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4篇“ 涎腺多形性腺瘤“的相关文章
ELL2基因多态性与多形性腺瘤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ELL2基因1119T>C多态性与多形性腺瘤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绘制多形性腺瘤家系,对多形性腺瘤家系中5个成员的ELL2基因外显子进行测序;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016年1月-2020年7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112例多形性腺瘤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年龄、性别为匹配条件,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17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高分辨熔解曲线(HRM)检测两组ELL2基因1119T>C多态性;采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多形性腺瘤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分层分析评估吸烟与基因型的协同作用;并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基因型个体ELL2的表达水平。结果多形性腺瘤家系中ELL2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1119T>C多态性位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多形性腺瘤患者该位点纯合子CC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1%vs.11.9%,P=0.002)。纯合子CC与多形性腺瘤发生风险增加相关(OR=3.059,95%CI 1.494~6.263)。分层分析显示,吸烟与1119C等位基因协同作用可增加多形性腺瘤发生的风险(OR=3.200,95%CI 1.460~7.014)。CC基因型个体EL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T或TT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ELL2基因变异可能在多形性腺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吸烟联合1119C等位基因可增加多形性腺瘤的发病风险。
杨思遥王媛媛刘建兵刘志荣
关键词:涎腺多形性腺瘤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于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数据对多形性腺瘤复发风险预测的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数据预测多形性腺瘤(PA)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9例PA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15例)和未复发组(8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为深叶、包膜不完整及周围组织侵犯3个指标为PA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79.730、67.194、479.801,P<0.05)。基于以上3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0,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7.6%,均高于模型中各单项指标,且该风险预测模型和实际观测值间无明显差异(x^(2)=0.823,P=0.935)。结论:肿瘤部位为深叶、包膜不完整及周围组织侵犯3个指标为PA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3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PA复发具有较高预测价值,能为预防PA复发提供理论依据。
路丽柳成良左超于淑靖张力
关键词:临床数据
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CT及MR影像表现
2022年
目的:探讨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CT、MR影像特征。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发生在头颈部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患者2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灶具有多发性,CT多呈等密度,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可合并囊变、坏死、钙化以及周围结构侵犯。结论:CT、MR能对复发肿瘤定位、范围及周围组织的侵犯进行评价,降低术后多次复发的概率。
苏扬帆江舒琪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CTMR
多形性腺瘤细胞中RECK和MMP-9的表达及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回复引导半胱氨酸丰富蛋白Kazal基元(reversion inducing cysteine 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REC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及其与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肿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细胞爬片方法检测15例初发型PA与19例复发型PA中RECK和MMP-9的转录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CR结果显示:复发型PA细胞中RECK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初发型,而MMP-9 mRNA在复发型PA细胞中均显著高于初发型PA,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初发型与复发型PA细胞中RECK/MMP-9比值分别为15.89、0.33。RECK/MMP-9比值从15.89下降至0.33。细胞爬片发现,复发型PA细胞中RECK表达低于初发型,而MMP-9在初发型PA细胞中阳性表达低于复发型,其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初发型与复发型PA细胞中RECK/MMP-9比值分别为1.76、0.60,RECK/MMP-9比值从1.76下降至0.60。结论:RECK和MMP-9在初发型与复发型PA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显著,可能与PA的复发相关。
尹小朋辜文妍李红周昱川龚忠诚
关键词:RECKMMP-9多形性腺瘤
糖原合酶激酶3β在恶性多形性腺瘤的表达及其与Cyclin D1和P53的相关性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糖原合酶激酶3β与细胞周期D1(CyclingD1)和P53在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收集恶性多形性腺瘤患者42例(A组)、复发多形性腺瘤患者32例(B组)及部分患者周围正常组织32例(C组),提取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患者中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pS21GSK3β)、Cyclin D1和P53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各种表达率的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各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各组GSK3β表达阳性率分别为:A组66.7%(28/42)、B组68.8%(22/32)、C组68.8%(22/32),卡方检验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5,P=0.987)。(2)pS21GSK3β表达阳性率分别为:A组90.5%(38/42)、B组50%(16/32)、C组0(0/32),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54,P=0.000),三组表达阳性率依次降低。(3)Cyclin D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A组90.5%(38/42)、B组75.0%(24/32)、C组0(0/32),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64,P=0.000),三组表达阳性率依次降低。(4)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A组52.3%(22/42)、B组50.0%(16/32)、C组18.8%(6/32),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2,P=0.037)。(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pS21GSK3β与CyclinD1、P53在恶性多形性腺瘤患者中表达均呈正相关(r=0.649,P=0.000;r=0.573,P=0.000)。结论恶性多形性腺瘤组织中pS21GSK3β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复发多形性腺瘤和正常组织,提示GSK3β磷酸化失活可能在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pS21GSK3β与CyclinD1、P53的表达在多形性腺瘤疾病的进展中有一定意义。
李海洋范新昊李冠娥李金源田发明陈一朱向宇
关键词:恶性多形性腺瘤糖原合酶激酶3ΒCYCLIND1P53
骨形成蛋白2、磷酸酶基因及张力蛋白同源物在初发、复发及恶变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及磷酸酶基因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初发、复发及恶变的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开滦总医院2008年至2017年PA 93例,其中初发组54例(A组,良性47例为A1组,恶性7例为A2组),复发组39例(B组,良性26例为B1组,恶性13例为B2组),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检测BMP-2、PTEN在各组标本中的表达情况,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BMP-2、PTEN表达水平与多形性腺瘤进展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一致:BMP-2在PA复发组表达显著高于初发组(129.03±15.52与87.88±18.11,t=-8.094,P=0.000),在恶性病例表达显著低于良性病例(100.24±25.07与116.66±26.19,t=2.125,P=0.040);PTEN在复发组的表达与初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15±13.92与96.19±28.02,t=1.055,P=0.279),在恶性病例表达显著低于良性病例(76.06±11.16与109.28±17.05,t=7.543,P=0.000);BMP-2与PTEN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313;P<0.05)。结论BMP-2可能与多形性腺瘤的复发有关;BMP-2和PTEN可能均与多形性腺瘤的恶变有关。
李冠娥范新昊李海洋代振杰李金源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骨形成蛋白2
RAGE与RECK在多形性腺瘤复发及恶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伴有kazal域的富含半胱氨酸的逆转诱导蛋白(RECK)在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 A)初发、复发和恶变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
杜柏兴
关键词:涎腺肿瘤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半胱氨酸蛋白
文献传递
RAGE与RECK在多形性腺瘤复发及恶变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检测RAGE、RECK在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初发、复发和恶变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13例,PA初发36例、复发8例,恶变10例组织RAGE及RECK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的差异性,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RAGE在正常、初发、复发及恶变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40%、41.70%、62.50%、90.00%,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在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比较发现,正常、初发组均明显低于复发及恶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CK在正常、初发、复发及恶变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0%、55.60%、37.50%、20.00%,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且在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比较发现,正常、初发组均明显高于复发及恶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GE和RECK在各组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512,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可能进一步阐述多形性腺瘤复发及恶变的发病机制,为辅助预测患者预后及为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参考。
杜柏兴尹小朋王冰刘慧凌彬姜德奇林兆全龚忠诚
关键词:涎腺多形性腺瘤RAGERECK
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病史资料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两者的超声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多形性腺瘤61例(66枚)及Warthin瘤23例(30枚)的病史资料及病灶的高频彩超检查资料。比较两种病灶的部位、数目、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情况、彩色血流特点等。结果:流行病学统计Warthin瘤发病年龄更大、男性多见、几乎全发生于腮、初始病灶多发率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比较,在病灶是否规则、边界、内部低回声、钙化及血流Ⅱ、Ⅲ级的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均以规则形态为主,境界清晰,内为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多见(P>0.05);但多形性腺瘤呈分叶状、内部回声均匀性及血流Ⅰ级高于Warthin瘤,而Warthin瘤在内部液化、多条索样结构及血流Ⅳ级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结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流行病学不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有部分共同特性,但也有不同特征,结合病史及不同特征(病灶回声均匀性、内部液化、纤维条索回声及血流信号的差异)对其鉴别诊断有较好的帮助。
李亚洲孟凡荣向维宋雨王新方俞群韩洋张毓栗春莉叶新华
关键词:涎腺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流行病学
超声造影在分析多形性腺瘤生物学行为中的价值
目的:1、总结腮及颌下多形性腺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2、分析腮及颌下多形性腺瘤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的差异及产生差别的原因,探讨腮及颌下多形性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异同,在术...
戴俊臣
关键词:腮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超声超声造影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王洁
作品数:235被引量:486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成釉细胞瘤 涎腺肿瘤 涎腺腺样囊性癌 牙源性角化囊肿 涎腺多形性腺瘤
董福生
作品数:348被引量:1,123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涎腺腺样囊性癌 牙周炎 X线头影测量 种植体 涎腺肿瘤
刘应时
作品数:23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涎腺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 涎腺 病理学 涎腺肿瘤
任贵云
作品数:83被引量:236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研究主题:透明质酸 补肾方剂 涎腺多形性腺瘤 上气道 纯钛种植体
李荷香
作品数:47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研究主题:涎腺腺样囊性癌 涎腺肿瘤 涎腺多形性腺瘤 腺样囊性癌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