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51篇“ 扶贫实践“的相关文章
世界贫困史视野下中国扶贫实践的研究价值、全球意义与创新内涵——评《西南地区扶贫实践研究》
2024年
一、世界贫困与反贫困变迁极简史:理解中国的关键视角无论从经验、方法论还是理论上讲,贫困都是复杂的问题,反贫困都是艰巨的任务。贫困概念及其现象源自一种基本观念:在不同阶段,出于各种原因,总有一部分人无法获得充足的资源来维持在特定历史或地理条件下的最低生活状态,进而造成一系列行为与社会关系上的后果(Mingione,2008)。贫困现象全球化的过程中,贫困观念经历了从“贫困是自然的且不可消除的现象”,“穷人是懒惰、有罪且道德缺乏的人”,到“贫困是社会经济问题而不是个人道德问题”,“贫困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国内政治问题”,“贫困可以且应当被消除”的转变;反贫困事业的现代化进程相应经历了从个人乞讨、家庭支持、宗教慈善到政府承担减贫责任的重大转变(吴高辉、岳经纶,2023)。
吴高辉
关键词:反贫困个人道德宗教慈善
村民参与精准扶贫的困境及其对策建议——基于黑龙江省林甸县东兴乡的扶贫实践
2024年
精准扶贫政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针对不同地区的贫困情况所提出的新举措,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加强村民参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黑龙江省林甸县东兴乡的扶贫实践,通过梳理村民参与精准扶贫的重要性,以有利于优化扶贫治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扶贫工作效益、有利于构建长效扶贫机制。通过分析村民参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困境发现,在精准识别工作中村民参与不足、在精准帮扶工作中村民参与被弱化、在精准管理工作中村民参与被排斥等问题严重制约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需要提高村民参与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村民参与社会协作,推进村民参与体制机制改革,以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
梁宇睿
关键词:村民参与
新时代中国精准扶贫实践的重大贡献及其理论创新
2024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既然如此,这一重大贡献到底是哪些?本文试图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视域中探索这个问题。本文认为,消除中国的绝对贫困、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样本、积极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精准扶贫实践的重大贡献;新时代我国脱贫攻坚战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既是对西方反贫困理论的颠覆,也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新视域。
李正图朱秋
新疆贫困地区生态扶贫实践路径与思考——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青河县为例
2023年
2020年后我国农村扶贫进入后生态扶贫和生态振兴阶段,由消除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迈进。青河县直接生态扶贫成效显著,但间接生态扶贫阶段会存在相对较长的时间。本文总结了国家重点扶贫县青河县生态扶贫的主要路径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面临的现实困境,并结合生态扶贫实践提出了未来发展对策与思路。
阿勒腾恰西·库热斯别克
关键词:生态扶贫
扶贫时代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信任培育机理及启示——以S社会组织扶贫实践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总结提炼扶贫攻坚时期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成功经验,对于新时期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解决相对贫困等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中国扶贫治理实践表明社会组织是我国农村扶贫开发行动中重要的社会力量,而信任是社会组织有效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石。在中国扶贫开发工作中,社会组织与农民主体信任培育存在一定困境,阻碍了社会组织多重功能的发挥。为此,社会组织在建立与农民扶贫联结关系时,应引入政府部门的参与,以民主的方式建立合理规范的制度内容,以此生成制度信任的空间和形成以业缘为纽带的圈层结构,同时也应注重发挥关系信任对社会组织与农民关系升华的作用。
吴蓉施国庆
关键词:社会组织制度信任关系信任
“后扶贫”时代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扶贫实践经验被引量:1
2023年
为进一步探索“后扶贫”时代社会工作助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扶贫服务路径,促进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对接,以“社工筑梦”教育扶贫团队在四川省千坵村开展的一系列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扶贫活动为例,探讨社会工作介入教育扶贫的行动逻辑与实践路径。从教育扶贫对象和内容两方面总结了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教育扶贫实践经验,探索出以系统建构与赋权增能为核心的留守儿童教育扶贫社会工作实务模式。
欧阳明月
关键词:社会工作教育扶贫留守儿童
科层场域下的基层治理逻辑与路径——以X村扶贫实践为例
2023年
在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环境下,国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变得日益复杂,不可避免地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性。科层制下,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政策的传递,在执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政策冲突、政策阻滞、寻租和腐败等问题。扶贫政策在基层的落地、落实情况,直接影响到国家扶贫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能否实现我国共同富裕、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美好愿望。在这种政策环境下,扶贫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关系运作、施政伦理、数字扶贫、精英捕获、弱者吸纳等问题。相较于扶贫本身,科层制运行的作用逻辑和效果,实际上更值得社会关注。科层制带来的任务压力、时间压力、政策冲突、政策阻滞等可能会直接带来组织失灵的风险。
蓝婷
关键词:科层制扶贫实践
柬埔寨技能扶贫实践:主体、政策与模式
2023年
劳动力的技能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重视教育培训和设施投资,对贫困地区进行技能开发,是世界各国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普遍经验之一。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欧盟等在其报告与计划中也强调技能对于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收入机会和经济收入及解决技能人才供需问题的重要性。柬埔寨作为亚洲地区拥有大批年轻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近年来也开始积极开展技能扶贫实践活动,激发民众的内生动力,帮助其进入劳动力市场获得提升经济收入的机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宋永芳陈衍祝叶丹
关键词:贫困
精准扶贫实践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2023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要涵概特色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反映于治理效能。作为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精准扶贫历史性完成消除我国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样的成就全面展现了治理效能,衬托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的优势。后精准扶贫时代,要让脱贫基础稳固,成效可持续,这就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徐太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易地搬迁背景下德吉村语言扶贫实践路径探究
2023年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对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的语言生活进行调查研究,德吉村的语言生活由搬迁前单一使用藏语的方式,转变形成了搬迁后“日常交往用藏语、经济交往用汉语”的语言生活模式。德吉村语言生活模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在分析对比德吉村搬迁前后语言生活变化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以普通话为核心的经济交互模式、合理开发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立健全语言发展机制与政策等三方面的语言扶贫实践路径。
孔祥馥
关键词:易地搬迁

相关作者

李小云
作品数:311被引量:5,111H指数:4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扶贫 乡村 精准 贫困 脱贫攻坚
尹利民
作品数:96被引量:505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
研究主题:信访 村委会选举 精准 扶贫 乡村治理
张琦
作品数:234被引量:1,990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乡村 减贫 扶贫 脱贫攻坚 脱贫
杜晓山
作品数:99被引量:1,549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小额信贷 普惠金融 金融服务 农村 农村金融体系
文建龙
作品数:92被引量:227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工作 权利贫困 弱势群体 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