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60篇“ 温肾健脾法“的相关文章
健脾对高效抗转录病毒疗后免疫重建不全艾滋病患者异常免疫激活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颗粒对高效抗转录病毒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良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激活亚群HLADR^(+)CD_(38)^(+)/HLADR^(+)CD_(38)^(-)/HLADR^(-)CD_(38)^(+)占CD_(4)^(+)T淋巴细胞及CD_(8)^(+)T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及各T淋巴细胞激活亚群比例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评价对异常免疫激活的影响。方:将60例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中药健脾颗粒+HAART(治疗组)和模拟剂+HAART(对照组)治疗24周,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时检测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激活亚群HLADR^(+)CD_(38)^(+)/HLADR^(+)CD_(38)^(-)/HLADR^(-)CD_(38)^(+)占CD_(4)^(+)T淋巴细胞及CD_(8)^(+)T淋巴细胞比值。结果:健脾治疗相关的免疫激活水平的调节主要与HLADR^(+)CD_(38)^(+)以及HLADR^(+)CD_(38)^(-)/HLADR^(-)CD_(38)^(+)占CD_(4)^(+)T淋巴及CD+8T淋巴细胞有关,HLADRCD+38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HLADR^(+)CD_(38)^(+)/HLADR^(+)CD_(38)^(-)/HLADR^(-)CD_(38)^(+)占CD_(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态势,对照组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相反态势。结论:健脾对CD_(4)^(+)T淋巴细胞计数的提升不是通过单纯抑制(下调)的途径,而可能是对其抑制与激活状态的双向调节。
邹雯陈昕李永红闫玉光王健刘颖
关键词:艾滋病免疫重建温肾健脾法
健脾在阳虚型便秘中的应用
2024年
阳虚型便秘病位在大肠,基本病机为脾阳虚、气化无力,应从脾、论治。健脾的思想精要为补阳以补气为先,气化如常,则枢机得利,便难自解。该文运用自拟健脾通秘汤以健脾、益气通便之治疗阳虚型便秘,取得良好的效果。
张高竭李通通杨凯宇宋杰
关键词:便秘阳虚脾肾两虚
健脾联合耳穴埋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健脾联合耳穴埋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IBS-D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健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耳穴埋豆。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分(irritable bowel syndrome-quality of life,IBS-QOL)及胃肠激素[包括血清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P物质(substance P,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及IBS-QO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IBS-QO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IB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5-HT、VIP、SP、SS、CCK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VIP、SP、CC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联合耳穴埋豆应用于IBS-D患者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同时还能有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张旖晴杨洋牛然苏晓兰孙晓红魏玮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温肾健脾法耳穴埋豆胃肠激素
健脾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3年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紊乱疾病,西医尚未明确阐明其发病机制,治疗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等优点,可发挥综合治疗作用,能有效改善IBS-D的临床疗效及症状,并可降低复发率。在中医辨证理论中,脾阳虚为IBS-D的重要病机,贯穿IBS-D病机演变的始终。健脾作为治疗IBS-D的经典治,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复方治疗、针灸治疗、穴位贴敷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外合治疗及其他中医特色疗治疗IBS-D当中,且疗效显著。结合目前相关研究,健脾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降低内脏敏感、调节脑肠互动、调控机体免疫及减轻炎症反应有关。文章主要从健脾治疗IBS-D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两方面概述其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IBS-D提供更好的方案及思路。
陈欢杜晓泉李彩玲张洁李云宁博
关键词:温肾健脾法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健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阳虚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健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阳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收集64例患者,且患者都符合UC西医和中医诊断,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2例,两组在灌肠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四神丸与...
李俊
关键词:温肾健脾法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型四神丸温肾健脾汤
健脾治疗帕金森病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宗子婴
健脾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2022年
探究在老年 2 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健脾的应用效果。 方:100 例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用随机数字的方式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方分别是常规的西药治疗以及运用中医的健脾进行治疗,观察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总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老年 2 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应用中医健脾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使血糖能够控制得更好,有助于疾病的平稳发展,应用价值显著。
李宾
关键词:温肾健脾法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健脾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22年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中医药治疗UC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多层次多靶点的优点,在UC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健脾作为临床治疗缓解期UC的重要治则治,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取得了显著疗效,其发挥治疗缓解期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维持抑炎、促炎因子动态平衡及修复肠道黏膜屏障有关。文章结合他人研究成果,对健脾在缓解期UC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UC提供好的方案及依据。
程敬吕尚斌张怡曾进浩施俊峰周文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温肾健脾法
基于“形精不足”探讨健脾治疗脾阳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健脾治疗脾阳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相关诊疗成效,通过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性,评价导师经验方助巢方、调肝启宫方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理,并深入阐述导师临证中对“形精不足”...
乔新颖
关键词: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温肾健脾法
健脾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脑-肠轴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健脾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以及脑-肠轴的影响。方选择IBS-D患者116例,按随机数表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健脾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血清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腹痛、腹胀、腹泻频率以及PSQI评分均明显减少,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显著增加,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56/58)优于对照组(82.76%,48/58)(P<0.01);治疗后,2组血清5-HT、VIP、SS水平均明显下降,SP显著上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健脾能进一步改善IBS-D患者的症状、睡眠障碍以及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脑-肠轴紊乱。
张旖晴牛然杨俭勤苏晓兰孙晓红魏玮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温肾健脾法睡眠障碍脑-肠轴

相关作者

魏玮
作品数:387被引量:3,766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慢性萎缩性胃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
苏晓兰
作品数:191被引量:1,365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溃疡性结肠炎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 温肾健脾法
史海霞
作品数:70被引量:43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辛开苦降法治疗 辛开苦降 肠易激综合征 温肾健脾法
张旖晴
作品数:63被引量:28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辛开苦降法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 辛开苦降法
孙晓红
作品数:57被引量:30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 辛开苦降法治疗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