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篇“ 玉米圆斑病“的相关文章
- 辽宁省玉米圆斑病病原学与化学防治基础研究
- 程胤
- 玉米圆斑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被引量:2
- 2023年
- 玉米圆斑病可危害玉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该文介绍了玉米圆斑病的危害症状,分析了其侵染规律,并探讨了玉米圆斑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加强植物检疫、种植抗病品种、优化栽培措施及药剂防治等方面,旨在为玉米圆斑病的防治及玉米生产提供借鉴。
- 邓秀云
- 关键词:玉米圆斑病危害症状
- 玉米圆斑病病原的快速检测被引量:2
- 2017年
- 玉米生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zeicola)是引起玉米圆斑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通过对玉米生平脐蠕孢菌及其近似种的EF-1α基因(elongation factor 1α)部分序列进行比对,设计出玉米生平脐蠕孢菌的特异性引物Y-EF-F和Y-EF-R,利用该引物可以从B.zeicola中扩增出137 bp的特异片段,而其余的17个参试菌株扩增结果为阴性。灵敏度实验表明该对引物可以检测到目标DNA的浓度为1 pg·μL^(-1)。用B.zeicola接种玉米叶片、苞叶以及玉米粒,然后以接种发病的病组织DNA为模板,利用引物Y-EF-F和Y-EF-R进行PCR扩增,可以扩增出137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健康玉米组织DNA中未能扩增出任何条带。用B.zeicola孢子悬浮液接种大田玉米叶片,接种第3 d可以检测到未发病组织中有B.zeicola病原菌,第5 d可以看到明显的病斑。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和灵敏地检测玉米组织中的潜伏期玉米生平脐蠕孢菌,为玉米圆斑病的快速检测,进而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积极的指导。
- 马庆周李跃马乐乐武海燕耿月华张猛
- 关键词:特异性引物PCR检测
- 一种玉米圆斑病病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
-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特异性引物的快速检测病原物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玉米圆斑病特异性引物快速检测病原物的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真菌菌丝的收集;(2)真菌DNA的提取;(3)PCR扩增:PCR...
- 张猛马庆周耿月华武海燕孙斌
- 文献传递
- 玉米圆斑病拮抗菌芽孢杆菌21的鉴定及抑菌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利用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 DNA序列分析,对获得的具有生防潜力的芽孢杆菌21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pp.)。利用显微观察法,研究枯草芽孢杆菌21对玉米圆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该菌株不同浓度发酵液处理后玉米圆斑病菌孢子萌发率出现下降趋势,萌发率最低为0;经发酵液处理后的玉米圆斑病菌芽管产生畸形,在发酵液浓度为90%时,芽管畸形最严重;处理后的玉米圆斑病菌菌丝出现畸形,菌丝中的内容物有外渗趋势。
- 郭春兰于春生张雨竹郭金鑫肖雅静孙冬梅
- 关键词:玉米圆斑病枯草芽孢杆菌抑菌作用
- 一种玉米圆斑病的抗病药物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圆斑病的抗病药物,其中,包括如下重量单位的组分:25%三唑酮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15份,40%福星乳油8-12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15份,青蒿素4-8份,靛玉红4-8份,黄芪多糖6-1...
- 吴永琳
- 文献传递
- 玉米圆斑病的发生与防治被引量:1
- 2014年
- 近年来玉米圆斑病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在四川省发生并有加重趋势,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详细介绍了玉米圆斑病的症状、病原菌及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玉米圆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 刘铭
- 关键词:玉米圆斑病症状
- 一种玉米圆斑病的抗病药物的使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圆斑病的抗病药物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A、准备原液:原液的组分为:25%三唑酮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福星乳油,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青蒿素,靛玉红,黄芪多糖,甘草,芫荽;B、栽培玉米,...
- 吴永琳
- 文献传递
- 一种玉米圆斑病的抗病药物的制造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圆斑病的抗病药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A、备料:25%三唑酮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福星乳油,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青蒿素,靛玉红,黄芪多糖,甘草,芫荽;B、醇浸提甘草和芫荽的提取液;C...
- 吴永琳
- 文献传递
- 玉米圆斑病研究概述被引量:1
- 2013年
- 1926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首次发现玉米圆斑病,现已蔓延至30多个国家。该病由玉米生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zeicola(G.L.Stout)Shoemaker(有性态为Cochliobolus carbonum R.R.Nelson)]侵染引起。玉米圆斑病菌属异宗配合菌,其有性过程受交配型基因控制,有性态可在实验室内诱导产生,并可与玉米小斑病菌和燕麦枯萎病菌发生种间杂交。除侵染叶片外,还可侵染果穗、苞叶和叶鞘等部位。病原菌在种子、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为翌年的侵染源,以后借气流、雨水传播。品种抗性、气候和栽培条件对病害发生有较大影响。但国内对病害的抗病育种、病害流行和防治方面研究不足。
- 卢灿华吴毅歆黄莲英毛自朝何月秋
- 关键词:玉米圆斑病有性态病害流行
相关作者
- 吴毅歆

- 作品数:220被引量:1,02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马铃薯 解淀粉芽孢杆菌 玉米 定殖 根肿病
- 卢灿华

- 作品数:10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玉米灰斑病 玉米圆斑病 玉米灰斑病菌 生理小种 抗病基因
- 何月秋

- 作品数:436被引量:2,274H指数:24
- 供职机构: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玉米 稻瘟病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水稻 生物防治
- 毛自朝

- 作品数:132被引量:63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芦笋 烟草 烤烟 克隆 蛋白
- 黄梧芳

- 作品数:39被引量:28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玉米 小麦 致病毒素 小斑病 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