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 篇“ 性别角色类型 “的相关文章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女生性别角色 类型 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2022年 目的 探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女生性别角色 类型 的分布情况,研究双性化人格特征女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双性化人格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某医学院校164名本科1~3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女生作为被试,实际完成研究162例。采用修订的贝姆性别角色 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第三版进行测验。结果 研究群体中,双性化个体占70.37%;不同性别角色 类型 应对方式比较中,解决问题量表具有较大差异,双性化性别角色 与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个年级的双性化人格学生应对方式比较中,自责、求助、合理化有统计学差异(P <0.05)。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应对方式中,幻想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了解双性化人格特征女生在应对方式上的特点,分析其面对困难的应对方式,可以为学生工作提供借鉴。 孙景芬 乔丽娇关键词:性别角色 双性化人格 本科男护生性别角色 类型 、心理健康水平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本科男护生性别角色 类型 、心理健康水平与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其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明确本科男护生性别角色 类型 、心理健康水平与职业认同的关系;探讨本科男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护理教育者在提高本科男护生职业认同水... 杨书鉴关键词:性别角色 心理健康 男护生 不同性别角色 类型 与大学生总体自我价值感相关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讨不同性别角色 类型 与大学生总体自我价值感的关系,以本科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了黄希庭教授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贝姆性别角色 量表(BSRI)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自我价值感和性别角色 类型 呈负相关,相关性显著。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与性别 、年级、性别角色 类型 之间的主效应检验中,只有总体自我价值感与性别角色 类型 之间差异是非常显著的。在以性别角色 类型 为因变量的不同性别角色 类型 之间的多重比较中,双性化与女性化、双性化与未分化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上的差异显著。 许琪关键词:性别角色类型 大学生 双性化 中学生性别角色 类型 、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教育部部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不容小觑,校园生活必然会受到波及,学生面临着人际关... 张钟壬关键词:性别角色类型 自我接纳 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教师性别角色 类型 和对学生评价的关系研究 初中阶段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是初中教育实施的重要主体。教师的性别角色 类型 既影响着教师对性别角色 的理解与认同,也影响着教师如何看待工作中存在的性别 现象。性别角色 类型 是指特定性别 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中处于的适当的位置,受... 柴婧媛关键词:初中教师 性别角色 性别刻板印象 文献传递 青少年性别角色 类型 对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影响:个人成长主动性的中介作用 性别角色 类型 从两性特质角度看待两性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差异,不同于生理性别 ,是一种受社会因素影响的性别 分类。有研究者提出性别角色 类型 可以解释两性在时间洞察力上的差异。然而并未有学者专注于性别角色 类型 对某一具体时间框架的影响... 陈燕禧关键词:青少年 性别角色类型 未来时间洞察力 国产犯罪片女性社会性别角色 类型 化表征 2020年 社会性别角色 一般代指由社会文化形成的有关男女角色 分工、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相比于生物差异带来的性别角色 表征,社会性别角色 通常更具有时代性和领域性。新时期以来,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当代中国电影商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女性形象在电影作品中呈开放多元之态。然而,究其社会性别角色 表征却仍显单一陈旧,特别是在犯罪片这种极具男性话语指向的电影类型 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袁俪颍 刘永宁关键词:犯罪片 女性角色 男性话语 类型电影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 类型 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了解当代女大学生性别角色 类型 、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了刘电芝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 量表(CSRI-50)和岳冬梅等人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90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测试。发现女大学生性别角色 类型 分布依次为双性化、未分化、女性化和男性化,且不同性别角色 类型 的分布差异显著;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在是否独生上差异显著;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在不同年级上差异显著;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惩罚严厉在不同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上,未分化得分均显著低于其他水平。研究结论:(1)女大学生性别角色 类型 主要是双性化和未分化。(2)独自子女会得到更多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及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大四的女大学生得到的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更少;当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时,女大学生会得到更多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而当父亲文化程度较低时,父亲会表现的更严厉。(3)性别角色 为未分化的女大学生,会更少感受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同时,她们会感受到父、母更多的拒绝否认以及其父亲会更加的严厉。 李雄关键词:女大学生 性别角色类型 家庭教养方式 性别角色 大学生性别角色 类型 对风险决策倾向的影响 2019年 文章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通过单变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角色 类型 的大学生在决策倾向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不同性别角色 类型 (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的大学生,在风险决策倾向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性别角色 差异显著,以未分化分布最为广泛,双性化其次,单性化略低于双性化。 姜旭 金哲洙关键词:大学生 性别角色类型 厦门市部分低年级小学生性别角色 类型 现况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了解厦门市未进入TannerⅡ期低年级小学生男女特质得分和性别角色 的分布特征,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厦门市2所小学二至四年级学生,并基于厦门市儿童血压队列,筛选未进入TannerⅡ期的学生共823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儿童性别角色 量表(Children’s Sex Role Inventory, CSRI)获得儿童男女特质得分、性别角色 类型 以及性别角色 异性化情况。采用非参数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性别 学生特质得分,性别角色 类型 和性别角色 异性化的差异。结果低年级小学生男性特质平均得分为(2.80±0.52)分,女性为(2.95±0.55)分;性别角色 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的比例分别为12.8%,11.9%,39.1%,36.2%,男生未分化的比例(41.8%)高于女生(31.5%),双性化比例(34.6%)低于女生(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2,6.02,P值均<0.05)。性别角色 异性化报告率为7.0%,不同性别 、年龄报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厦门地区低年级小学生性别角色 以双性化和未分化为主,男、女生的性别角色 分布不同,男生以未分化为主,女生以双性化为主;性别角色 异性化者报告率较高,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和正确引导。 高迪 李艳辉 杨招庚 王西婕 马军 邹志勇关键词:性别因素 角色 精神卫生
相关作者
王礼申 作品数:32 被引量:67 H指数:4 供职机构:韶关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中介作用 孤独感 性别角色类型 手机依赖 王中会 作品数:53 被引量:532 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华女子学院 研究主题:流动儿童 社会认同 父母教养方式 性别角色 心理韧性 刘世宏 作品数:34 被引量:195 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青少年 自杀意念 反刍 母亲 道德情绪 刘电芝 作品数:345 被引量:2,983 H指数:2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性别角色 影响因素 儿童 内隐序列学习 李丹 作品数:328 被引量:1,695 H指数:25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儿童 青少年 亲社会行为 心理适应 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