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8篇“ 文明交往“的相关文章
世界文明交往的时代逻辑
2024年
文明交往是世界普遍交往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世界文明的普遍交往是一个以物质文明交往、精神文明交往、制度文明交往、生态文明交往为主的交往体系。由于受资本逻辑所规制,世界文明交往被严重“异化”,阻碍了文明交往的正常开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以“以人民为中心”超越“以资本为中心”、以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式现代化、以“真正的共同体”超越“虚假的共同体”,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对世界文明交往范式的历史性重构,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李包庚郭石北川
关键词:文明交往世界历史
伊朗文明交往互鉴的历史进程
2024年
伊朗是欧亚地理和文化的桥梁,是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其地理位置决定了伊朗是文明交往互鉴的枢纽和通道。伊朗不仅吸纳了中华文明成果,而且将中国的文明西传到地中海世界。伊朗不仅是世界上很多宗教的摇篮,而且是传播各种宗教的先锋和主力军。伊朗经历了丰富深刻、波澜壮阔的文明交往互鉴,古代伊朗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以及商业文化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与伊朗的关系、伊朗袄教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伊朗与西方世界的关系无不彰显着文明交往的魅力与丰富内涵。
冀开运
关键词:文明交往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历史进程中转站中华文明
文明交流互鉴:人类文明交往新范式的当代建构
2024年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资本逻辑主导的文明交往范式不仅未能推动世界走向多元文明和谐共存的理想图景,反而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融合与进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把握人类文明走向、回应文明发展诉求,建构了一套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内核,以互相尊重、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为主要特点的人类文明交往新范式,探索出了不同文明之间和谐有序交往的新准则与新路向。这一人类文明交往新范式以其特有的人文关怀,在交往理念、交往主体、交往立场、交往方式四个方面克服了资本统摄下的文明交往逻辑局限,推动了人类文明交往范式从零和博弈向共生共荣、从主客二分向主体间性、从特殊利益向共同利益、从文明霸凌向和平共处的历史性转换。
郭国祥涂业婷
契合与超越:全球文明倡议与马克思跨文明交往观关系之辩
2024年
基于对世界历史一般趋势的分析,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时代跨文明交往的悖论与限度,提出在普遍交往中实现共产主义文明、重塑文明交往关系的最终目标。马克思的跨文明交往观是全面、深入理解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理论环节。全球文明倡议不仅在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正确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文明内生发展的基本思路、重视交往促推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等方面与马克思跨文明交往观存在着共通与契合之处,而且实现了叙事时空的转换,在基本态度、发展动力与实现路径等维度超越了马克思的跨文明交往观,实现了对马克思跨文明交往观的超越性重构。
王富军韩潇
关键词:文明
重访传统与文明交往:跨文化传播学的本土化建构
2024年
跨文化传播学亟需调整自身的知识立场、研究路径和价值追求,超越基于西方现代化进程的理论体系,实现本土化创新,促进中外文明互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引和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跨文化传播学的本土化建构需以文化自觉之态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思想为理论基底,采取重访传统与文明交往的研究路径,形成中国跨文化传播学的本土脉络与全球语境,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立足中国文化主体性的跨文化传播自主知识体系。
李欣人韩志瑞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传统世界交往本土化
《大唐西域记》,记录丝路文明交往
2024年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展出的宋、明两套12卷全本《大唐西域记》,记录了唐代中国主动学习域外文化的探寻之旅。
关键词:《大唐西域记》古代文明交往史
丝路文明交往的缩影:凤首壶渊源追溯及发展流布探析
2024年
凤首壶是中国古代具有异域风格的典型器物之一,根据凤首装饰位置的差异可将其分为A、B两类。通过与国内外类似器物进行对比,本文认为凤首壶的源头可追溯至古代地中海及西亚的“格里芬”造型器皿。北朝晚期,该器物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从西方传入中国,并在唐代前期得到广泛传播,其形制结构和装饰工艺也逐渐本土化;唐代中期至辽宋时期,凤首壶的本土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开始向区域化和多样化发展;随着该阶段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其作为外销商品输出到东南亚和西亚,对当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凤首壶的发展流布历程,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依托丝绸之路密切交往的缩影。
朱歌敏陈洪海
关键词:文明交往格里芬
从汤显祖的作品看中国澳门的东西方文明交往和交融——以香山诗三首和《牡丹亭》为例
2024年
一、写作背景在汤显祖所生活的时代,大明王朝正走向衰落。两千年来作为社会思想基础的儒学,已经日益迂腐固执,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女性受到礼教的残酷束缚。16世纪,新的商业城市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在文学上,出现了以市井人物为主角的文艺作品。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牡丹亭》通过塑造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女性形象,重新赋写女性作为人的权利,发出了一声反对束缚人的自由与个性发展的呐喊。
吴昕悦
关键词:《牡丹亭》市民阶层汤显祖大明王朝东西方文明
从交流到交锋:17-19世纪中西方文明交往的过程分析及启示
2024年
在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三个世纪里,新兴西欧国际秩序与传统东亚天下秩序的主要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共同经历了三个逐步激化、层层递进的碰撞阶段。17世纪是“东观西望”、各取所需的接触—试探阶段,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更多还是充满浪漫主义情结,双方试图在彼此的文明特征中寻找共通之处。18世纪是“西来东往”、各执一词的交流—交锋阶段,无论是康熙皇帝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宗教礼仪之争,还是乾隆皇帝与英国国王之间的外交礼仪之争,都是在交流中包含着交锋、在交锋中增进了交流。19世纪是“西升东降”、势不两立的对抗—磨合阶段,欧洲殖民主义狂飙突进,造成东西方国际秩序从理念差异走向了利益矛盾。纵观近代西欧世界对东亚世界在理念、利益、力量等领域形成的冲突格局,国际形势演变的基本脉络可以概括为“因‘理’而起”“随‘利’而激”“尽‘力’而疲”,最终的结果是作为“守成秩序”的传统东亚天下秩序被作为“崛起秩序”的新兴西欧国际秩序所吞噬。我们应充分吸取教训,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珍视文明的历史性、关注文明的现代性,努力构建更加和平、公正、繁荣的世界新秩序。
陈康令
关键词:全球史中学西传礼仪之争殖民主义
习近平文明交往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加速演进态势,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这一背景下,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交锋更加激烈,一些西方国家将自身的文明视为唯一、普世和优越的,居高临下对待其他文明,不遗余力推...
刘韵笙
关键词:文明多样性

相关作者

彭树智
作品数:53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研究主题:文明交往 历史交往 伊斯兰教 通史 民族主义思潮
王泰
作品数:70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世界史研究所
研究主题:文明交往 穆斯林兄弟会 民主化 政治转型 政治伊斯兰
张倩红
作品数:79被引量:250H指数:9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犹太人 犹太民族 文明交往 犹太教 大屠杀
黄民兴
作品数:101被引量:253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研究主题:伊斯兰教 文明交往 民族国家构建 民族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闫文虎
作品数:52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军事科学院
研究主题:非政府组织 恐怖主义 跨界民族问题 文明交往 文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