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7篇“ 新生儿免疫“的相关文章
- MDSCs调控新生儿免疫应答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 2024年
- 新生儿期的免疫系统发育阶段对维持新生儿健康至关重要,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机制。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新生儿免疫调节中的作用。MDSCs是一类免疫抑制功能强大的异质性细胞群体,它们能够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免疫应答。MDSCs在新生儿中的调节作用对防止过度免疫反应和促进免疫耐受至关重要,有助于预防新生儿期炎症性疾病,并对其后续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近期研究文献分析展示了MDSCs在新生儿免疫调节中的多种作用机制,包括在特定病理条件下的保护作用、与新生儿期炎症反应的相互作用,以及对长期免疫发展的潜在影响。因此,深入理解MDSCs在新生儿免疫中的角色,不仅有助于揭示其复杂的调节机制,也为制定新的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炎症性疾病的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 徐凝王丽娜刘国成刘雨丰
- 关键词:新生儿髓源性抑制细胞免疫调节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与新生儿免疫及肺炎易感性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孕晚期肠道菌群与新生儿免疫功能及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孕晚期GDM患者245例,根据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n=27)、无感染组(n=218),比较2组基线资料、产妇孕晚期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Bray Curtis距离)、新生儿免疫功能[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应用Pearson分析孕晚期肠道菌群与新生儿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各指标预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价值。结果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分娩前血糖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IgG低于无感染组,Bray Curtis距离大于无感染组(P<0.05);将分娩前血糖达标情况控制后,Chao1指数、Shannon指数、Bray Curtis距离、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IgG仍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易感性相关(P<0.05);Chao1指数、Shannon指数、Bray Curtis距离、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IgG预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AUC依次为0.754、0.814、0.771、0.779、0.817、0.775、0.840(P<0.05)。结论GDM患者孕晚期肠道菌群可影响新生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易感性有关,可作为预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一种新方法。
- 张莉邹良安静
- 关键词:肺炎免疫功能
- 一种用于新生儿免疫缺陷病筛查的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生儿免疫缺陷病筛查的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试剂盒包括有寡核苷酸序列组合、阴性质控品和阳性质控品和实时荧光PCR扩增的必要试剂Mg2+、dNTPs、DNA聚合酶、PCR缓冲液、PCR增强剂等。本申请...
- 颜进陈珺李艳艳
- 分娩方式与胎龄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 2023年
- 分析分娩方式于胎龄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次实验时间设置在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之间,纳入本次实验人数合计120例,其中包括足月、非足月、顺产及剖宫产产妇各60例,分别按照上述指标划分为足月组、非足月组、顺产组及剖宫产组,分别对足月组及非足月组、顺产组及剖宫产组对新生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免疫指标、产后感染发生率、新生儿健康评分进行组间数据对比。结果 上述四组对象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显示,顺产组产妇新生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指标显著优于剖宫产组,P<0.05;足月组产妇新生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指标优于非足月组,P<0.05;顺产组产后感染发生率指标低于剖宫产组,P<0.05;足月组与非足月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并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顺产组产妇新生儿健康评分指标与剖宫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较大,P<0.05;足月组产妇新生儿健康评分指标显著高于非足月组,P<0.05。结论 针对分娩方式及胎龄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发现顺产方式对新生儿免疫功能及健康指标存在积极影响,同时剖宫产还可增加产后感染的发生率,因此需要多方重视分娩方式及胎龄的影响。
- 申月红
- 关键词:分娩方式胎龄
- 母亲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新生儿免疫性溶血1例
- 2023年
- 肺炎支原体(MP)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也是儿童时期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MP感染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近年来,文献报道MP感染的肺外表现越来越多,受累的肺外系统和脏器高达45.0%~48.8%,其中血液系统占21.4%[1],出现白细胞的减少、血小板异常增高和凝血功能障碍,还可引起临床和亚临床急性或迟缓性溶血性贫血,本文报道1例母亲MP感染致新生儿免疫性溶血,仅供临床参考。
- 陈志城梁碧珊陈尚花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新生儿免疫性溶血
- 探讨母体感染乙肝肝炎病毒后新生儿免疫预防措施及保护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与分析母体感染乙肝肝炎病毒后新生儿免疫预防措施及保护效果。方法选取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自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产妇所生的,出生24 h内已经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同时在出生之后已经完成3针乙肝疫苗接种的6—24个月龄的婴儿共12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n=75)及顺产组(n=45);剖宫产组及顺产组均按照不同的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剖宫产)组(n=45)以及无母乳喂养(剖宫产)组(n=30);母乳喂养(顺产)组(n=24)以及无母乳喂养(顺产)组(n=21);对比不同生产方式、同种生产方式但不同喂养方式下实施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后的乙肝母婴传播效果。结果剖宫产组血清HBsAg阳性率为0,血清HBsAb阳性率为98.68%,顺产组血清HBsAg阳性率为2.22%,血清HBsAb阳性率为95.56%,剖宫产组与顺产组实施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后的血清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中母乳喂养组血清HBsAg阳性率为0,血清HBsAb阳性率为100%,无母乳喂养组为3.13%,血清HBsAb阳性率为96.67%。顺产组中母乳喂养组血清HBsAg阳性率为0,血清HBsAb阳性率为95.83%,无母乳喂养组为4.76%,血清HBsAb阳性率为95.24%。剖宫产组和顺产组在不同喂养方式下实施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后血清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较为突出,且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的效果并不会受到生产方式及喂养方式的影响,整体临床效果较好。
- 霍洪强方钰
- 关键词:乙肝疫苗免疫球蛋白
- 一种用于新生儿免疫缺陷病筛查的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生儿免疫缺陷病筛查的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试剂盒包括有寡核苷酸序列组合、阴性质控品和阳性质控品和实时荧光PCR扩增的必要试剂Mg2+、dNTPs、DNA聚合酶、PCR缓冲液、PCR增强剂等。本申请...
- 颜进陈珺李艳艳
- 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 2022年
- 分析与研究围生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围生期CMV感染患儿作为本文研究对象(试验组,42例),并和同期未感染新生儿对比(参照组43例),观察免疫球蛋白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试验组IgG水平较参照组低(P<0.05),IgA与IgM并无差异(P>0.05);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中CD4+/CD8+、CD4+、CD3+试验组较参照组低,CD8+则高,与参照组具有鲜明对比(P<0.05)。结论:围生期CMV感染严重影响到新生儿免疫功能,需尽早开展抗病毒与免疫治疗,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 葛莉萍
- 关键词:新生儿巨细胞病毒免疫功能
- 孕早期血小板抗体检测对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孕早期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与新生儿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性,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9月-2020年6月于登封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检并分娩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明确早期流产史的孕妇共68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无早期流产史的健康孕妇共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孕妇于孕早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抗体,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效价水平。对新生儿进行血细胞计数,并统计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率,利用ROC曲线判断血小板抗体效价水平预测新生儿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率。结果 观察组孕妇所产婴儿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率为41.18%(28/68),对照组孕妇所产婴儿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率为6.6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孕早期孕妇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27.94%(19/68),明显低于血小板表面抗体的57.35%(3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的孕妇所产婴儿中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率为94.73%(18/19),显著高于血小板表面抗体检测阳性孕妇所产婴儿的41.03%(11/38);ROC曲线结果显示,利用血小板抗体效价预测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时,AUC为0.813。当效价水平为1∶32时,预测价值相对较高,其灵敏度为72.39%,特异性为82.36%。结论 孕早期血小板抗体检测能够有效预测新生儿出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风险,采取及时有效的筛查能够有助于识别高风险人群,必要时尽早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预防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有力保障新生儿健康。
- 梁晓娜张万芳
-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妊娠中期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医学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糖脂代谢和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观察个体化医学营养干预(medical nutrition intervention,MNT)联合进餐顺序调整,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糖脂代谢和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36例GDM孕妇随机分为MNT组和对照组各68例,分别接受医学营养干预和传统饮食指导。对比2组孕前、孕期增加、产后3个月的体质量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记录干预前后2组血糖血脂相关指标、妊娠并发症、新生儿Apgar评分及围生儿结局、脐血的免疫相关指标。结果MNT组患者孕期增加体质量、产后3个月的体质量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和产后3个月,MNT组的血糖、血脂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Ca^(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NT组子痫前期、先兆流产、羊水过少、剖宫产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围产儿结局和新生儿脐血的免疫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T干预联合进餐顺序调整可动态评估、指导、分析患者,最大限度保证妊娠发育安全,确保母婴营养充足摄入,提高新生儿免疫功能。
- 吴以涔汪丽君
- 关键词:个体化妊娠期糖尿病免疫功能
相关作者
- 刘爱红

- 作品数:6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岛海慈医疗集团
- 研究主题: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 不同分娩方式 分娩方式 新生儿免疫
- 瞿尔力

- 作品数:35被引量:173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定理临床学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机械通气 婴儿 疗效观察 呼吸衰竭
- 熊思东

- 作品数:426被引量:1,185H指数:17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基因疫苗 基因免疫 趋化因子 病毒性心肌炎 CVB3
- 许津莉

- 作品数:46被引量:206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早产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间歇正压通气
- 黄育丹

- 作品数:27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定理临床学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机械通气 婴儿 呼吸衰竭 降钙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