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篇“ 椎间盘感染“的相关文章
-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鉴定停乳链球菌化脓性腰椎间盘感染1例
- 2021年
- 化脓性腰椎间盘感染是指发生于腰椎间盘和邻近椎体的炎症性病变,致病菌以阳性菌多见。本研究报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例62岁男性患者,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1月余,腰椎核磁共振(MRI)提示化脓性腰椎间盘感染,经验性静脉注射莫西沙星效果不佳,常规微生物培养(外周血和引流液)结果为阴性,椎间隙组织送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结果提示链球菌属停乳链球菌感染,予以青霉素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
- 马双双徐云杉张锦洪沈巍
- 关键词:停乳链球菌
- 椎间孔镜术后椎间盘感染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术后椎间盘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变化,为术后椎间盘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行椎间孔镜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感染患者50例作为感染组,随机抽取未感染患者50例为对照作为未感染组。分析患者感染病原学特点,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的水平变化。结果 50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7株,革兰阳性菌41株(71.93%),革兰阴性菌16株(28.07%),引起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两组患者术前炎症因子CRP、IL-6、TNF-α和PCT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手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感染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较术前均升高(P<0.05),未感染组术后第1天上述指标水平显著升高,术后第3天、第5天逐渐下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术后感染患者的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术后感染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明显上升,该结果对椎间孔镜术后感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 陈剑黄文君朱烨吴忠伟何登伟
- 关键词:病原菌
- Quadrant通道系统下治疗胸腰椎非特异性慢性椎间盘感染的临床研究
- 目的: 本研究将Quadrant通道系统应用于椎间盘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间盘非特异性感染,探讨其手术适应症、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1...
- 张群立
- 关键词:病灶清除椎间植骨
- 椎间盘介入术后椎间盘感染的CT及MRI征象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椎间盘介入术后椎间盘感染的CT及MRI征象研究。材料与方法:对14例椎间盘介入术后椎间盘感染患者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临床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MRI诊断准确率为85.71%显著高于CT的35.71%(P〈0.05)。5例CT图像可见病灶部位低密度影向外膨出,椎体间脂肪间隙消失;12例MRI图像可见病灶及相邻椎盘1/3—1/2段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经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结论:MRI诊断椎间盘介入术后椎间盘感染的准确性优于CT,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和严重感染可优先考虑微创手术治疗。
- 罗春海武新利
- 关键词:椎间盘感染CTMRI
- 经皮椎间盘髓核切吸术联合外引流术治疗腰椎间盘感染合并硬膜外脓肿1例被引量:4
- 2015年
- 病史摘要患者,男,50岁,以"腰部疼痛伴双下肢疼痛5月余"于2013年10月5日入住我科。5个月前患者因腰部酸胀不适行针灸治疗后出现腰部及双下肢疼痛,2013年9月10日腰椎间盘CT平扫,示L4-5椎间盘膨隆,腰椎退行性变;腰椎MRI示L4-5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椎体结核不能排除,ECT示L4、L5椎体放射性异常浓聚,考虑转移。
- 肖全平吴春根顾一峰王涛程永德
- 关键词:引流术椎间盘感染硬膜外脓肿
- MR和DWI对腰椎间盘感染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利用新西兰白兔制作椎间盘感染模型,分析MR不同序列对椎间盘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新西兰白兔10只,通过穿刺针将0.3 mL金黄色葡萄球菌液注入到椎间盘内,制作椎间隙感染模型.实验动物分别在细菌种植前及后5,10,15,20,30 d进行磁共振T1WI,T2WI,T2脂肪抑制及DWI成像.实验动物分别在30 d扫描后取椎间盘病理并进行观察,分析磁共振成像各病例检出时间的差异.结果术后5 d,MR各序列并未发现感染灶,10 d T2脂肪抑制序列、DWI序列观察到感染灶,表明T2脂肪抑制、DWI序列对观察腰椎感染敏感,术后15 d各序列都能观察到感染灶,但各序列观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MR可以在椎间隙感染10~15 d观察到感染灶,尤其是T2脂肪抑制序列、DWI序列更敏感.
- 范义张宏光高天俊阮继银王秀荣
- 关键词:椎间隙感染磁共振成像
- 术后椎间盘感染的治疗方法与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术后椎间盘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术后椎间盘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特点,对治疗方法加以总结。结果 18例术后椎间盘感染患者中,13例经保守抗炎治疗痊愈,5例行微创介入方法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所有18例患者均经过>6个月随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白细胞总数及血沉恢复到正常水平,经过康复训练后逐渐恢复正常体力活动。结论多数术后椎间盘感染经保守抗炎可治愈,对于难治性重度术后椎间盘感染,可优先考虑用微创方法治疗。
- 赵洪增杨瑞民程敬亮
- 关键词:椎间盘感染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介入术后椎间盘感染有关问题探讨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介入术后椎间盘感染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激素静脉滴注,同时配合脱水、营养神经及绝对卧床休息。结果:2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并治愈。结论:介入术后感染以预防为主,治疗方法应尽早采用大量抗生素及激素治疗。
- 雷征王助英
-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
- 医源性植入性椎间盘感染1例报告被引量:1
- 2009年
- 患者男,57岁,影像学腰5_骶.中央型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慢性腰痛,有时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样痛,采用臭氧注射治疗方法,经下腹正中穿刺到椎间隙,影像学证实穿刺针通过肠腔后刺入腰5_骶,椎间盘(图1)。术后第3d出现间歇性寒战、高热,最初一周时间每日约2-3次寒战,每次寒战10~20min体温升至40℃,伴腰部疼痛,
- 刘博王鹏矫晓昆李伟
- 关键词:医源性椎间盘感染
- 经皮腰间盘摘除术后椎间盘炎与椎间盘感染的回顾与治疗对策
- 2008年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其微创、高效、安全、并发症少、恢复期短、可重复性及不破坏脊柱正常解剖结构等优点,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赞同和广大患者的充分认可。被视为是21世纪里最有发展前景的微创诊疗技术之一。
- 张晓龙
- 关键词:术后椎间盘炎椎间盘感染诊疗技术
相关作者
- 王金亮

- 作品数:11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脊椎 MR扩散加权成像 新生儿 多层螺旋CT
- 王鹏

- 作品数:14被引量:49H指数:2
- 供职机构:威海市立医院
- 研究主题:疗效 骨髓炎 瘢痕 臭氧注射治疗 臭氧
- 杨瑞民

- 作品数:210被引量:573H指数:12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CT引导 肺肿瘤 冷循环微波刀 护理
- 周义成

- 作品数:187被引量:1,21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MRI CT诊断 磁共振波谱
- 常顺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同济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医院放射科 腰椎间盘 骨质破坏 经皮穿刺 椎间盘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