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篇“ 恶性症状群“的相关文章
恶性症状被引量:19
1991年
一、概念之演变1.发生率2.死亡率3.起病与有关因素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三、诊断标准的发展四、发生机制的新认识1.横纹肌异常理论2.多巴胺功能不全理论3.多巴胺与血清素不平衡理论4.GABA 缺乏理论五。
郑瞻培
关键词:恶性症状群抗精神病药药物副作用
非典型恶性症状一例报道
根据Levenson诊断标准,典型的恶性需具备发热、肌强直、CPK升高三项主要症状,或两项主要症状,加上至少四项次要症状(次要症状:心动过速、血压异常、呼吸急促、意识改变、出汗、白细胞增多)。该患者在发病初期,肌张力...
龚发金
关键词:病理诊断
小剂量氟哌啶醇针剂引起儿童典型恶性症状一例分析及干预
氟哌啶醇为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作用与其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促进脑内多巴胺转化有关,有很好的抗幻觉、妄想和抗兴奋躁动作用,阻断锥体外系多巴胺作用较强,临床上应用广泛且价廉经济。据有关文献报道,恶性症状发病率为0....
吕建玲
小剂量氟哌啶醇针剂引起儿童典型恶性症状一例分析及干预
氟哌啶醇为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作用与其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促进脑内多巴胺转化有关,有很好的抗幻觉、妄想和抗兴奋躁动作用,阻断锥体外系多巴胺作用较强,临床上应用广泛且价廉经济。据有关文献报道,恶性症状发病率为0....
吕建玲
文献传递
喹硫平与氯氮平联用骤停引起恶性症状1例
2013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39岁,离异;有精神病史10余年,曾在外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予口服氯氮平治疗;患者常自行停药,病情反复波动。2011年1月病情加重,其母带其到外院门诊就诊,予喹硫平(300mgbid)与氯氮平(150mgbid)联用控制精神症状
王舟蔡援越
关键词:氯氮平喹硫平恶性症状群骤停病情反复自行停药
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恶性症状的护理体会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恶性症状的护理心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我院20年间发生的17例恶性症状患者的发病规律、护理体会。结果及早发现前驱症状,及时处置,14例很快康复,无后遗症。结论只要医护人员对恶性症状有足够的重视,平时多积累经验,对患者观察细心,排除干扰,早明确诊断、早治疗、给予科学的护理,恶性症状是可以治愈的。
张云霞张海波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症状群护理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恶性症状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致恶性症状(NMS)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从住院病历中抽取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25678例患者,按Levenson等提出的NMS诊断标准诊断为NMS的患者24例并进行分析。结果:25678例患者中发生NMS率为0.93‰,发生年龄平均(32.6±7.8)岁,男女比例为1.7∶1,单一用药7例(29.2%),其中使用氟哌啶醇4例(57.1%);合并用药17例(70.8%),其中使用长效制药11例(78.6%)。诱发NMS因素为脱水14例(58.3%)。共死亡1例(4.2%)。结论:NMS大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比女约多1倍,有逐年下降趋势。单一使用氟哌啶醇或合并用药(尤其合并长效制剂)较易发生NMS。脱水是个体因素中诱发NMS的最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防治个体诱发因素可减少NMS的发生。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利于NMS的预后。
张春平黄金满戴俊平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恶性症状群发生率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症状的早期发现及护理
2006年
孙淑红卫淑静卢艳华
关键词:药物所恶性症状群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肌酸磷酸激酶
恶性症状1例报告
2004年
陈修哲
关键词:恶性症状群溴隐亭赛庚啶
浅谈恶性症状及其治疗
2004年
自抗精神病药物问世以来,随着其在临床的应用,人们对其治疗作用和副作用的认识逐渐加深,特别是神经、精神方面副作用,有的极为严重。现就临床严重副作用之——恶性疾病及其治疗加以综述。
李润崧王凤珍
关键词:恶性症状群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

相关作者

王冬敏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山东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恶性症状群 癫痫 首发症状 病例报告
焦中军
作品数:16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南医院
研究主题:中药 慢性苯中毒 苦杏仁 氢氰酸 恶性症状群
李延敬
作品数:13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南医院
研究主题:血药浓度 健康男性青年 卡维地洛 首发症状 高血压患者
王健
作品数:19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儿童精神病 老年人 药物疗法 抑郁症
闫景新
作品数:45被引量:229H指数:8
供职机构: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研究主题:癫痫 抑郁症 抑郁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