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9篇“ 新生儿贫血“的相关文章
- 新生儿贫血被引量:1
- 2004年
- 吴福根陈弘
- 关键词:新生儿贫血电镜检查人细小病毒B19
- 310例住院新生儿贫血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 袁霁
- 新生儿贫血和输血的评估与管理被引量:3
- 2023年
- 贫血和输血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问题。新生儿贫血的定义及影响因素有哪些?早产儿贫血与足月儿有何不同?贫血时机体病理生理学的变化、对组织和细胞有何影响?贫血的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法有哪些?输注红细胞有无统一的血红蛋白阈值?输血有哪些风险?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贫血的定义应考虑胎龄、日龄、宫内或生后发育状态(如生长发育迟滞)、营养等影响。不能认为"早产儿贫血"是生理性和良性事件,其发生与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和医源性失血有关。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贫血是能够预防的,预防重于治疗。新生儿输注红细胞缺乏统一的血红蛋白阈值并面临输血风险。
- 李茂军唐彬秩吴青阳倩陈昌辉
- 关键词:新生儿贫血输血
- 品管圈在延迟断脐时机降低阴道分娩足月新生儿贫血发生率研究中的应用
- 目的品管圈在延迟断脐时机对降低阴道分娩足月新生儿贫血发生率研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产房内10名医助护人员自行组成一个圈,以促进阴道分娩延迟断脐时机降低新生儿贫血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阴道分娩足月新生儿贫血发生率与原因进...
- 曾兰平黄秋红温美灵覃小珍欧干锋唐丹丹杜权娥刘菁菁
- 关键词:品管圈新生儿贫血阴道分娩足月新生儿
- 重组人促红素与铁剂联合治疗新生儿贫血的临床效果
- 2022年
- 目的探讨新生贫血患儿接受重组人促红素联合铁剂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信封法将恩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新生贫血患儿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3周铁剂治疗并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比较两组血液指标、NBNA评分及贫血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3周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水平、原始反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及主动肌张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铁剂与重组人促红素治疗新生儿贫血可改善患儿各项能力和血液指标,提升贫血治疗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
- 冯晓虹
-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素新生儿贫血铁剂
- 低体重新生儿贫血中非限制性与限制性输血对疗效的影响探讨
- 2022年
- 对比揭示指向低体重新生儿贫血患者开展非限制性输血治疗,以及限制性输血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2020年4月~2022年2月,将102例低体重新生儿贫血患者分两组,各51例,参照组限制性输血治疗,研究组非限制性输血治疗,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计量指征、并发症发生率计量指征、吸氧治疗过程持续时间计量指征、机械通气治疗过程持续时间计量指征,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心率计量指征、呼吸频率计量指征、红细胞计数计量指征、血红蛋白计量指征和睡眠质量计量指征。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计量指征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计量指征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吸氧治疗过程持续时间计量指征,以及机械通气治疗过程持续时间计量指征均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心率计量指征、呼吸频率计量指征、红细胞计数计量指征、血红蛋白计量指征和睡眠质量计量指征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率计量指征、呼吸频率计量指征、红细胞计数计量指征、血红蛋白计量指征和睡眠质量计量指征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为低体重新生儿贫血患者开展非限制性输血治疗,效果优质,值得推广。
- 唐春辉
- 限制性输血与非限制性输血对低体重新生儿贫血的疗效比较研究
- 2022年
- 浅析限制性输血与非限制性输血对低体重新生儿的实际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低体重贫血新生儿,共计68例,分组方式根据贫血严重程度分为两组,分别为开展限制性输血的参照组与非限制性输血的干预组,均组34例,所有患儿均于2021.1-2022.2被西双版纳州人医院民医院收治,对比两组输血疗效。结果 干预组人均输血次数与输血总量、首次输血前红细胞比容相较于参照组偏低,首次输血日龄相较于参照组偏短,P<0.05;组间输血量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在机械通气与无创CPAP、吸氧时间对比中,干预组相较于参照组偏短,P<0.05;组间住院时间及氨茶碱时间相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非限制输血应用于低体重新生儿贫血中效果显著,在及时纠正贫血症状的同时,还能够将吸氧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值得应用与借鉴。
- 马菊芳
- 关键词:限制性输血低体重新生儿贫血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足月新生儿贫血的临床研究
- 2022年
- 探讨足月新生儿贫血患儿经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铁剂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在我院分娩的足月贫血新生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将8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段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水平、贫血症状改善率、不良反应与疗效。结论 治疗前两组Hb、RBC、HCT、S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周、4周研究组Hb、R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时段研究组HCT、S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贫血改善75%(30例/40例),研究组贫血改善97.5%(39例/40例),两组相比((28.538,P0.003)。研究组不良反应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在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 皮下注射rhEpo联合口服铁剂治疗足月新生儿贫血,与常规的临床治疗相比较,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贫血率,为治疗足月新生儿贫血提供了安全、高效的解决途径,亦大大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 刘伟陈海静周丽红
- 关键词:RHEPO铁剂新生儿贫血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足月新生儿贫血的临床研究
- 2022年
- 研究分析在足月新生儿贫血中采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贫血患儿,研究的起始时间、截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1月、2022年4月,此时间段我院收治了84例患儿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所有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按照数字表法,将患儿等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的样本量相同,均为42例。两组患儿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采取不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在经过药物治疗后,RBC、SF、HCT、Hb和血清铁的指标水平观察组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并且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均要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和输血次数进行对比,前一项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后一项指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则并未有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足月新生儿贫血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的疗效更为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贫血症,减少输血,促进患儿身体康复。
- 刘伟陈海静周丽红
-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新生儿贫血
- 鸟巢式护理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足月新生儿贫血中的应用效果
- 2022年
- 探究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足月新生儿贫血中,选择应用鸟巢式护理的效果。方法予以计算机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在我院接受的足月新生儿贫血60例进行平分,所有患儿均接受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且分别纳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应用鸟巢式护理,后者应用常规护理,每组各30例,开展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将两组患儿的血液指标、NBNA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前,两组的前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相比,不具备可比性(P>0.05);护理后,前者该四项血液指标水平均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前,两组的NBNA评分相比,不具备可比性(P>0.05);护理后,前者该四项NBNA评分水平均高于后者(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上,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3.33%、16.67%,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存在可比性(P<0.05)。结论 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足月新生儿贫血中,选择应用鸟巢式护理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血液指标以及各项能力,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陈海静
-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
相关作者
- 张宏玉

- 作品数:115被引量:1,051H指数:20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
- 研究主题:断脐 分娩 新生儿窒息 护理 第二产程
- 崔红

- 作品数:119被引量:642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儿童 早产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婴儿
- 凌奕

- 作品数:85被引量:4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
- 研究主题:胎儿 双胎 断脐 胎儿生长受限 PLGF
- 华少萍

- 作品数:34被引量:370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剖宫产 双胎妊娠 胎儿 剖宫产率 新生儿贫血
- 刘洋子

- 作品数:3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 研究主题:新生儿贫血 贫血 严重贫血 红细胞寿命 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