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08篇“ 抗锈病“的相关文章
- 白及锈病病原菌的鉴定及抗锈病资源筛选
- 2024年
- 为鉴定引起广西种植区白及锈病的病原菌种类且筛选抗锈病的白及资源,该研究对白及锈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通过人工接种病原菌法对23份白及进行锈病抗性评价以及筛选抗锈病的白及资源。结果表明:(1)从白及感病叶片中分离的锈病病原菌X2夏孢子呈金黄色,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21.43~30.95)μm×(13.10~19.05)μm;冬孢子呈橘红色、红褐色,倒卵形或棍棒状,大小为(17.25~30)μm×(5.5~6.65)μm。(2)把菌株X2全长689 bp的ITS序列(OQ826009)与GenBank已登陆的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发现,菌株X2与Coleosporium sp.(KY783686.1)匹配度最高,序列一致性为95.86%,但系统发育树表明,X2与Coleosporium bletiae(MN108161.1,OP363680.1)聚为一类群;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菌株X2为Coleosporium bletiae。(3)人工接种菌株X214 d后,23份白及的病情指数范围在0~70.7之间,并根据病情指数将23份白及划分为6个抗性等级,即表现为免疫的白及1份,病情指数为0;表现为高抗的白及4份,病情指数为1.7~4.7;表现为抗病的白及6份,病情指数为5.6~9.4;表现为中抗的白及5份,病情指数为12.7~18.3;表现为感病的白及5份,病情指数为32.0~49.1;表现为高感的白及2份,病情指数为62.2~70.7。综上认为,表现为免疫和高抗的5份白及(分别来自云南红河、广西恭城、广西百色、贵州遵义、湖北宜昌)病情指数低、抗锈病能力强,可推广应用或作为培育抗锈病优良种质的亲本材料。该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白及锈病的有效防治与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支撑。
- 吴巧芬马晓雅夏科路茜刘巧赵志国郑文俊仇硕
- 关键词:白及锈病病原菌鉴定鞘锈菌抗病资源
- 检测小麦连锁抗锈病基因Lr53和Yr35的分子标记、试剂盒、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小麦连锁抗锈病基因Lr53和Yr35的分子标记、试剂盒、检测方法及其应用。该分子标记为Pku6B3127,为利用包括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上游引物Pku6B3127‑F和具有SE...
- 陈时盛李洪娜许斌洋沈涛宋瑞郝小花王晴
- 谷子抗锈病基因高通量检测KASP标记、引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谷子抗锈病基因高通量检测KASP标记、引物及其应用,所述标记为位于谷子8号染色体第34524697位的KASP标记KASP3452,引物包括上游引物、抗病位点下游引物和感病位点下游引物,通过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确...
- 白辉董志平李志勇刘佳张梦雅马继芳王永芳石灿刘磊
- 小豆种质资源的抗锈性鉴定及抗锈病基因定位
- 由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引起的小豆锈病,严重影响小豆产量与品质,是小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豆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但目前生产上可利用的小豆抗病品种匮乏,且小豆抗锈性的遗传基础...
- 冷淼
- 关键词:小豆抗病遗传抗病基因
- 用于小麦抗锈病品种改良的转录因子及其筛选获得方法
-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品种培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小麦抗锈病品种改良的转录因子及其筛选获得方法,转录因子为TaWRKY19及二穗短柄草中的WRKY转录因子BdWRKY67。TaWRKY19的编码ORF序列为SEQ ID N...
- 王晓杰王宁王建锋汤春蕾康振生
- 白及属植物抗锈病和根腐病种质筛选及园林应用
- 白及(Bletillastriata)是集多用途于一身的兰科(Orchid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色丰富、姿态秀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植物,还具有很多工业用途。近年来,白及锈病、根腐病等病害的...
- 马晓雅
- 关键词:抗锈病根腐病种质筛选园林栽培
- 一种干旱区盐碱地罗布麻抗锈病的栽培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旱区盐碱地罗布麻抗锈病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利用罗布麻实生苗第一年先长根的特点,建立深根系实生苗圃;晴天早浇水以及6‑7月少浇水控制锈病夏孢子侵染的湿度条件;重施有机肥、磷、钾、硅肥,减少氮肥提高罗布麻自身锈...
- 张科石秋梅田长彦赵振勇买文选赵帅姜黎胡明芳罗朝晖荆卫民
- 一种人参抗病基因L1LTP及编码蛋白、其应用及提高植物抗锈病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参抗病基因L1LTP及编码蛋白、其应用及提高植物抗锈病的方法。本发明从人参中分离得到一个人参抗病相关基因L1LTP,该基因全长363bp,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个全长...
- 孙天霞秦华聪杨晓峰段启栋王云汉卢佳宏
- 抗锈病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6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被引量:1
- 2023年
- 中梁46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中心2012年以自育材料云麦56/02208的F1为母本,以07H505-7-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锈病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平均株高94.09 cm,平均亩穗数32.1万穗,平均穗粒数40.75粒,千粒重47.61 g,容重748 g/L。2019-2021年连续2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冬小麦川区组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7641.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9.79%;2021-2022年在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7329.0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4.09%。经接菌鉴定,该品种苗期对混合菌2020年表现中感,2021年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供试小种及混合菌2020年表现免疫,2021年对当前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号及混合菌表现免疫,对其他供试小麦条锈菌当前流行小种及ZS混合菌表现抗病,总体抗病性表现优异。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陇南、天水川地冬麦品种类型区种植。于2023年通过甘肃省审定。
- 王娜张耀辉岳维云王希恩周喜旺刘鸿燕魏志平
- 关键词:冬小麦选育
- 小麦凝集素类受体激酶TaLecRLK1的鉴定及抗锈病功能分析
- 2023年
- 凝集素类受体激酶(lectin receptor-like kinase, LecRLKs)是一类在植物应答多种生物/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类受体激酶。本研究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的转录组中筛选到1个在小麦与条锈菌非亲和互作中显著上调表达的LecRLKs基因TaLecRLK1。该基因全长2 292 bp,编码蛋白含有1个胞外信号肽、B-lectin结构域、PAN_AP结构域、跨膜域和胞内酪氨酸激酶域。qRT-PCR分析表明:TaLecRLK1在小麦与条锈菌非亲和互作早期诱导表达,在烟草及小麦原生质体中瞬时表达,TaLecRLK1-GFP定位在细胞膜上。利用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BSMV-VIGS)沉默TaLecRLK1,接种无毒性条锈菌小种CYR23后,沉默叶片表面产生少量夏孢子堆,组织学观察发现沉默植株中条锈菌菌丝长度增长、侵染点附近活性氧积累面积减少;TaPR1、TaPR2、TaPR5的表达受到抑制,TaCAT和TaSOD则被迅速诱导表达。综上所述,TaLecRLK1对小麦抗条锈病起到正调控作用。
- 王建锋甘鹏飞徐静华汤春蕾康振生王晓杰
-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
相关作者
- 单志慧

- 作品数:134被引量:35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大豆 编码基因 调控植物 大豆锈病 基因位点
- 杨中路

- 作品数:91被引量:17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大豆 调控植物 基因位点 编码基因 蛋白
- 张晓娟

- 作品数:72被引量:25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大豆 编码基因 基因位点 氨基酸残基 抗锈病
- 陈海峰

- 作品数:102被引量:18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大豆 编码基因 调控植物 基因位点 相关蛋白
- 周新安

- 作品数:199被引量:911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大豆 编码基因 调控植物 基因位点 相关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