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14篇“ 止痛药(中药)“的相关文章
止痛药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探讨止痛药结合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肿瘤癌性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根据疼痛级别,采用三阶梯止痛疗法治疗癌性疼痛。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比较两纽患者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痛药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肿瘤患者癌性疼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建霞仲苏云吴慧敏刘艳邵燕李辉
关键词:癌性疼痛
化坚拔毒膜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观察化坚拔毒膜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恶性肿瘤伴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敷化坚拔毒膜,2组均治疗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爆发痛次数、吗啡用量及Karnofsky评分,记录毒副作用发生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80.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观察组爆发痛次数治疗后7 d[(0.3±0.6)次比(0.8±0.7)次,t=-3.430]、14 d[(0.4±0.6)次比(0.9±0.8)次,t=-3.162]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吗啡用量治疗后7 d[(3.01±4.28)g比(5.62±6.37)g,t=-2.151]、14 d[(3.21±4.32)g比(7.84±7.76)g,t=-3.297]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Karnofsky评分治疗后7 d[(73.0±15.0)分比(66.0±12.0)分,t=2.305]、14 d[(77.0±13.0)分比(70.0±15.0)分,t=2.23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25.0%(10/40)、对照组为20.0%(8/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7,P=0.592)。结论化坚拔毒膜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可减少癌性疼痛患者爆发痛次数及吗啡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且未发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刘昭李小江张洪牟睿宇郭姗琦贾英杰
关键词:癌症疼痛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吗啡止痛药(中药)
中药配伍止痛及其临床运用刍议被引量:3
2014年
止痛中药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正确的筛选止痛中药,并且合理配伍用,可以提高止痛中药的疗效,扩大疗效范围,更有效的治疗各种疼痛。本研究结合历代医家用经验和临床实践,探讨止痛中药配伍的相关运用,以期为临床止痛中药的合理化应用提供依据。
朱洁蔡倩云张琪彭青和汪国兴陆婷婷
关键词:中药配伍止痛药(中药)
滑膜炎颗粒对2种品系小鼠镇痛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滑膜炎颗粒在昆明小鼠和BALB/c小鼠中的镇痛作用。方法80只昆明小鼠、80只BALB/c小鼠各分为对照组、布洛芬组(0.078 g/kg)、滑膜炎颗粒大剂量组(13.98 g/kg)、滑膜炎颗粒中剂量组(6.99 g/kg)、滑膜炎颗粒小剂量组(3.50 g/kg),每组16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给5 d,1次/d。第4天给后1 h应用鼠尾光照仪,观察鼠尾受热后出现甩尾反应的潜伏期。末次给后1 h腹腔注射醋酸制备疼痛模型,观察小鼠扭体潜伏期及扭体次数。结果滑膜炎颗粒各剂量组对昆明小鼠痛阈潜伏期、扭体次数无明显影响,滑膜炎颗粒中剂量组可减少雄性BALB/c小鼠痛阈潜伏期(3.93±0.76)min,与对照组的(4.84±1.16)mi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膜炎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均能减少BALB/c小鼠扭体次数[分别为(8.56±6.19)次、(5.73±3.17)次、(6.88±4.59)次],与对照组的(19.06±6.34)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滑膜炎颗粒各剂量组对化学刺激所致疼痛呈较好镇痛作用,镇痛作用无性别差异;昆明小鼠个体差异较大,不适宜镇痛效学评价,应选用个体差异小的BALB/c小鼠制备疼痛动物模型。
周艳华张华健李胜崔海峰孙丽华冯淑怡于友华王正品孙明杰
关键词:滑膜炎颗粒止痛药(中药)疼痛
通窍止痛方治疗单纯型偏头痛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通窍止痛方治疗单纯型偏头痛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94例单纯型偏头痛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通窍止痛方。2周后观察疗效,评价其总有效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76%,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VAS、神经功能缺损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评分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后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止痛方治疗单纯型偏头痛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头痛,改善神经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吕建波王涛吕璐
关键词:脑梗死偏头痛止痛药(中药)中医药疗法
大剂量附子(四逆汤)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0年
黄聪超龙建新
关键词:疼痛骨肿瘤止痛药(中药)
地蜂子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地蜂子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炎症模型;镇痛实验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结果:地蜂子水煎液灌胃100mL/(kg·d)能明显的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P<0.05)。地蜂子醇提液腹腔注射2mL/kg在1h、2h、3h、4h时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水煎液腹腔注射2ml/kg对棉球埋藏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在60min时对热板致小鼠痛阈有明显提高(P<0.01)。水煎液皮下注射2mL/kg、0.5mL/kg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地蜂子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肖本见陈国栋朱敏英梁文梅
关键词:民族药止痛药(中药)炎症
中医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30例转移性骨肿瘤疼痛患者均采 用三阶梯止痛方法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基本方:蜈蚣、全蝎、白术、党参、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陈皮、茯芩、 山、薏苡仁、黄芪、甘草)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镇痛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加服中药后的综合疗效、止痛效果及 生存质量的改善均优于观察前,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医能较好地缓解转移性骨肿 瘤疼痛,提高生存质量,而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丰哲王大伟黄有荣安连生吴云虎包艳
关键词:疼痛骨肿瘤中西医结合疗法补益药止痛药(中药)
从审因辨痛用中药止痛作用被引量:4
2002年
中医治疗疼痛病症具有悠久的历史,“不通则痛”高度概括了疼痛的发病机理,“通则不痛”为治疗大法,许多中药都具有明显缓解疼痛的疗效,以疼痛的病因病机为切入点,从中药止痛作用、相关的现代研究、中药止痛作用的优势等方面对具有止痛作用的常用中药分类浅析。
于虹
关键词:止痛药(中药)疼痛中医病因和病机
余绍源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介绍
2007年
余绍源是广州中医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第3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40余年,治疗胃脘痛有丰富经验。笔者有幸师从余教授,受益颇深。现将其治疗胃脘痛经验点滴简介如下。
陈延蔡安和欧阳博文
关键词:胃脘痛辨证论治止痛药(中药)

相关作者

朱洁
作品数:104被引量:497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物化学 胶囊 COPD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刘昭
作品数:8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辨治 疲劳综合征 手术后疲劳综合征 乳腺癌术后 乳腺癌
张锡玮
作品数:40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中药 设计探讨 关节镜 膝骨关节炎 META分析
王国成
作品数:11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研究主题:口腔 门诊感染 耳鼻咽喉科 污物 耳疾病
于虹
作品数:17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学院
研究主题:中药 中药学 中医药疗法 虫类药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