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0篇“ 感化教育“的相关文章
近代少年犯行刑改革中的保护与感化教育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中国传统法律对少年犯仅有刑事裁判领域的宽宥而无行刑领域的区别对待,但近代未成年人保护以及教育刑理念传入中国后,立法者以回归社会为目的,从少年犯的保护和感化教育两个方面进行了狱政改革。为保护少年犯的身体健康,保护和培育其社会性,立法采取了隔离成年犯与少年犯、限制独居、放宽监外作业条件等方法完成行刑过程,为少年犯感化教育打下基础。感化教育则以劳动教养、强制教育为主要形式,形成了监狱教育感化教育两套系统。少年犯行刑改革立法充分体现了新行刑理论,但作为中国近代狱政改革的试点,它也因经费、经验、人员、文化的不足,司法实践效果不佳。
富童
关键词:少年犯社会性感化教育
感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20年
感化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必然受到教师的重视。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作者认真研究了感化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并提出了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合理引导学生的情绪,良好的教学氛围。
王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感化教育
熊希龄与近代中国少年感化教育被引量:1
2019年
晚清民国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熊希龄创办的香山慈幼院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民间慈幼机构。香山感化院作为矫治慈幼院顽劣儿童的附属机构,也成为中国近代少年感化教育之先声。北京政府司法部借香山感化院办学基础,合并创办北京感化学校,仍由熊希龄任校长。该校根据以往劝诫顽劣儿童的历史经验,采用佛教善恶因果报应理论及其鲜活事例开展教化。在此基础上,熊希龄将香山慈幼事业和感化教育的经验教训推广到中华慈幼协会,成为当时少年感化教育的一面旗帜。熊希龄开创的民办官助、企业化管理的感化教育模式,仍具有启示意义。
龚湉晰
关键词:熊希龄
服刑人员感化教育被引量:1
2018年
服刑人员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受到刑罚处罚,是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随着刑罚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报应刑"已无法适应当代"人权"保障的要求。通过对监狱内罪犯犯罪成因的分析,犯罪的形成既有来自于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于罪犯自身内在的反社会人格的驱动。犯罪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社会现象,随社会的存在而存在,随社会的消灭而消灭,因此我们无法根除社会发展中犯罪的客观元素,但可以通过赋予行为意义,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制公序良俗来制定标准,从而改变犯罪人的主观世界,进而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由此,以改善犯罪人主观恶性的"感化刑"逐渐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主流的刑罚理念。
董大全孙晨博
关键词:感化教育服刑人员家庭权利保障
大学生感化教育的功能探析
2017年
在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大学生感化教育发挥着强大的功能。大学生感化教育功能具有多样性、层次性、直接性、发展性等特殊性。大学生感化教育除了具有育人、导向、强化、保证等共性功能外,还具有独特的感染功能、激励功能、协调功能和转化功能。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感化教育功能有效发挥的因素有感化教育队伍、感化教育目标、感化教育艺术、感化教育对象等。
余国政
关键词:大学生感化教育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化教育模式的构建
2017年
感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化教育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塑造健全人格为目标,教师与学生双主体融合互动。实践过程中应着重把握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三大环节";夯实信仰与人格感化、成就与模范感化、现实与问题感化、目标与激励感化"四大支柱";紧紧抓住第一堂课、导语或开场白、问题设计与提问技巧、结束语、过程与考核"五个关键点"。
范绪枝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化教育
用爱心诚心去感化教育学生被引量:1
2017年
我从事农村班主任工作20 多年来, 用教师真诚地爱, 赢得了学生纯真的爱. 以爱心和诚心为突破口, 注重情感教育, 从学生实际出发, 科学合理的设计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和特色的活动方式, 使班级管理稳定有序, 师生情感相融, 思想健康向上, 学习气氛浓厚.爱心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一视同仁, 有教无类; 尽心建好学生自主的班级管理体制, “班规大家定” , 是进行班级量化管理的前提; 诚心帮助个别生, 只要教师投入至诚的爱, 坚冰也会被融化.只有爱才能使学生心灵向我们敞开, 只有爱才能使学生团结得更紧.
陶凤阁
关键词:爱心诚心感化教育
探析改造国民党战犯历史工程中的感化教育
2017年
在新中国历史上,对国民党战犯的改造是一项成果辉煌的伟大历史工程。经过教育感化,许多当年反共反人民的战犯从根本上转变了立场和观点,其中一些人还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特殊作用。总结战犯改造感化教育的成功实践,对现实有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丁达
关键词:战犯感化教育
关于感化感化教育相关概念的辨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前,学界对感化教育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文章对感化与感知、感动、感染、感召等带"感"字词语,及感化与教化、转化等带"化"字词语进行了比较与辨析;指出感化不等同于教育,而是要以教育为导向,发挥自己特有的功能。感化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人们思想观念、品德形成的规律,以反映社会要求的情感信息影响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激发起一定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改变心理状态。
余国政
关键词:感化感化教育辨析
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感化教育”活动纪实
2014年
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是获得过司法部表彰的先进监狱管理机关,管辖五座花园式现代化文明监狱。这里的2000名干警正在扎扎实实地践行着习近平主席的指示:传递“正能量”,实现“中国梦”。
杨英
关键词:感化教育心灵现代化文明监狱碰撞监狱管理机关

相关作者

余国政
作品数:35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北理工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感化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感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东平
作品数:31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政法学院
研究主题:行刑 犯罪 监狱 监狱行刑 民国
史华松
作品数:42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
研究主题: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法庭教育 社会管理创新 未成年人 宪政
范绪枝
作品数:19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理工学院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贫富分化 代际传承 感化教育 感化
杨木高
作品数:70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监狱管理局
研究主题:监狱 民国时期 女犯 《监狱法》 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