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59篇“ 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相关文章
- 肝功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联合诊断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肝功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联合诊断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金昌市人民医院100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肝功能、免疫球蛋白检测,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评价肝功能、免疫球蛋白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与免疫球蛋白联合诊断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肝功能、免疫球蛋白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联合诊断可提高慢性肝功能衰竭诊断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
- 钱秋梅
- 关键词:慢性肝功能衰竭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敏感度特异度
- 慢性肝功能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TX3、HBP水平及其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慢性肝功能衰竭(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五聚蛋白3(PTX3)、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及其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38例CLF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细菌感染,n=58)和对照组(未合并细菌感染,n=8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PTX3、HBP水平,分析血清PTX3、HBP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情况患者血清PTX3、HB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PTX3、HBP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TX3、HB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清PTX3、HBP水平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MEL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PTX3、HBP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TX3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敏感度为92.1%,特异性为80.0%;血清HBP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93,敏感度为71.1%,特异性为95.0%;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59,敏感度为84.2%,特异性为95.0%。【结论】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TX3、HBP呈高表达,PTX3、HBP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是预测患者预后情况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 王铭吴艳玲
- 常用生化酶谱和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硬化静止期与慢性肝功能衰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常用生化酶谱及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在肝硬化静止期和慢性肝功能衰竭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舟山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静止期和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各30例,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肝硬化静止期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8.17±88.19)U/L比(818.37±375.83)U/L、(256.57±97.21)U/L比(738.63±329.68)U/L、(51.37±22.13)μmol/L比(157.27±85.60)μmol/L,t=-7.95、-7.68、-6.56,均P<0.01].肝硬化静止期的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均高于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33.10±214.39)μg/L比(81.56±27.80)μg/L、(157.67±52.60)μg/L比(66.06±24.06)μg/L、(126.63±35.24)μg/L比(70.96±19.71)μg/L、(162.26±53.93)μg/L比(76.13±27.90)μg/L,t=8.90、8.67、7.49、7.76,均P<0.01].结局变量选择肝功能衰竭患者时,ALT、AST、TBil中以ALT的曲线下面积(AUC)0.973最大.结局变量选择肝硬化静止期患者,HA、LN、PC-Ⅲ、Ⅳ-C中以HA的AUC 0.993最大.结论ALT和HA可作为肝硬化静止期和慢性肝功能衰竭相互鉴别诊断的依据.
- 张浙恩
- 关键词: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功能试验
- 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效果的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茵栀黄颗粒,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解毒化瘀颗粒。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与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7.1%,高于对照组46.7%(P<0.05);随访1~3个月,采用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型(MEU)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情况,两组患者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疗效显著,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石清兰毛德文陈月桥胡振斌
-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解毒化瘀颗粒常规西药治疗预后效果
- 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在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作用和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评价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在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作用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与死亡或放弃治疗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转铁蛋白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3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用于评估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综合评估。
- 朱青川侯丽华潘诚志
-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慢性肝功能衰竭
-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确诊为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及中成药护肝退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记录治疗第4周和第8周后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blood 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的变化情况;记录腹水最深度及两组治疗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TBi L、ALT、AST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ALB、胆碱酯酶、MEL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腹水最深度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81.6%,对照组有效率为53.7%,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疗效优于单一西医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脏功能,降低死亡率。
- 张荣臻宁碧泉王挺帅毛德文孙克伟
- 关键词:慢性肝功能衰竭解毒化瘀颗粒
- 护理干预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70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案,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下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发生率为1.18%,对照组患者的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发生率为14.12%,两组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给予呼吸机辅助的55例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率为1.82%;对照组给予呼吸机辅助的58例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率为17.24%;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8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24%,两组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中参与针对性的预防感染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抗感染效果。
- 温祖符
- 关键词:护理措施
- 临床营养学干预在慢性肝功能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临床营养学在慢性肝功能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通过饮食干预,以达到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情及控制血糖的目的。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2例慢性肝功能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营养学干预。评估实施前后对患者血糖值的影响。结果 32例患者中,27例患者肝功能衰竭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病情好转出院;4例未愈自动出院;1例死亡。评估前血糖值异常有23例,干预后血糖异常者有4例,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对慢性肝功能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营养学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病情与血糖值得到较好的控制,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陈素珍陈燕琼林云萍
- 关键词:临床营养学慢性肝功能衰竭糖尿病
- 特利加压素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于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肝功能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23例患者予以综合对症治疗,观察组23例患者在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患者不良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尿量、血尿素氮、肌酐水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李凤英
- 关键词:特利加压素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
- 心理护理干预对人工肝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响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人工肝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56例采用人工肝疗法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入组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8例,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和家庭支持的Apgar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SA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而家庭支持Apgar评分则显著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同时,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14%(9/28),显著高观察组的7.14%(2/28)(P<0.05)。结论在人工肝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疾病的康复,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房继红
-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人工肝慢性肝功能衰竭
相关作者
- 李芹

- 作品数:124被引量:464H指数:1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肝衰竭 中西医结合 慢性重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 陈玮

- 作品数:35被引量:145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慢性肝功能衰竭 中医证候 中医辨证 慢性重型肝炎 中医证型分析
- 刘政芳

- 作品数:34被引量:136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 研究主题: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衰竭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功能衰竭 中西医结合
- 罗新华

- 作品数:113被引量:312H指数:8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 丹芍化纤胶囊 肝硬化 纤维化组织 AEG-1
- 张良宏

- 作品数:15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重型肝炎 中医证型分析 慢性肝功能衰竭 中医证候 慢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