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67篇“ 户籍改革“的相关文章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户籍改革研究
2024年
户籍制度改革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制度因素,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是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举措。本文以浙江省德清县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县域城市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所进行的创新实践及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在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的经验措施,从而为其他县域城市进行户籍制度改革、高水平推进城镇化提供经验借鉴。
胡博文
关键词:市民化城镇化户籍改革
新一轮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被引量:2
2024年
在中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逐步缩窄背景下,需要对新一轮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进行评估。通过构建一个劳动力多元化流动决策的分析框架,阐释户籍改革影响劳动力城乡再配置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一轮户籍改革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未放开户籍管制的城市相比,放开落户限制城市持有农业户口且在农村地区就业的劳动力减少了3.4%,该效应可进一步分解为持有非农户口劳动力比重增加1.9%,流动人口比重增加1.5%;户籍改革引致的落户门槛降低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降低迁徙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迁徙收益,促进了劳动力城乡间的再配置;城市财政压力、户籍所在地的农地价值、迁徙的心理与社会融入成本以及不稳定就业均会对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形成制约。拓展性分析表明,城市间落户政策差异引致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会进一步扩大特大城市与其他城市人力资本差距。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一线城市落户门槛,同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释放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潜力。
安磊鄢伟波
关键词:户籍改革人力资本
户籍制度、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14年户籍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2023年
以“2014年户籍制度改革”为准自然实验,构建连续型DID模型,评估本次改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期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较快增长,进一步分解显示,农业技术进步迅速,但技术效率增长缓慢,农业资源配置有待优化。通过推动城乡劳动力转移,户籍制度改革可显著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技术效率。但是,“14户改”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仅在工业水平较高的城市中显著,这表明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郭玲迟舒桐汪洋
关键词:户籍制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非对称性户籍改革下农民工户籍选择与农地使用效率被引量:3
2023年
农民工户籍选择关系个人福利和国家农地使用效率。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将推拉框架置于非对称性户籍改革的历史和理论逻辑中,刻画了户籍与城市公共服务脱钩、农业户籍不与土地权益脱钩的制度改革,以及土地预期价值提升下农民工户籍和土地流转决策。实证研究支持了理论分析结论,证明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提高和土地预期价值提升是农民工保留农业户籍的两个经济动因。由此进一步分析表明,存在大量保留农业户籍和耕地承包权的农民工家庭无劳力耕种承包地。这种“人地分离”是导致耕地撂荒的重要原因。综上,本文建议,针对农民工家庭不愿转包导致的耕地撂荒,政府应制定更明确的惩治和管理规定,以提高撂荒耕地成本,从根源上降低撂荒意愿;针对农民工家庭因其耕地细碎、偏远、耕作条件差等原因无法自行转包导致的耕地撂荒,需地方政府扶持性协调,出资改善耕种条件,鼓励以耕地经营权入股组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与农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合力推动撂荒地复耕。
王琼吴泽南胡涛张芯悦叶静怡
关键词:人户分离
劳动力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户籍改革视角被引量:7
2023年
全国农民工增速的放缓导致城乡劳动力配置改善的速度下降,日益突显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户籍改革的地区差异和筛选作用如何通过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效率影响经济增长。研究发现,户籍改革的地区差异和筛选作用阻碍了经济增长,消除地区差异能增加33.51%的经济总产出;尽管降低除一线城市之外的落户门槛不利于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改善,但能增进社会福利。
黄文彬马银坡史清华
关键词:户籍改革中国经济增长
避责型块内分割:新型城镇化下小城市户籍改革困境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户籍改革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改革难点被归为发展型政府遵从经济激励,偏重土地城镇化而规避流动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出。外部激励的归因难以解释同一政策执行的地区差异,为何部分经济发达的小城市也难以开放落户?江苏省A市的案例表明,地方政府在遵从发展逻辑之外,还受到避责逻辑支配,呈现“避责型块内分割”:户籍改革由公安部门主管,但涉及的公共服务和资源部门众多,尽管部门权责清晰,改革的成本收益分布却并不对称;发达小城市教育用地机会成本高昂,扩大学位供给的难度加剧,资源短缺下社会不稳定风险增加,教育、国土等部门“买单不吃饭”,缺乏动力承担开放落户带来的新增成本。地方政府行为不仅受纵向激励、还受内部结构的影响,在资源约束的调节作用下,同类政策执行力度出现地区差异。开放落户除了需要中央政府的纵向推动,还需要地方政府发挥能动性来调节横向部门间的成本与收益,扭转非主管部门的避责行为。
李蹊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户籍改革
迁移政策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来自中国户籍改革的证据被引量:3
2022年
本文将2001-2015年城市户籍改革与早期移民网络相结合,构建了外生于农村人口流出地的迁移机会指标,利用人口普查微观样本,估计了迁移政策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并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探索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乡城迁移机会增加对农村人口的高中入学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内在机制包括两方面:第一,其他家庭成员流出促使农村青少年更多参与家庭生产,对教育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第二,外出务工回报率提高,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上升,农村青少年自身选择在初中毕业后外出务工而放弃接受高中教育。研究表明,相关政策需要提升预期教育回报率,缓解人口迁移对农村教育投资的负面影响,从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本之基。
王丽莉吴京燕
关键词:户籍改革农村人力资本
户籍改革的“标配”:居住证何以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被引量:5
2022年
作为我国户籍改革的关键破冰之举,居住证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但已有研究缺乏居住证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直接经验证据。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了居住证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居住证持有会显著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为克服实证模型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和选择性偏误,选取地理距离作为工具变量,并结合遗漏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所得结果依然支持居住证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正向效应。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居住证通过“降低工作寻找难度”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即居住证降低了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作找寻难度进而促进其就业质量提升。为此,建议在下一轮深化户籍制度和提升就业质量的联动改革中,应以居住证为关键政策抓手,释放居住证对就业质量提升的赋能效应。
林龙飞祝仲坤
关键词:居住证农民工就业质量就业难度
区域均衡发展下的迁移自由:展望中国未来的户籍改革
2021年
长期以来,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导致了人口流动受限、资源分配不公、社会不同利益群体间矛盾激化等问题。伴随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户籍制度改革越发受到政府的重视,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要求。但是户籍改革的深入推进却受到路径依赖与部分户籍福利高排他性的双重制约。本文从利益视角出发,在回顾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史和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城最新落户政策的基础上,结合2017年的部分一手调研数据,通过对比不同层级城市落户条件和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在福利享有上的差异,探讨中国户籍制度利益扩散式改革面临的阻碍和未来的改革方向。
黄文洁
关键词:户籍制度
户籍改革、农地转让权与城镇化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文章将异质劳动力引入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中,探讨了户籍改革和农地转让权对农村劳动力和城市高、低技能劳动力流动及城镇化率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户籍歧视程度的降低,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能提高大中城市高技能劳动力福利,同时大中城市可以吸纳更多的低技能劳动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农地可转让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尤其是对大中城市周围的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更有利,但会推高大中城市房价,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福利;同时发现如果城市层级相差过大,也不利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文章最后针对户籍改革和农地产权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刘玮玮
关键词:户籍改革

相关作者

王太元
作品数:35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研究主题:户籍改革 户籍制度 户政制度 户籍制度改革 演进
蔡昉
作品数:781被引量:18,054H指数:7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经济增长 人口红利 中国经济 劳动力 就业
张安毅
作品数:83被引量:241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责任 农民 公司慈善捐赠 法律规制 规制
李晓飞
作品数:40被引量:36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户籍 社会差别 户籍改革 户籍政策 行政
郑梓桢
作品数:19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流动人口 积分制管理 户籍改革 人口迁移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