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4 篇“ 氩等离子体凝固 “的相关文章
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不同喷凝时间对猪肝门部Glisson系统一级分支损伤的研究2023年 目的探讨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APC)不同喷凝时间对猪肝门部Glisson系统一级分支(G1)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健康家猪(7~14个月),雌性27只,雄性23只,体 质量(100.0±9.5)k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猪(肝脏)分为5组,A组、B组、C组、D组、E组,每组10只,分离制备G1模型,分别APC喷凝1、2、3、4、5 s。比较各组损伤情况、最大损伤面积、最大损伤深度以及三联管(门静脉第一分支、肝内胆管第一分支、肝动脉第一分支)损伤情况。依据三联管是否损伤将猪分为三联管损伤组(n=23)与对照组(n=27,无三联管损伤)。比较两组最大损伤面积、最大损伤深度等 。结果APC喷凝后,G1表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损伤,呈现黄褐色、褐色、焦化和缺损等 改变,显微镜下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可见G1的鞘膜缺损,鞘膜下纤维组织断裂,小血管及小胆管结构不完整,出现"烧伤痕"及G1内三联管损伤等 ,且喷凝中心点损伤较重。制备的50个G1模型中随着喷凝时间增加,最大损伤面积也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89,P<0.001),最大损伤深度与喷凝时间呈正相关(r=0.95,P<0.001)。A组、B组、C组、D组、E组的三联管损伤分别为0、2、5、6、10只,G1内三联管损伤的只数随着喷凝时间增加而增加。三联管损伤组APC喷凝时间、最大损伤面积和最大损伤深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PC对肝门部G1的损伤程度与喷凝时间呈正相关,G1内三联管损伤与最大损伤面积、最大损伤时间、APC喷凝时间有关。 彭翔宇 刘仕花 郭煜扬 黄兴华 刘建勇 程杨 胡还章关键词:氩离子凝固术 热损伤 内镜下钛夹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 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 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34例与B组36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内镜下钛夹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开始治疗后的住院时间,治疗2周后的吻合口瘘愈合率,以及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结果B组患者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开始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且治疗2周后的吻合口瘘愈合率高于A组(均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IL-6、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内镜下钛夹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 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效果良好,能促进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及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翁艳 王青 刘晓川 金麟 褚云香 王东盛 贾志伟 孙莹关键词:钛夹 经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联合冷冻技术治疗肺癌引发气道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肺癌引发气道狭窄的临床特点,以及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联合冷冻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部接受过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治... 吴慈丽关键词:氩等离子体凝固术 冷冻技术 肺癌 胃镜下高频电切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对消化道息肉患者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胃镜下高频电切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对消化道息肉患者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乐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6,59枚息肉)、对照组(n=36,62枚息肉)。对照组给予胃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试验组给予胃镜下高频电切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1 d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胃肠功能(I-FEED评分系统)、一次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1 d 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FEED评分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胃镜下高频电切术,消化道息肉患者应用胃镜下高频电切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潘菲关键词:氩等离子体凝固术 消化道息肉 穴位贴敷对消化内镜下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APC)后消化道症状影响的36例临床观察 2022年 讨论分析消化内镜下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APC)后消化道症状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区间跨度为2021年5月-2021年12月,择取样本为本院及协作单位收治36例消化内镜下APC后消化道症状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研究组(n=18)、对照组(n=18)。对照组患者为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干预,研究组患者参照对照组治疗方案,依据患者中医证型辩证选择穴位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积分,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镜下APC后消化道症状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石慧芝 唐扬 鄢小宁关键词:穴位贴敷 消化内镜 氩等离子体凝固术 消化道症状 内镜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充分烧灼联合钛夹夹闭治疗结肠憩室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评估内镜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APC)充分烧灼联合钛夹夹闭治疗结肠憩室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4月因显性消化道出血就诊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确诊或疑诊为结肠憩室出血并接受内镜APC充分烧灼联合钛夹夹闭治疗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截止日期为2022年9月30日。统计末次随访与治疗前血红蛋白差值、随访期患者再出血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15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3例,女2例,年龄为(60.8±14.8)岁,病程为1 d~13年。15例患者共行内镜下治疗结肠憩室145个。术后随访14.5个月(5.3~49.5个月)。15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接受单次内镜治疗,至随访期结束均未发生出血;有3例疑诊结肠憩室出血患者分别在第1次治疗后12 d、3个月和8个月出现出血症状遂进行第2次内镜治疗,第2次内镜治疗后至随访结束未再出血。单次治疗的再出血率为3/15,再次治疗的再出血率为0,末次随访血红蛋白比治疗前升高(35.9±26.3)g/L。2例患者出现术中穿孔,给予多枚钛夹夹闭,术后无腹痛等 症状,分别于术后3、4 d出院。2例患者出现术后创面短期出血,给予内镜下止血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内镜APC充分烧灼联合钛夹夹闭治疗结肠憩室出血安全、有效。对于明确结肠憩室出血患者,或反复消化道出血,除外其他病因并高度怀疑结肠憩室出血的患者,可行内镜APC充分烧灼联合钛夹夹闭治疗。 巫锦程 孙涛 李白容 肖年军 范崇熙 张静 郭锐 田芝雷 宁守斌关键词:氩等离子体凝固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观察和术后延迟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APC)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迟发性出血(PPB)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安市人民医院行内镜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5例。观察组采用EMR联合APC治疗,对照组采用EMR治疗,观察术中相关指标和术后康复指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延迟性出血(PPB)分成PPB组(n=11)和无PPB组(n=159),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术后PPB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一次性完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术中肠穿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和PPB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指数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肠息肉EMR术后发生PPB与抗血栓治疗史、息肉直径、息肉形态、手术方式和术后进食时间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抗血栓治疗史、息肉直径>1.5 cm、息肉无蒂、手术方式和术后48 h内进食是结肠息肉患者EMR术后发生PPB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EMR联合APC治疗能提高结肠息肉的手术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改善疾病预后。抗血栓治疗史、息肉直径>1.5 cm、息肉无蒂、手术方式和术后48 h内进食是结肠息肉术后发生PPB的独立危险因素。 吉茜茜 田尧 马林关键词:内镜黏膜切除术 氩等离子体凝固术 结肠息肉 迟发性出血 经内科胸腔镜行医用胶辅助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联合巨型肺大疱减容术治疗胸膜下肺大疱所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经内科胸腔镜行医用胶辅助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简称"APC plus")联合巨型肺大疱减容术(简称"一镜加一针")治疗高分辨率CT(HRCT)显示多发且部分直径≥4 cm的胸膜下肺大疱(SPB)所致自发性气胸(S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采用"APC plus"联合"一镜加一针"治疗46例SP并多发且大小不等 SPB(其中至少有1个SPB的直径≥4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4例,年龄31~79(68.5±10.3)岁。统计术后停止漏气时间、术后1周SPB消失率及缩减程度、术后2年SP复发率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SPB消失或接近完全消失39例(84.78%),减少或缩小5例(10.87%),无变化2例(4.35%)。40例患者1周内停止漏气,6例患者超过1周停止漏气。11例患者完成术后3年随访,13例患者完成术后2年随访,6例患者完成术后1年随访,其中1例复发。46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PC plus"联合"一镜加一针"对HRCT显示多发且部分直径≥4 cm SPB的SP患者安全、有效。 张华 段存玲 薛广伟 许伟伟 葛长胜 蔡永登 郑志刚 杜彩玲 高妍 张杰良 李宗芳 张炜 王蕾关键词:胸腔镜检查 氩等离子体凝固术 带有用于氩等离子体凝固 的多流仪器头部的仪器 一种用于电外科治疗的新型仪器。包括仪器头部。仪器头部形成带有可填充气体 的内腔的输送体 。内腔连接到在仪器头部中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气体 的初级流沿朝向组织的方向通过第一开口离开仪器头部。第二开口相对于第一开口布置成,使得次... A.博德贝克 C.阿提斯 T.斯特贝勒文献传递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治疗老年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 术(APC)治疗老年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80例老年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观察组患者采用EMR联合APC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EM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剥离面积和单位时间切除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病理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联合APC应用于老年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邵君 唐燕锋关键词: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氩等离子体凝固术
相关作者
周云芝 作品数:67 被引量:249 H指数:11 供职机构:煤炭工业总医院 研究主题:气管镜 氩氦刀 介入治疗 氩等离子体凝固术 尘肺 王洪武 作品数:51 被引量:259 H指数:10 供职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研究主题:氩氦刀 气管镜 中央型肺癌 氩等离子体凝固 氩等离子体凝固术 李晶 作品数:22 被引量:100 H指数:6 供职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研究主题:气管镜 氩氦刀 中央型肺癌 氩气刀 氩氦靶向冷冻治疗 邹珩 作品数:20 被引量:89 H指数:6 供职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研究主题:氩氦刀 气管镜 中央型肺癌 氩气刀 氩氦靶向冷冻治疗 李冬妹 作品数:16 被引量:75 H指数:5 供职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研究主题:氩氦刀 中央型肺癌 气管镜 氩气刀 氩氦靶向冷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