~8菌丝生长最适宜、产孢量最大;孢子萌发的适宜pH范围是5~8,最适pH为7。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光线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 梅丽艳李志勇
- 关键词:玉米新月弯孢菌生物学特性
-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加重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被引量:2
- 2010年
- 介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生特点,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 马洪茹孙小平任红波易从彦
- 关键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病症状
- 寄主选择压力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采用寄主选择压力下得到的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致病力分化测定,同时比较其在温度、pH、碳源、氮源利用和光照等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经继代培养得到的菌株存在致病性差异,并且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病斑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说明经继代培养得到的菌株有致病性分化现象。不同致病类型的菌株的菌落形态、最适碳氮源、最适pH和最适的光照条件有所不同。
- 隋鹤高增贵庄敬华薛春生张小飞赵柏霞
- 关键词: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生物学特性
-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的RAPD鉴定被引量:3
- 2009年
- 从60条随机引物中选择12对组合,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共扩增出128条遗传标记。根据这些标记使用Statistic统计软件对菌株之间相互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最高相似系数是为87%,最低为47%。22个供试菌株在连锁距离0.4范围内全部聚在一起,树状图上的菌株可分成5—6组。a组包括:98-36、98.25、98-17、98-07、98-01和98-286个菌株,是遗传基础最接近的一组。
- 鄢洪海
- 关键词: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DNA多态性
-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的等位酶及蛋白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利用同功酶电泳技术对采自国内的23个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进行可溶性蛋白以及SOD、EST、PPO、MDH、POD等酶系分析,发现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连锁距离0.36上将所有菌株聚合在一起,大致可以分成7个组,与病菌致病性分组有些一致或相近,但也有些不同或关系不密切。
- 鄢洪海
- 关键词: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生理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