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13篇“ 患者安全管理“的相关文章
4R管理模型对医院患者安全管理的影响研究
2024年
患者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4R管理模型的引入和应用,对加强患者安全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探究了如何将4R管理模型应用于医院患者安全管理,分别阐述了在缩减阶段、准备阶段、反应阶段和恢复阶段应采取的措施.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在医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意义,具体包括提高患者安全管理效率和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促进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和发展.
施璠李婷
关键词:患者安全管理
风险管理联合引导式中医药精准服务在骨伤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联合引导式中医药精准服务在骨伤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2月在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这些患者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折和脱位。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的安全管理工作,观察组患者接受风险管理联合引导式中医药精准服务项目。比较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Roland-Morris骨科脊柱生存质量指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Roland-Morris骨科脊柱生存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联合引导式中医药精准服务在骨伤患者安全管理中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它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态,并提高患者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王元芳陈萍
关键词:风险管理骨伤患者安全管理
住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安全管理专家共识
2024年
目的形成住院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安全管理专家共识(简称《共识》),规范住院AD患者安全管理对策。方法检索、评价和汇总住院AD患者安全管理的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3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后形成共识初稿。选取来自全国15所医院的24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专家意见进行分析、修改和完善,形成《共识》终稿。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00%(24/24),第2轮函询的专家判断依据系数为0.925,熟悉程度为0.846,权威系数为0.886,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044(P<0.01)。本《共识》从评估、识别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3个方面阐述了住院AD患者的走失、跌倒、误吸/噎食、自伤/他伤、用药错误五大常见安全问题。结论本《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为住院AD患者安全管理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
乔雨晨常红孙红范凯婷杨璇田思颖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安全管理住院患者护理
基于SEIPS模型的患者安全管理理论框架构建
2024年
患者安全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以高可靠性组织理论为指导,基于患者安全系统工程(SEIPS)模型,构建患者安全管理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人员、组织、技术/工具、任务、环境5个关键要素,10个可能导致患者安全问题的常见情景,患者、医护人员、医院三方结局,以及关注错误、全面反思、流程优化、管理反馈和创新变革5个核心原则。所构建的患者安全管理理论框架可为我国患者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提供人因工程学支持,对促进患者安全管理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喻婷刘珊珊蔡燕胡紫宜蒋艳
Smart方案用于心血管科心电监护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研究目标管理(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time-bound,Smart)方案对心血管科心电监护患者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8月在龙岩人民医院心血管科采用传统管理方案进行心电监护管理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1∶1比例将2021年9月—2022年3月采用Smart方案进行心电监护管理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心电监护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心电监护管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警报误报次数及异常心电信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电监护安全管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27%,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监护管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观察组心血管科心电监护仪的误报次数为(47.69±5.22)次/周,低于对照组的(143.78±11.83)次/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异常心电信号发生率为27.27%,高于对照组的9.09%(P<0.05)。结论将Smart方案应用于心血管科心电监护患者安全管理中可降低其心电监护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提高心电监护管理质量,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并减少误报次数,提高异常心电信号检出率。
谢超群孙娅妮
关键词:心电监护安全管理管理质量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患者安全管理领域的政策文本量化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分析我国患者安全管理领域政策文本的使用情况与内容特点,总结其优势和弱项,为未来政策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构建“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2005~2021年间发布的39份患者安全管理相关政策文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共生成66条政策文本编码,从目标维度来看,我国患者安全管理领域政策文本聚焦于提高患者安全管理水平、促进规范化管理、加强患者安全保障三方面;从工具维度来看,供给型和需求型工具整体使用不足,环境型工具运用最多,但内部结构不均衡。结论:未来患者安全管理领域政策应加大对供给型和需求型工具的重视力度,平衡环境型内部子工具的运用,合理优化政策工具内部结构,并完善政策目标布局,提高整体政策力度,加强部门协同合作。
刘庆庆彭伶丽
关键词:患者安全管理
公立医院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与救援能力提升研究
2024年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升疾病救治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各级公立医院的追求目标。急诊是反映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窗口,各项急救工作高度依赖医生的判断以及医护人员的协作,属于高风险流程,需要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淮安某公立医院利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具(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对急诊患者进行安全管理,包括成立HFMEA团队,绘制现况价值流程,计算风险指数和决策树分析后实施改善方案,有效提升了急诊医疗质量与安全。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架构、强化应急救援管理内涵质量、打造一流救援平台和优秀应急救援队伍,全面提升了医院在应急状态下的综合救援能力。
杨晓钟孙远周立涛苏凌璎李淑艳
关键词:应急救援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某三甲医院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与对策研究
2024年
目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对急诊患者进行安全管理,保障急诊患者安全。方法成立HFMEA小组,选择急诊急救案例,绘制急诊急救流程,找出失效原因,计算危害指数。决策树分析后找出需要重点改善的失效原因,利用鱼骨图找出系统原因,拟定改善方案,包括加强信息化管控、以制度规范流程、组建快速反应小组、加强员工培训。结果实施改善方案后,危害指数明显下降。结论HFMEA强调事前干预,对急诊患者急救等高危流程有重大指导意义,可有效减少潜在风险点,提升急诊医疗质量与安全
杨晓钟周立涛印文蒯洋洋张红
关键词:风险管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医疗机构患者安全管理的组织惰性成因分析及改进路径探讨
2024年
基于组织惰性生成模型,从环境和路径两个层面,以及制度惰性、结构惰性、文化惰性和角色惰性4个维度分析医疗机构患者安全管理的组织惰性成因,提出建立患者安全管理创新激励机制,优化患者安全管理组织结构,搭建患者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创建医患共同参与的患者安全管理文化氛围等克服组织惰性的路径。
陈润迪胡龙军左克强黄建华姜若苌凤水侯冷晨
全面综合性护理模式在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研究全面综合性护理模式在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38例消化内科住院病人,并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9例。对照组在胃肠镜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方位、全方位的护理,并对两组病人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术后30分钟,观察组患者 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副作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王立明
关键词:无痛胃肠镜安全管理

相关作者

于岚
作品数:14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老年痴呆 安全管理 患者安全管理 老年 护理
余小萍
作品数:52被引量:85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老年患者 老年 护理 老年人 老年痴呆
朱圆
作品数:36被引量:42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患者 安全管理 患者安全管理
单雪丽
作品数:8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围手术期 JCI标准 患者安全管理 颈椎前路手术
杨洁群
作品数:3被引量:24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测评工具 安全管理 患者安全管理 老年痴呆 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