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2篇“ 民国期间“的相关文章
- 合时而作:民国期间重要中国摔跤著作论析
- 2024年
- 民国时期是中国摔跤由传统武艺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关键历史阶段。通过对民国时期三本重要的中国摔跤著作,包括马良的《新武术·率角科》、佟忠义的《中国摔角法》和张文广的《摔角术》等进行全面解析,认为这些著作对民国期间中国摔跤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三本摔跤著作以教材的形式发行推动了摔跤的普及,体现出创作者真切的爱国热情和自觉的文化责任感,也推进了摔跤运动的竞技化转型和科学化发展。另外,民国摔跤著作在内容上留有清晰的时代印记,完整地反映出民国期间中国摔跤发展的历史轨迹。
- 倪刚王晓东
- 关键词:中国摔跤摔角国术
- 民国期间发生的居士能否加入中国佛教会的争论回顾
- 2023年
- 1935年召开的中国佛教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引起佛教界内僧伽与居士以及政府之间的争论,聚焦在中国佛教会整顿。政府要求出家僧尼自己管理自己,在管理中提高自身能力。中国佛教会的会员只能是出家僧尼,居士不得入会,是为“会内无俗,会外无僧”。僧伽强调“居士不得参与羯磨,律尚有严格之规定,岂得以居士主持佛会,以宰制约束指导僧尼本分之事”,居士则认为“佛教会对居士是决没有保护和严格管理与督促之必要与可能的”。为此,居士成立“中国佛教居士公会”组织。用行政的手段去人为地将僧伽与居士分开,而不是鼓励僧尼与居士两者共同取得双赢或强强联合,不把居士纳入中国佛教会的一体化管理,促使居士游离僧团之外,加速居士佛教发展,最后损失的是整个佛教,三宝地位岌岌可危,这才是最大伤害。
- 黄夏年
- 关键词:居士佛教
- 论清代——民国期间九江农田水事契约中的民间互助合作
- 2023年
- 清代江西地区基层社会既有涉及农田灌溉用水发生的纠纷与诉讼,也有一套通过水事合约方式体现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达到和谐用水的规则。江西省博物馆藏10件九江德化县水事契约文书,涉及众姓合资修建水利设施的合约和涉及山塘管水、用水的禁约两个方面。九江德化县水事契约的出现与实施,既是自然环境下当地民众的必然选择,也是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理性判断。不仅为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直接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的传统社会自我管理、自我调适机制尤其值得现代社会借鉴。
- 彭志才
- 关键词:清代契约文书
- 晚清民国期间《圣济总录》的回流被引量:2
- 2022年
- 足本《圣济总录》的回流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在1817年,往来中日两国的商船就将江户幕府医学馆聚珍本载回中国;1871至1879年间,三木佐助、麦梅生合作贩卖到中国的书籍中也有此书;1880年后,文海书局等书坊在《申报》上发布了该书的售卖广告;其后杨守敬、李盛铎、楼藜然等也各自从日本得到该书;后由冯一梅、柯逢时等人计划刊印,1920年文瑞楼书坊石印,彻底回流。《圣济总录》的回流过程表明,日本医家的推动、中国学者的访求、商人及书坊的贩卖等多种途径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了中医古籍的回流,特别是商人、书坊的贡献不容忽视。
- 杨东方
- 关键词:中医古籍《圣济总录》
- 论清末至民国期间楚剧在汉口的发展困境
- 2022年
- 楚剧在其产生即黄孝花鼓戏时期,就屡遭当局查禁。早期黄孝花鼓戏因其粗鄙,在演出时经常受到当局的驱赶和查禁,在农村如此,到城市发展更是艰难。黄孝花鼓戏从1840年左右走进汉口,到1902年进驻租界并立足,并最终在城市扩展开来,1926年定名为楚剧,其从农村到城市走出了一段艰难的路程。楚剧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不断去粗去鄙,借鉴和学习京剧、汉剧及兄弟戏剧的表演技巧和程式,紧跟时代的潮流,在革新和充实中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楚剧作为一个地方小戏立足于城市,并且在城市成熟和发展,其在困境中成长与突围的道路值得其他戏曲的借鉴。
- 谈太辉
- 关键词:楚剧租界
- 试论民国期间上海的粤剧生态
- 2020年
- 民国期间,上海的粤剧演出极为繁盛。从粤剧的创作、观演和批评等内部文化生态分析,其剧本创作因受商业演出环境的影响,产出了大批千篇一律、趣味低下的剧作;其演出场所虽有固定戏院,但因演员和观众都是“移民”,呈现出一种“浮萍式”的观演样态;其批评一度极为繁荣,但却呈现出评论“碎片化”、标准“杂糅化”和批评“滞后性”的特点。无论哪一方面,似乎都没能促成上海粤剧构筑一个真正有根的、可良性发展下去的文化生态。这给我们今天的粤剧发展的启示是:一个地方剧种的发展一定要有“扎根意识”,其根性包括它的艺术本体属性、民俗性以及受众的稳固性和持久性。
- 李双芹
- 关键词:民国期间粤剧文化生态
- 清朝后期至民国期间怀柔地区民间土地买卖变化探究
- 2020年
- 清后期到民国时期,怀柔地区的不动产买卖、典让等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了相当数量的契约档案,今怀柔区档案馆即藏有103件,按不动产转移方式划分,其中有31件为百姓之间订立的土地买卖契约。这批档案早起道光二年(1822),晚至1947年,跨越了清朝由盛转衰,民国建立、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动荡的历史时期,系统、完整地展现了这一时期怀柔地区民间土地买卖的实际情况,真实反映了随着政权更迭带来的政策变化对土地买卖的影响。
- 段晋媛
- 关键词:政权更迭土地买卖军阀混战不动产买卖清朝后期民国期间
- 民国期间粤剧表演论刍议被引量:1
- 2020年
- 民国期间,粤剧经历了由盛转衰的重要变化,引来不少批评,尤其是表演方面,争议较大。其中肯定性的批评是褒扬粤剧演员“身与剧化”“毕肖人物”的表演,否定性的批评是粤剧的“定型化”表演,体现不出人物个性。由此,有人主张演员要向话剧、电影学习,探索体验式、自然化表演,也有人提出粤剧应重视“规矩”和“排场”的学习。结合粤剧名伶谈表演的言论和他们的亲身经历,从中国戏曲追求“如何呈现”的表演本体论出发,认为粤剧表演的改进还是应基于行当的恢复、程式的美化,这样既不会让粤剧表演“定型化”,也不会妨碍粤剧表演的丰富性。
- 李双芹
- 关键词:民国粤剧
- 试论民国期间的粤剧批评被引量:1
- 2020年
- 本文以1911-1949年期间发生的粤剧批评为研究对象,对这一阶段的粤剧批评内容进行分述,包括剧史研究、编剧及剧本批评、演剧批评、粤剧改良批评、比较批评、伶人点评等;进而分析了民国期间粤剧批评的特点:一是粤剧批评的主要发生地在上海;二是粤剧批评的"碎片化";三是批评标准既有传承也有变化,传承的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剧本文学批评和舞台表演批评,变化的是对西方话剧批评标准的借鉴。
- 李双芹
- 关键词:民国
- 民国期间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 2019年
- 古今中外,用于宣传交通安全的载体多种多样,民国时期,随着汽车的大量引进,交通肇祸事件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当时汽车被喻为“市虎”(马路上的老虎)。为了减轻和防止交通事故带来的损失,当局开始用张贴海报、报纸报道、散发传单等宣传形式来提醒人们注意交通安全。这些交通安全宣传品,见证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雏形期。
- 苏婉宋群刘志刚
- 关键词: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民国时期交通事故安全带宣传品
相关作者
- 张心科

- 作品数:148被引量:38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语文 语文教育 阅读教学 语文教科书 教科书
- 班柏

- 作品数:17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英语学院
- 研究主题:英译 访谈录 《大乘起信论》 译本研究 翻译
- 卢偓

- 作品数:16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 研究主题:现代汉语 常用字 多音字 民国期间 喜饶嘉措
- 王春景

- 作品数:36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女性主义 翻译 民国时期 印度文学 比较文学
- 李世宽

-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晋西北 民国期间 民国 传道 民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