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26篇“ 掌侧“的相关文章
经舟骨-月骨脱位伴尺骨茎突骨折一例
2024年
患者男,37岁,因工地坠落伤致右腕畸形,肿胀疼痛伴活动受限急诊入院.临床检查:右腕隆起、肿胀,皮肤完整无破损.右腕桡痛(+),右手感觉麻木,桡动脉可触及,右手各指毛细血管反应正常.右腕主动屈伸活动受限,桡偏、尺偏活动受限,右手各指关节及指关节自主活动良好.
刘桂谦方杰吴衡齐伟亚
关键词:掌指关节屈伸活动坠落伤腕掌侧尺骨茎突骨折
远端横纹小切口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体会
2024年
目的 观察腕远端横纹小切口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总结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10采用腕远端横纹小切口切开松解治疗的33例(41)腕管综合征,切口位于腕远端横纹处,于长肌腱尺作一长约1.5 cm横形切口。如果出现难以直视、操作困难情况则可采用L形延长切口,位于第3指蹼与长肌腱尺缘连线上,在横形切口桡端向上延伸一长约1 cm的纵形切口。结果 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3需采用L形切口,术后未出现感染、血肿。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手部麻木、感觉异常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第14天34部麻木感完全消失,7部仍有麻木感。末次随访时5部偶有轻微麻木感,2部遗留麻木但较术前减轻。末次随访时大鱼际肌肉萎缩的13完全恢复,对功能、捏力、握力恢复正常;大鱼际肌肉萎缩的3部分恢复,对功能恢复正常,捏力、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瘢痕痛、浅弓损伤,未出现正中神经皮支、返支损伤。末次随访时采用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优31,良8,可2。结论 腕远端横纹小切口松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陈兆重姚鉴王再英林曼滢崔邦胜陈棉智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腕管松解术
多种Flow-through皮瓣修复伴指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分析多种Flow-through皮瓣修复伴指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采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静脉皮瓣、桡动脉浅支蒂腕横纹皮瓣和趾"C"形皮瓣Flow-through形式修复手指组织缺损合并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患者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1~61岁,平均39.5岁;指别:拇指1例,示指6例,中指8例,环指5例,小指2例;别:左10例,右12例。创面大小1.5 cm×1.5 cm~4.5 cm×3.0 cm,皮瓣大小为2.0 cm×1.5 cm~5.0 cm×4.0 cm,供区创面予以直接缝合关闭或换药愈合。术后1、2、3、6、12个月通过门诊、电话、微信等方式定期随访患者。观察并记录皮瓣成活情况、术后供区和受区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关节活动度。结果20例皮瓣均顺利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供区伤口均Ⅰ期愈合,受区伤口除2例静脉皮瓣经换药愈合外均Ⅰ期愈合。2例静脉皮瓣术后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愈合。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3个月。1例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术后外观臃肿,指骨间关节活动受限,但患者拒绝修薄手术;1例静脉皮瓣在后期手术中予以瘢痕修整处理;余20例患者均对皮瓣外观恢复表示满意,无再次整形修薄需求。末次随访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12例,良9例,差1例。皮瓣的静态TPD平均为6.9(5~11)mm,单丝触觉(SWM)平均为4.47(3.61~6.65)。结论4种皮瓣均可一次手术完成合并动脉主干缺损的手指创面修复,获得相对满意的效果,可根据具体情况个性化选择手术治疗方案。
方杰朱辉齐伟亚张松张威齐强郑大伟
关键词:指损伤指掌侧固有动脉显微外科手术
仅吻合双固有动脉甲根离断断指再植10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末节甲根部平面以远的离断指应用无需吻合静脉回流的再植方法及疗效。方法2019-2022年对10例于末节甲根部平面离断的手指,仅作双固有动脉吻合而不需吻合静脉的再植修复。结果10例甲根部平面离断手指再植后,全部成活,再植成活率为100%。出院后1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再植后成活指体的功能与外观恢复良好,患者对手术结果满意。结论手指甲根部及以远的指体离断,基本无静脉可吻合。在再植时只吻合双固有动脉而不吻合静脉的情况下,早期血流及供血通过双固有动脉达到供血压力平衡、不会导致供血过多,而后重建动静脉网达到正常静脉血液回流,使其成活,术后断指成活情况较好,此方法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廖贤万李卫刘东波何藻鹏韦春荣曾迪藩郑玉东周湘桂
关键词:指尖再植
固有动脉背支皮瓣修复远指骨间关节黏液囊肿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
2024年
目的探讨利用指固有动脉背支皮瓣转移修复远指骨间关节(DIP)黏液囊肿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显微)外科收治DIP囊肿8例8指,均为女性,年龄55~65岁,平均60岁;囊肿位于拇指1例,示指3例,中指3例,环指1例。采用囊肿扩大切除后,创面大小0.8 cm×0.6 cm~1.7 cm×0.9 cm,于创面边缘以同固有动脉终末支为蒂,沿创面近端边缘向指背设计皮瓣覆盖创面,皮瓣大小1.2 cm×1.0 cm~2.0 cm×1.2 cm,皮瓣供区采用臂内全厚皮覆盖。术后采用门诊复诊和电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良好,随访时间为4~12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均未见肿物复发,症状消失。所有皮瓣均一期愈合,外形良好,质软,色泽和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植皮区一期愈合。DIP活动度0°~70°,TPD恢复至7~8 mm,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结果为优。结论指固有动脉背支皮瓣在修复DIP黏液囊肿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优势明显,创伤小,操作简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刘小智马丙栋李雪城赵多伟庞波涛常晓宋坤修
关键词:黏液囊肿创面修复显微外科技术
根部纵行小切口与腕纵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
2024年
目的探讨根部纵行小切口与腕纵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1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根部纵行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腕纵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正中神经电生理参数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3个月,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动作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部纵行小切口与腕纵小切口腕管松解术在腕管综合征治疗中效果相当,均可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神经电生理参数及生活质量,临床可依据情况选用。
张国陈张国宣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腕管松解术安全性
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究分析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8月镇远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中老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骨折部位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功能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桡骨缩短长度短于对照组,尺偏角和倾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的中老年患者中,经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可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利于患者早期从事日常活动,提高患者满意度。
刘德贵
3D打印技术联合机器人导航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腕舟骨骨折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机器人导航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腕舟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手术组和机器人导航组各45例。常规手术组实施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机器人导航组实施3D打印技术联合机器人导航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的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机器人导航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手术组(P均<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屈、背伸、桡偏及尺偏活动度均优于术前,且机器人导航组高于常规手术组(P均<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疼痛、功能状态、活动范围、握力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优于术前,且机器人导航组高于常规手术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机器人导航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腕舟骨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和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张丹龙梁少博魏巍庄岩张堃王虎
关键词:腕舟骨骨折机器人导航
改良体表定位法在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Herbert A、B型腕舟骨骨折术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 观察改良体表定位法在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Herbert A、B型腕舟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2-12采用改良体表定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的9例Herbert A、B型腕舟骨骨折,将5 mL注射器针头作为导向器沿腕舟骨长轴置入,X线透视观察注射器针头与腕舟骨长轴的相对位置,选择1枚直径0.8 mm克氏针于相同切口置入,导针进针点、头月关节间隙中点、桡骨关节面背缘这3个点尽可能位于同一直线上,确保导针沿舟骨长轴钻至舟骨近极软骨下骨,用空心钻沿导针钻孔后置入螺钉固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40~60 min,平均50 min;术中X线透视次数为8~24次,平均16次。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20~28周,平均24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鼻烟窝压痛阴性,腕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X线片检查未发现舟骨坏死。末次随访时采用腕关节功能Mayo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 经皮置入螺钉内固定治疗Herbert A、B型腕舟骨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而且改良的体表定位法辅助置入导针定位准确,可以减少导针调整次数与术中X线透视次数。
王再英冯锡文林曼滢陈兆重崔邦胜陈棉智
关键词:腕舟骨骨折体表定位掌侧入路内固定
随机森林算法预测单纯钢板内固定术后背关节内骨块稳定性及模型构建和验证
2024年
目的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单纯钢板内固定术后背关节内骨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构建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术后背关节内骨块稳定性风险。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河南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行单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20例桡骨远端骨折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背关节内骨块稳定性,依据骨块是否移位分为稳定组、非稳定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及骨折、手术相关诊治信息。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背关节内骨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并分析该模型对术后背关节内骨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12个月内背关节内骨块移位发生率为27.22%;C3型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前骨块总移位距离、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骨块体积是术后背关节内骨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P<0.05);重要性分析显示影响术后背关节内骨块稳定性变量的重要性由高到低的前4位依次为术前骨块总移位距离、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骨块体积、骨块横向宽度;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术后背关节内骨块稳定性风险的灵敏度为91.02%,特异度为82.36%。结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预测模型对单纯钢板内固定术后背关节内骨块稳定性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对背钢板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
赵东华杜云峰王红星
关键词:关节内骨折稳定性

相关作者

项舟
作品数:650被引量:1,171H指数:1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研究 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韧带 导航
王欣
作品数:856被引量:3,237H指数:2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穿支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皮瓣
戚建武
作品数:135被引量:280H指数:11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 穿支皮瓣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腕掌侧
王秋根
作品数:517被引量:3,300H指数:30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盆 内固定 骨盆骨折
袁锋
作品数:180被引量:1,613H指数:2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手术治疗 骨折 桡骨骨折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