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篇“ 杓状软骨脱位“的相关文章
- 杓状软骨脱位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随着可视化气管插管技术的普及,杓状软骨脱位(AD)在临床上已愈发少见,但仍然时有发生,影响患者的康复,应得到临床工作者足够的关注和重视。AD多作为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出现,但除此之外,仍有许多原因可以引起AD。本文围绕AD发生的病因学对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肖建英陈林英张勇
- 关键词:杓状软骨脱位病因学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 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后杓状软骨脱位1例
- 2021年
- 杓状软骨脱位(AD)发病率低于0.1%,是关节位置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的声带运动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发音疲劳、吞咽疼痛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是其最常见病因,喉部钝性损伤、喉罩、鼻胃管的置入等也可导致AD。
- 陈削均俞瑾雷晓峰刘朝文
-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
- 电子喉镜下杓状软骨复位术治疗杓状软骨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麻醉插管后杓状软骨脱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表面麻醉电子喉镜下治疗杓状软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19年7月27例因麻醉插管后出现杓状软骨脱位患者27例,患者在表面麻醉电子喉镜直视下用"L"型异物钳根据脱位方向进行复位,首次复位无效或疗效不佳者再进行第2次复位。比较复位前、复位后1周及1月的频闪喉镜、听觉感知(GRABS)评估、声学值分析及嗓音障碍指数10(VHI-10)。结果复位术后,21例声带运动恢复正常,6例声带固定。复位前声音嘶哑分级G2为8例,G319例;复位后1周,G0为9例,G1为16例,G2为2例;复位后1月,G0为13例,G2为12例。复位后1周VHI-10总分及生理、情感、功能3个维度低于复位前;与复位后1周比较,复位后1月,VHI-10总分及生理、功能2个维度降低,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谐噪比(HNR),最长发音时间MPT均升高,Shimmer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面麻醉电子喉镜下的杓状软骨复位是治疗杓状软骨脱位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的声学值和GRABS分级均有好转,嗓音相关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任佳郑义涛吕丹刘世喜
- 关键词:杓状软骨脱位电子喉镜复位嗓音分析
- 杓状软骨脱位的诊疗进展被引量:5
- 2019年
- 杓状软骨脱位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疾病。患者可出现声音嘶哑、发音费力,严重者可合并呛咳及影响吞咽功能。杓状软骨脱位一般可通过病史、特征性临床表现、喉镜、CT及喉肌电图等检查予以诊断。早期诊疗常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若延误诊断和/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能导致患者永久的发声障碍。本文就近年来杓状软骨脱位的诊断和治疗等进展作一述评,以供同行参考。
- 林志宏楼浙伟励霞霞郑婷婷
- 关键词:杓状软骨脱位环杓关节脱位病因
- 杓状软骨脱位的诊治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杓状软骨脱位也称环杓关节脱位,是环杓关节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导致声带运动障碍的一种病理现象,患者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声音嘶哑、发音疲劳、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因其临床表现与单侧声带麻痹极其相似,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近年来随着对环杓关节脱位报道、认识的加深,医师可根据其症状及辅助检查做出诊断,并与单侧声带麻痹进行鉴别。本文就杓状软骨脱位的诊断及治疗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
- 黄芳邵骏
- 关键词:杓状软骨脱位单侧声带麻痹喉镜CT喉肌电图
-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杓状软骨脱位的多排螺旋CT(MSCT)诊断方法。方法基于MSCT扫描获得的大量容积数据及环杓关节特殊的轴对称解剖结构,参考有关文献,结合5例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表现,探讨一种在重组平面内准确诊断杓状软骨脱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结果该方法以喉部对称轴为参照,可以定量诊断杓状软骨脱位时杓状软骨相当于环状软骨前后、内外、上下移位以及杓状软骨旋转情况。结论引入环杓关节轴对称概念,可以简化杓状软骨脱位的MSCT诊断方法 ,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 韩礼良刘金萍金具胜卢春梅刘克
- 关键词:杓状软骨环杓关节脱位喉疾病
- 围手术期杓状软骨脱位:原因、处理及预后被引量:1
- 2016年
- 背景杓状软骨脱位是一种少见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声带固定为特征,常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易被误诊为声带麻痹。目的提高围手术期治疗医师对杓状软骨脱位这一临床并发症的认识。内容介绍杓状软骨的结构和围手术期脱位的常见原因、类型、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并介绍相关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内容。趋向深入了解围手术期杓状软骨脱位的相关知识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 陈冰李文献
- 关键词:杓状软骨脱位围手术期
- 拨动复位术治疗气管插管后杓状软骨脱位疗效分析
- 2014年
- 目的观察分析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治疗气管插管后杓状软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135例气管插管后持续性音哑患者,通过病史、症状、三维CT重建、电子及频闪喉镜检查确诊128例为杓状软骨脱位。根据患者病况分别于气管插管后不同时期在局麻或全麻下行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详细记录术后当时到患者出院时的发音和喉内情况,以后跟踪随访至少2年以上(中间至少进行1次喉内检查),根据满2年随访资料判断远期疗效。结果 128例中局麻下1次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手术后声带运动及发音改善者64例,2次以上28例。全麻下施术1次声带运动及发音改善者30例,2次以上6例。所有患者出院前发音均基本恢复到气管插管前水平,喉内检查两侧杓状软骨对称,声带运动良好,部分患者喉内黏膜虽仍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肿胀,但表面光滑。术后随访至少2年,其中2年内死亡11例,失去联系8例,2年后有效随访对象109例;经患者本人及其家人评估发音质量和喉内客观检查,远期疗效均保持或超过出院前水平。结论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治疗气管插管所致杓状软骨脱位效果显著,远期疗效稳定。
- 孙安科郭晓红张铁铮刘文源
- 关键词:气管插管杓状软骨脱位
- 拨动复位术治疗气管插管后杓状软骨脱位疗效分析
- <正>目的观察分析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治疗气管插管后杓状软骨脱位疗效。方法135例气管插管后持续性音哑的病人,通过病史、症状、三维CT重建、、电子及频闪喉镜检查等确诊128例为杓状软骨脱位。根据患者病况分别于气管插管后不同...
- 孙安科孙靖郭晓红董卫东张铁铮唐维维
- 文献传递
- 插管全麻术后杓状软骨脱位的原因及护理被引量:1
- 2012年
- 总结了5例全麻气管插管致杓状软骨脱位的可能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脱位原因包括:带胃管的老年患者、高龄、体瘦,保留气管导管时间长,拔气管导管的方法欠佳,掌握拔管时机不妥等因素。认为通过正确的拔管方法,掌握拔管指征,观察患者呼吸发音吞咽状况等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因气管插管导致杓状软骨脱位的并发症。
- 袁文革伍细芳
- 关键词:全身麻醉杓状软骨脱位护理
相关作者
- 孙安科

- 作品数:55被引量:165H指数:8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软骨 软骨细胞 聚羟基乙酸 同种异体 气管插管
- 董卫东

- 作品数:85被引量:456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上呼吸道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气道梗阻 喉癌 阻塞性
- 张铁铮

- 作品数:459被引量:1,351H指数:16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失血性休克 异丙酚 麻醉 麻醉处理
- 王志斌

- 作品数:30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扁桃体 茎突 咽异感症 咽痛 甲状腺炎
- 郭曲练

- 作品数:572被引量:3,525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麻醉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鞘内注射 麻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