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篇“ 滴注速度“的相关文章
- 甘露醇不同静脉滴注速度对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 2024年
- 评价甘露醇不同静脉滴注速度对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2023年01月-2024年0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单组35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P>0.05);治疗7d后,两组NIHSS评分、血肿体积、认知MMSE评分对比(P>0.05);研究组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 静脉注射甘露醇治疗脑出血中,无论是先缓慢后急速还是先急速后缓速的注射方法都能获得良好的疗效,然而,以先缓慢后急速注射方法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因此更值得运用和推广。
- 刘明雅
- 关键词:甘露醇脑出血疗效安全性
- 静脉滴注药品滴注速度管理模式对合理用药重要性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考察静脉滴注药品滴注速度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以推动静脉滴注的合理用药。方法:建立药品滴注速度信息数据库,完善静脉用药审核管理系统,加强各环节人员对药品滴注速度的管理,分析滴注速度管理对药物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的影响。结果:静脉用药滴注速度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安全用药。结论:众多药物均应严格控制滴注速度,需要建立药品滴注速度管理模式,推动合理用药,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 陈婷吴爽冯婷婷穆殿平
- 关键词:静脉用药滴注速度合理用药
- 肠内营养滴注速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喂养耐受性及腹内压的影响——一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方法探讨肠内营养(EN)不同滴注速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喂养耐受性及腹内压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7月发表的关于EN不同滴注速度对SAP喂养耐受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高速组初始滴注速度为30 mL/h、每4 h调节1次,每次增加20 mL,12 h后逐渐增加至80~90 mL进行持续性滴注直至当日总剂量;低速组初始滴注速度为30 mL/h、每4 h调节1次,每次增加10 mL,20~24 h后逐渐增加至80~90 mL进行持续性滴注直至当日总剂量。主要结局指标为EN不耐受发生情况及腹内压。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RCT,共633例SAP行EN支持的患者,其中低速组317例,高速组316例。纳入研究整体设计良好,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高速组比较,低速组EN不耐受和腹泻、腹胀、呕吐反流、胃潴留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不耐受发生率:优势比(OR)=0.13,95%可信区间(95%CI)为0.08~0.21,P<0.00001;腹泻发生率:OR=0.11,95%CI为0.04~0.25,P<0.00001;腹胀发生率:OR=0.13,95%CI为0.06~0.27,P<0.00001;呕吐反流发生率:OR=0.18,95%CI为0.08~0.40,P<0.00001;胃潴留发生率:OR=0.19,95%CI为0.08~0.43,P<0.00001〕,低速组治疗后8、16、20、24 h腹内压均明显降低〔治疗后8 h:标准化均数差(SMD)=-1.27,95%CI为-1.53~-1.00,P<0.00001;治疗后16 h:SMD=-3.29,95%CI为-3.67~-2.91,P<0.00001;治疗后20 h:SMD=-3.81,95%CI为-4.32~-3.29,P<0.00001;治疗后24 h:SMD=-4.53,95%CI为-5.12~-3.94,P<0.00001〕。结论采用低速滴注EN对于降低SAP患者喂养不耐受情况具有积极意义,胃肠功能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 程峰玉程丽婷杨贵霞王勇张伟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META分析
- 甘露醇不同静脉滴注速度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观察甘露醇不同静脉滴注速度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孝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急诊常规处理,同时静脉滴注甘露醇降颅内压,对照组采取先快后慢方式,观察组采取先慢后快方式。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压,发病48 h血肿扩大及再出血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d后,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644);治疗3 d、7 d,2组患者NIHSS评分与颅内压均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病后48 h血肿扩大及再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电解质紊乱、肾损害及头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静脉滴注甘露醇降颅压时,采取先慢后快与先快后慢的滴注方式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先慢后快的方式再出血、血肿扩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 胡慧敏余家远
-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甘露醇静脉滴注速度再出血
- 不同肠内营养滴注速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喂养耐受性及胃肠激素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滴注速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喂养耐受性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速滴注组和高速滴注组,每组54例,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低速滴注和高速滴注,比较2组喂养耐受性、胃肠激素水平及胃肠功能。结果高速滴注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4.07%,显著高于低速滴注组的7.41%(P<0.05);2组治疗后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胃动素(motilin,MTL)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等胃肠激素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低速滴注组改善效果优于高速滴注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低速滴注组的腹胀缓解时间和排气恢复时间明显短于高速滴注组(P<0.05),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低速滴注肠内营养对于降低SAP患者喂养不耐受情况具有积极意义,胃肠功能恢复更快。
- 李卫林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喂养耐受性营养状况
- 不同肠内营养滴注速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喂养耐受性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不同肠内营养滴注速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喂养耐受性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不同的输液速度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2例。A组初始速度30 mL/h,20 h之内增加至80 mL/h(低速);B组初始速度30 mL/h,16 h之内增加至80 mL/h(中速);C组初始速度30 mL/h,12 h之内增加至80 mL/h(高速);记录3组在肠内营养期间出现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两周测定3组的转铁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12 h、24 h、72 h的腹内压水平,对比3组干预结果。结果:A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C组(P<0.05)。治疗前3组的各项营养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高出B组、C组(P<0.05)。治疗前3组的腹内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2 h、24 h、72 h的腹内压均低于B组、C组(均P<0.05)。治疗前3组的炎性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CRP、IL-6、TNF-α均低于B组、C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时,低速递增输注方式的效果更突出,可快速减低患者腹内压,并防止喂养不耐受现象产生,同时增强患者营养状况,清除炎性反应,为预后提供保障。
- 覃宁
- 关键词:营养状况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喂养耐受性
- 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 4)滴注速度的确定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确定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 4)的滴注速度(简称滴速),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以泰迪幼犬和比格幼犬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滴速(30、60、120和240 mL/h)滴注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 4),观察实验犬的临床症状,以滴注1 h内无副反应的滴速速度为推荐滴速。再以比格幼犬为研究对象,分别滴注临床推荐剂量(5 mL/kg)、3倍临床推荐剂量(15 mL/kg)和5倍临床推荐剂量(25 mL/kg)的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 4),通过实验犬的临床症状、生理指标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产品的安全性。结果确定幼犬注射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 4)的滴速为60 mL/h,先用30 mL/h的滴速滴注15~30 min后,换成60 mL/h的滴速继续滴注。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剂量使用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 4)对比格幼犬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 4)按确定的滴速进行静脉注射是安全的。
- 崔玉梅陈宪平刘伟张馨月付玉邓旭明
- 关键词:滴注速度安全性
- 甘露醇不同静脉滴注速度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甘露醇不同静脉滴注速度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2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A、B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20%甘露醇治疗,但A组患者以先慢后快的速度滴注(先以5 ml/min的速度滴注5~10 min,再以10 ml/min的速度滴注),B组患者以先快后慢的速度滴注(先以10 ml/min的速度滴注10 min,再以5 ml/min的速度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颅内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A、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56/60)、96.67%(5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 h颅内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电解质紊乱、肾损伤、颅内压反跳及头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不同静脉滴注速度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效果相当,但以先慢后快的速度滴注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颅内压一过性升高,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 朱琳琳潘雷灵鲁静琦
- 关键词:甘露醇静脉滴注速度急性脑出血
- 分段稀释脱敏滴注速度对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护理观察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使用分段稀释滴注法滴注抗五步蛇毒血清及其滴注时间对五步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4月-2017年10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科的五步蛇咬伤患者82例采用分段稀释滴注法滴注抗蛇毒血清,根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分为阴性组67例和阳性组15例,再根据血清滴注时间将阴性组分为≤1.5 h组(37例)和>1.5 h组(30例),将阳性组分为≤3 h组(8例)和>3 h组(7例),各自记录滴注抗五步蛇毒血清的时间及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滴注抗五步蛇毒血清前后以及不同滴注时间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分段稀释滴注抗五步蛇毒血清治疗后,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等均较滴注前有所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阴性组≤1.5 h组和阳性组≤3 h组分别较阴性组中>1.5 h组和阳性组中>3 h组,上述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纠正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稀释滴注抗五步蛇毒血清能够纠正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且滴注速度越快对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越明显。
- 季小云林文萍
- 关键词:蛇咬伤护理
- 一种依据产妇宫缩调节催产素滴注速度的系统
- 一种依据产妇宫缩调节催产素滴注速度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监测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催产素滴注装置;其中监测装置和催产素滴注装置与该计算机系统连接;所述监测装置用于监测产妇的状态,并反馈给计算机系统,该计算机系统根据产妇状态信息...
- 秦爱玉秦玉刚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钟洁容

- 作品数:5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案例分析 化疗用药 化疗药物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联合用药
- 尹航

- 作品数:20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研究主题: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 用药分析 药品不良事件 氟喹诺酮类
- 邱日想

- 作品数:28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药理作用 病原菌 新生儿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
- 卢泳妍

- 作品数:15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 干预研究 药物咨询 构成比
- 黄乐珊

- 作品数:43被引量:183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消炎颗粒 棉花产业 新疆棉花产业 高血压 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