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60篇“ 政治参与行为“的相关文章
政治效能感对青年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CSS2021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4年
政治效能感作为参与政治生活的心理感知和主观评价,对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当前青年群体内在、外在政治效能感对其政治表达、政治选举、政治维权行为的影响效应。数据分析表明,若把人口特征、家庭经济水平和互联网使用频率等作为控制变量,内在政治效能感对其政治表达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政治选举、政治维权行为不具有显著影响;外在政治效能感对政治表达、政治选举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政治维权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此,应进一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提高政府回应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青年政治效能感,扩大青年政治参与规模,营造和谐有序的政治生活氛围。
芮丽璇南德庆
关键词:政治文化青年群体政治效能感政治参与行为
大学生“围观式”政治参与行为的逻辑建构——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
2024年
近些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逐渐具有围观式的特点与演变规律。大学生围观式政治参与行为是在“吃瓜”心理的基础上,社交网络发展与大学生个体政治自觉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时政信息搜集、集体化政治表达以及政治行动三个层面,具有政治信息时效性突出、集体行为趋向与政治参与表面化的特点。大学生围观式政治参与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夯实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青年基础,但是从现实来看会对整个网络社会的有序政治参与形成挑战,需要加以关注和研究。
滕国鹏明家慧王文韬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围观扎根理论
人民清廉感知如何影响其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政府信任的中介效应被引量:1
2024年
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决策科学化、社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序政治参与即制度化政治参与。在此背景下,探究影响人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民制度化政治参与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多重影响,清廉感知水平作为人民对政府作风形象的直接评价、政府信任程度作为政府公信力的体现与人民政治生活的心理基础,均可能对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产生影响。为此,本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SS)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分析框架,试图探究清廉感知对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内在影响机制,具体包括:清廉感知与政治参与作用路径;政府信任是否是路径中的一环;人民对于各级政府的信任是否存在差异、是否在路径中发挥有差异性的作用。通过运用SPSS及Process插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清廉感知水平正向影响人民政治参与行为;(2)清廉感知水平正向影响政府信任水平;(3)政府信任水平正向影响人民政治参与行为;(4)政府信任水平在清廉感知与政治参与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5)我国存在差序政府信任,自地方到中央,人民的信任水平依次升高;(6)在政府信任的完全中介作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中央政府信任。据此,本研究进一步从拓宽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增进公众了解、宣扬反腐成效、加强政府形象塑造几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完善参与的各个链条,进而提升公民对于反腐倡廉的实感,拉近政民距离,促进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进而推进我国新时代政治民主化建设进程。本研究从反腐与民主的两大宏观议题着手,从微观个体层面探究清廉感知、政府信任与政治参与的关系,在学理
李志陈汭刘敏
关键词:政府信任计划行为理论
社会公平感、政治绩效感如何影响政治参与行为——基于CSS2019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9
2023年
民众的政治参与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构成要素。基于CSS2019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社会公平感、政治绩效感对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检验政治绩效感在社会公平感与不同类型政治参与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公平感、政治绩效感对不同类型政治参与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民众的社会公平感或政治绩效感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反之则越倾向于选择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同时,民众的政治绩效感在社会公平感与不同类型政治参与行为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即高政治绩效感对社会公平感与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强化作用,对社会公平感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抑制作用。
刘桂芝王春鑫
关键词:制度化政治参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高感知低参与:中国民众政府治理效能感知对其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CSS2019数据的实证分析
现代化进程将人类引入高度不确定的风险社会,国家治理能力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的作用日益显现。随着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民众对政府治理效能的感知也在不断增强。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变量,政府治理效能感知对民众政治参与行...
高猛
关键词:政治参与行为
社会公平感、政治参与态度和居民政治参与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基于CSS2017的数据分析
2023年
政治参与作为一项重要的参与行为,我国的政治参与现状不容乐观,居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较弱,研究其影响因素刻不容缓,本文选取社会公平感为自变量,包括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选取政治自我效能感和政治参与意识感这两个政治参与态度作为中介变量,探究这几个变量和政治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机会对体制性参与、社区参与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结果公平和沟通性参与呈负相关关系。在纳入政治参与态度变量后,模型结果显示,机会公平可以通过影响政治参与态度从而影响体制性参与、社区参与
李紫薇
关键词:政治参与中介效应
利益与公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村民不同政治参与行为归因——基于山西省P县的调研
2023年
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尤为重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效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民群众广泛参与。基于P县村级治理实践的调研发现,不同因素不同强度的刺激下,村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呈现出高低不同的参与程度。利益激励和制度公正共同作用,在不同强度的作用下村民呈现出驱利型、从众型、自主型的参与形态。利益激励因素由正向激励和反向惩罚决定,制度公正则由评定公正和机会公正构成。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只有不断健全利益激励机制,强化制度公正机制,才能推进村民有效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李纳川王文昌
关键词:制度公正村级治理
数字乡村建设与村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4
2023年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环境—个体认知—行为”的分析框架,并将村民政治参与行为划分为高制度化、低制度化以及非制度化三种类型,并以CSS2017年和2019年调研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项Logit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村民数字网络使用类型与其政治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从政治效能感视角,分析网络使用类型与村民政治参与行为间的因果机理。研究发现,无论村民使用网络社会导向还是娱乐导向的功能均能显著提升其高制度化、低制度化及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中介检验分析发现,政治效能感在村民数字网络使用类型与其政治参与行为之间承担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强化村民数字素养的培训与提升,同时加强党员等政治精英的示范引领作用,并有效建立网络道德引领和法律保障机制,以此有效引导村民有序参与政治活动,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张新文陆渊
关键词:数字乡村网络使用政治效能感政治参与
智媒时代青年群体微博政治参与行为研究
2023年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青年人微博政治参与的动机受个人需求影响较大,关注的政治内容较为分散,且呈阶段性变化。根据参与的主动性,参与身份可分为旁观者、追随者和参与者。尽管青年群体参政热情高,但行为无序,线上线下结合不紧密。对此,应健全政治参与规范,促进微博政治参与秩序化;建立齐备的“提问—响应”机制;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环境,重构权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价值认同;提高政府和青年人群的“新媒体”素养。
李佳聪赵忠仁
关键词:青年群体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段子接触对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青少年网络政治段子接触影响其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现象做出分析和讨论。研究发现,青少年自我赋权程度作为中介变量在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其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即网络政治...
樊雪寒
关键词:自我赋权网络政治参与青少年

相关作者

聂华瑞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网络政治 调查及对策 政治参与行为 大学生网络
王德才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学生社团 高校学生社团 政治参与行为 政治参与 高校学生
孙德厚
作品数:21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共烟台市委党校
研究主题:社会治理 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创新 释义 《管子》
赵前前
作品数:24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社会流动 政治参与 共同富裕 政治参与行为 行政环境
黄少华
作品数:97被引量:785H指数:1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网络空间 青少年 网络 网络行为 网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