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篇“ 本体论证明“的相关文章
康德对本体论证明的系统考察——基于前批判时期到批判时期的思想演变
2024年
本文基于前批判时期到批判时期康德对本体论证明的思想演变,探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他批判的本体论证明有哪些,二是他是如何展开批判的。前批判时期,康德否定笛卡尔派证明,却肯定了回溯性证。到了批判时期,他没有忽略回溯性证,而是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理想”一节含蓄地重述了它,并在同一部分和先验辩证附录加以批判。康德批判的目标包括有条件必然性证、回溯性证和修订版笛卡尔派证明,重点是后两个。针对回溯性证,他重点反驳了第一个前提,认为它犯了先验偷换和将调节性理念当作构成性理念的错误;针对修订版笛卡尔派证明,他提出必然性反驳、存在题等四个反驳,拒斥了上帝必然存在、现实存在和可能存在,彻底否定了思辨理性进行本体论证明的思路。存在题不是对本体论证明唯一的反驳,而是众多重要反驳中的一个。
胡好
康德对本体论证明的反驳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关注三个问题:康德反驳怎样的本体论证明?他如何反驳?面对质疑,他能否得到辩护?首先,康德反驳的本体论证明有普遍和具体之别,后者又分为笛卡儿派的和康德前批判时期的。整体来看,他的反驳不是基于单纯的逻辑分析,而是基于其认识立场。其次,反驳可分为三层。第一,基于绝对必然存在者概念的三维分析,对本体论证明的普遍本质进行一般性反驳。第二,基于Sein双重意义的阐发,对笛卡儿派证明的前提“存有是一种实在性”进行反驳。一方面,康德对Sein不是实在谓词的阐明可重构为一个归谬证,福吉和伍德等人对该证的质疑,可分别从通盘规定原理和实存的认识意义予以回应;另一方面,应从四个方面理解Sein的肯定意义。第三,基于对可能性和实存概念的精确规定,分别对笛卡儿派证明的第一个前提和结进行反驳,这两种反驳对康德前批判时期的本体论证明同样有效。
李扬
关键词:本体论证明上帝
本体论证明失效了吗?——门德尔松对康德的一个回应
2022年
康德认为通过纯粹理性证明上帝实存的方式只能有三种,即自然神学证明、宇宙证明本体论证明,而这三种方式最终都可回溯到后者。康德通过对这三种证明方式的批判,指出纯粹理性无法证明上帝实存。而摩西·门德尔松作为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的继承者,为维护理性的至上权威,需要对康德做出回应。门德尔松主要通过对有限存在者与无限存在者的区分以及他的谓词理来维护本体论证明。很难断定门德尔松完全成功,但他至少削弱了康德批判的力量。
刘伟冬
关键词:本体论实在性门德尔松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本体论证明
2022年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当中体现出的本体论观点的意义,在于使得本体论概念得以为人所知,如何理解物自体和现象(感性)、本体(思想)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本文将通过本体论概念使得非可感而可知的物自体领域有其存在的价值,进一步分析本体论的价值就是从积极意义上讲的自由的可能性,唯有自由能够使实践成为可能,赋予人的行动以明确的意义。整体上看,本体论给自由留下空间,自由领域的展开是康德为哲学留下的余地。
李晓慧
关键词:纯粹理性批判物自体本体
康德本体论证明批判思想的发展--从《演证上帝存有的惟一可能的证明根据》到《纯粹理性批判》被引量:1
2021年
从《演证上帝存有的惟一可能的证明根据》到《纯粹理性批判》,康德本体论证明批判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纯粹理性批判》否定了《证明根据》中康德自己所主张的“本体论证明”,即从作为一个结果的可能事物推出作为一个根据的“神的实存”的证明方式;二是《纯粹理性批判》推进了《证明根据》对笛卡儿派从作为一个根据的可能事物推出作为一个结果的上帝的存有的证明方式的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对笛卡儿派本体论证明的批判,要比《证明根据》中的批判更有层次性,也更加全面系统。此外,康德也采用了一些新的术语。其中最关键的术语创新,是把《证明根据》中的“存有”叫作“逻辑的谓词”,把《证明根据》中的“一个事物的谓词或规定”叫作“实在的谓词”。
舒远招刘丹凤
关键词:本体论证明
康德对强化版本体论证明的系统批判——兼评一种流行解读被引量:1
2021年
普通本体论证明从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者概念推出绝对必然存在者的存有,认为取消其存有会导致该概念自相矛盾。强化版证明继承了这一证策略,但增加了“最最实在的存在者概念”和一个三段推理:第一,有一个可能的、最最实在的存在者,它包含了一切实在性;第二,在一切实在性中也包含了存有;第三,存有寓于一个可能之物的概念中。康德对强化版证明作出了总体性回应,表明它自相矛盾和同义反复,说明取消实存不会导致矛盾。他针对小前提混淆逻辑谓词和实在谓词而提出Sein不是实在谓词,针对结中同义反复的实存而提出实存概念的精确规定,针对大前提含糊的可能性而提出逻辑可能性不等于实在可能性。实在谓词与实存谓词具有异质性,流行解读的根本错误在于把实在谓词理解为综合命题的谓词,把先验的实在谓词与经验的实存谓词混为一谈。
舒远招
康德本体论证明
2020年
本文审视了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广义的笛卡儿式本体论证明的各种批评。本文认为,每一种批评对其预期目标都是有效的,这些目标——除笛卡儿本人外——还包括莱布尼茨、沃尔夫和鲍姆加登。本文认为,康德最著名的批评——对存在不是实在的谓词的指责——是专门针对莱布尼茨的。康德针对这个主题的证——从他的100塔勒的例子中进行的证——尽管好像是令人质疑的,但实际上它成功地反驳了莱布尼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如果人们确定了莱布尼茨的假设的话,这个令人质疑的指控是可以被反驳的。
伊恩·普卢普斯彭志君(译)
关键词:本体论证明实存
实存命题与康德的本体论证明批判:一种认识的解读
上帝实存的本体论证明是哲学史上著名的证。相比之前的学者,康德借助对于实存命题的探讨来对这一证进行反驳。康德对实存命题的看法包含形式和认识两个部分。在实存问题的形式部分中,康德提出,无是否处在实存命题中,“存在”总...
晏临风
关键词:理论哲学本体论证明认识论
康德对本体论证明的系统批判被引量:7
2020年
围绕康德对本体论证明的批判本文探讨如下三个问题:康德心目中的本体论证明是什么;他如何批判;“存在不是实在谓词”在其批判中起什么作用。首先,康德将本体论证明重构为有条件的必然性证和无条件的必然性证。其次,他对此提出三轮反驳,其中重要的是第二轮的综合性反驳和第三轮的确知性反驳。综合性反驳主张上帝存在是主观综合命题,不具有必然性;确知性反驳认为断言上帝存在会犯范畴的先验运用的错误。所有这些反驳都可以归结到观念与现实的区分上。本体论证明的根本错误在于把可能的观念当作现实的对象。最后,“存在不是实在谓词”在康德的批判中起到三方面的作用。
胡好
“上帝本体论证明”中的形式逻辑的超越与哲学批判方式的变革
2019年
安瑟尔谟的'上帝本体论证明'是基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提出来的,是将上帝的概念依据形式逻辑的推理规则在神学中的运用。形式逻辑本身的'正确性'成为其神学证的工具保障,可以说,若没有对于形式逻辑的超越,安瑟尔谟的'上帝本体论证明'是很难被驳倒的,这也确立了此证明在基督教神学中长期居于理'基石'的地位,并得到了近代哲学的充分重视。
叔贵峰
关键词:形式逻辑本体论证明哲学批判

相关作者

张力锋
作品数:40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逻辑 模态 模态逻辑 本质主义 同一性
胡好
作品数:18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谓词 康德哲学 定言命令 本体论证明 实存
赵林
作品数:127被引量:462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 卢梭 神秘主义 宗教改革
车桂
作品数:15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研究主题:形而上学 神圣 本体论证明 逻各斯 先验
田海平
作品数:155被引量:737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伦理 道德 哲学 生命伦理学 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