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9篇“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相关文章
霉素B联合氟康唑对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两霉素B联合氟康唑对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AIDS合并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5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两霉素B普通输液留置针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两霉素B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联合氟康唑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和颅内压,临床疗效、置管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计数和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1 383±398)个/μl比(1 147±375)个/μl、(846±261)个/μl比(688±232)个/μl、(881±218)个/μl比(598±221)个/μl],2组颅内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35±33)mmH_(2)O(1 mmH_(2)O=0.098 kPa)比(194±47)mmH_(2)O](均P<0.05)。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24/25)比76.0%(19/25)](P=0.042)。观察组置管渗液渗血和穿刺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结论两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可改善AIDS合并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颅内压、提高疗效,且安全较好。
王辉代洪马静李侗曾牟丹蕾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两性霉素B氟康唑
艾滋病合并新生球菌脑膜炎4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41例艾滋病合并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及疗效等。结果:所有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发热者25例(61.0%),头痛者23例(56.1%),恶心呕吐者8例(19.5%)及颈项强直者29例(70.7%)。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10^6个/L者40例(97.6%);脑脊液压力>180 mmH2O者34例(82.9%),脑脊液墨汁染色阳者34例(82.9%),脑脊液培养示新生球菌者28例(68.3%),6例脑脊液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查均阳(100%),合并新生球菌败血症者23例(56.1%);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者12例(29.3%)。经规范化抗球菌治疗,有效率为70.7%(29例),病死率为29.3%(12例),其中复发率为2.4%(1例)。结论:对疑似艾滋病合并新生球菌脑膜炎感染患者应及时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病原学检测及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查,对疑似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新生球菌脑膜炎病死率的关键。
郑璐陈绛青
关键词:艾滋病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两性霉素B
新生球菌脑膜炎的脑脊液标本检验方法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新生球菌脑膜炎的脑脊液标本检验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对脑脊液标本采用4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对比检测阳率。结果乳胶凝聚试验、真菌培养、墨汁染色法、革兰染色法的脑脊液检测阳率分别为95.00%、88.33%、76.67%、68.33%;乳胶凝聚试验阳率显著高于墨汁染色法、革兰染色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检测中乳胶凝聚试验的检测准确率最高,但是为了降低误诊率,临床应对同一份标本采用2种-3种或以上的方法进行联合检测。
曹晶晶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
新生球菌脑膜炎22例临床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新生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基础疾病者17例(77.27%),误诊12例(54.55%)。脑以颅高压、脑脊液低糖高蛋白为主。22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先用两霉素B(AmB)或脂质体+5-氟胞嘧啶(5-FC)治疗者18例,待患者症状好转、脑脊液真菌转阴后,改用口服或静滴氟康唑(FCZ)巩固维持治疗,1例脑室扩大行侧脑室外引流术,2例因颅高压行Ommaya囊植入治疗。随访观察治愈6例,好转8例,死亡5例。结论 AmB+5-FC+FCZ联合治疗效果好。
蔡仁慧王英
关键词:脑膜炎新生隐球菌误诊预后
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及相关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h1及Th2类细胞及NKT细胞、T细胞的分布比例,从患者水平进一步了解机体T辅助淋巴细胞及相关T淋巴细胞在新生球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新生球菌脑膜炎/脑膜脑炎的16例患者(HIV检测阴)及作为对照组的1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标本中Th1及Th2类细胞及NKT细胞、γδT细胞的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的分布比例,并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脑患者(接受诱导治疗前)Th1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为(13.093±4.618)%,低于正常对照组的比例(19.582±4.949)%,而Th2细胞所占比例为(1.769±0.865)%,高于正常对照组的比例(0.584±0.202)%,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患者经诱导治疗好转后Th1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为(16.069±1.516)%,较好转前的比例(13.589±2.101)%增加,Th2细胞所占比例为(1.499±0.274)%,较好转前的比例(1.673±0.290)%下降,但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患者(接受诱导治疗前)NKT细胞在整体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为(11.848±2.936)%,低于正常对照组的比例(17.918±8.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患者的γδT细胞在整体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为(9.166±3.989)%,与正常对照组的比例(9.873±3.50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患者经治疗好转后NKT细胞在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为(14.806±1.513)%,较好转前比例(11.830±1.350)%增加,γδT细胞所占比例为(6.984±0.843)%,则较好转前比例(8.094±2.037)%下降,但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存在Th1细胞减少,Th2细胞增加,及NKT细胞在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下降,其说明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经治疗好转后的病例,Th1/Th2失衡状态改善,可能提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对疾病预后起重要作用�
黄煌冼莹潘越峻张扣兴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TH1/TH2NKTΓΔT
新生球菌脑膜炎的脑脊液标本检验方法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新生球菌脑膜炎的脑脊液标本检测方法,提高新生球菌的检出率。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球菌脑膜炎55例脑脊液标本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的情况作以比较,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5例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墨汁染色阳42例,革兰染色阳38例,真菌培养阳49例,乳胶凝集试验阳52例。结论通过比较分析CM脑脊液标本4种不同检验方法,笔者认为对同一份标本应联合使用3种以上方法检测,使结果互相印证,从而降低误诊率。
班立芳孔庆飞王勇鸣于永敏冯煦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墨汁染色
病原治疗前脑脊液球菌负荷量在新生球菌脑膜炎临床转归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病原治疗前脑脊液球菌负荷量与治疗效果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前脑脊液球菌计数与临床转归关系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之和的最大值所对应的脑脊液球菌计数2125个/ml为分界点,分为脑脊液球菌计数<2125个/ml(低量)组31例和脑脊液球菌计数≥2125个/ml(高量)组21例,比较抗真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阴转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抗真菌治疗后低量组的脑脊液球菌阴转率为52%,高量组的脑脊液球菌阴转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量组治愈率48%,好转率23%,总有效率71%;高量组治愈率14%,好转率14%,总有效率29%,两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中,病原治疗前脑脊液球菌计数<2125个/ml者相比于≥2125个/ml者,抗真菌治疗后脑脊液球菌阴转率高,临床转归好,脑脊液球菌负荷量是评估治疗效果和临床转归的一个实用、便捷的参数。
许文雄淦伟强严颖张晓红谢奇峰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临床转归
荚膜相关蛋白10与DEAD-box的RNA解旋酶基因联合检测诊断新生球菌脑膜炎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新生球菌荚膜相关蛋白10(cAPl0)和DEAD-box的RNA解旋酶(VADl)基因的方法,比较两者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新生球菌感染的价值。方法选择行脑脊液真菌培养、墨汁染色或球菌抗原检测,其中一项阳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23例,以同期颅脑外伤患者为对照。以新生球菌标准株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体系,检测脑脊液中的CAPl0和VADl。并与墨汁染色、真菌培养、球菌抗原检测比较。卡方检验评价两者单独或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结果在23例球菌脑膜炎患者中,RTFQ-PCR法检测CAPl0mRNA阳22例,阳率为95。6%,墨汁染色法阳16例,阳率为69.6%(X^=4.167,P〈0.05),真菌培养阳15例,阳率为65.2%(X^=5.143,P〈0.05),抗原检测法阳21例,阳率为91。3%(X^=20.500,P〉0。05)。联合检测CAPl0及VADl基因诊断新生球菌脑膜炎与单独检测cAPl0或V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以新生球菌毒力基因为靶标的RT-FQ-PCR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优于传统方法。
林旎江凌杨滨李雯欧启水
关键词:隐球菌细菌荚膜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腰大池置管治疗艾滋病合并新生球菌脑膜炎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与评价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艾滋病合并新生球菌脑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2例艾滋病合并新生球菌脑膜炎顽固高颅压患者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同时给予两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等抗真菌治疗,定期复查脑脊液常规、生化,脑脊液墨汁染色查球菌,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拔管时间。结果经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后,患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逐渐减轻,合并视盘水肿的患者得到明显改善。经联合治疗好转9例,死亡3例。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能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为抗真菌治疗争取时间。
杨萱孙燕刘春礼刘旭辉张洪新侯明杰赵清霞
关键词:艾滋病隐球菌脑膜炎颅高压腰大池引流
新生球菌脑膜炎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分析新生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感染科确诊的新生球菌脑膜炎25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中,男17例,女8例,以青壮年居多。21例合并有基础疾病,包括艾滋病、淋巴瘤、干燥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所有患者均有发热、颅高压症状。17例(68%)出现意识障碍;5例(20%)出现抽搐;9例(36%)出现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6例(24%)出现听力下降。脑膜刺激征阳14例(56%),病理征阳12例(48%)。脑脊液检查提示蛋白增高,白细胞计数均在100×106/L以下,糖和氯化物降低。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23例患者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到球菌。16例治愈或好转出院,死亡9例。结论球菌脑膜炎是病情危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到球菌可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及时抗真菌治疗是提高脑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王冯滨欧强励峰陈武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

相关作者

温海
作品数:577被引量:2,16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研究主题:新生隐球菌 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 两性霉素B 白念珠菌
陈江汉
作品数:169被引量:431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隐球菌 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 两性霉素B 脑膜炎
欧启水
作品数:252被引量:709H指数:1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突变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突变 MTDNA 新型隐球菌
林旎
作品数:30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新型隐球菌 FQ-PCR 隐球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基因MRNA
李雯
作品数:25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新型隐球菌 脑脊液 RNA解旋酶 隐球菌 DEAD-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