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07篇“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相关文章
- 某院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临床表现与病原学特点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本院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原学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28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表现与病原学特点。结果28例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36.5岁,以青年为主,职业方面以职工为主,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12例(42.9%)患者有明确的不洁饮食史。全部患者均有腹泻症状,其中9例(32.1%)患者有高热表现(体温≥38.5℃),9例(32.1%)患者腹泻次数≥10次/d,21例(75.0%)有腹痛表现,少数患者有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表现。患者血白细胞升高的占比达50%,患者粪便白细胞计数均≥15个/HP,39.3%患者的粪便红细胞计数均≥15个/HP。病情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经过积极救治后均痊愈出院。7例检出志贺菌,均为宋内志贺菌;7株志贺菌均有耐药性。结论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以腹泻、腹痛、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以普通型和轻型为主,预后良好,但粪培养的阳性率较低,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进行临床诊断,必要时可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控制病情进展。
- 周文彬
- 关键词: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原学特点
- 葛根芩连汤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给予对照组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葛根芩连汤治疗,两组连续治疗7 d时间,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PCT水平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葛根芩连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细菌性痢疾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合推广。
- 沈瑾
-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急性细菌性痢疾预后
- 某院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的临床表现与病原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医院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患儿的临床表现与病原学特点,为临床急性菌痢患儿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68例急性菌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微生物检查结果等信息,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与病原学特点。结果:68例急性菌痢患儿中,多数患儿存在腹痛(59例,占86.76%)、黏液脓血便(62例,占91.18%)和腹泻次数>5次(50例,占73.53%)等情况,而发热情况多表现为中热(35例,占51.47%)和低热(20例,占29.41%);68例急性菌痢患儿中有59例的粪便标本中检出志贺菌属,其中主要为福氏志贺菌(46例,占77.97%);药敏结果显示,志贺菌属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30.00%),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诺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60.00%)。结论:医院患儿急性菌痢的病原菌以福氏志贺菌感染为主,其有着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治疗时应尽量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
- 李珍生
- 关键词:急性细菌性痢疾
- 盐酸小檗碱对急性细菌性痢疾小鼠模型肠黏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究盐酸小檗碱对急性细菌性痢疾小鼠模型肠黏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盐酸小檗碱组,每组10只。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和组织因子水平;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肠黏膜血流灌注量、血细胞移动速度和移动血细胞浓度;Western Blot检测Wnt3a、β-catenin和GSK-3β蛋白表达。结果盐酸小檗碱抑制急性细菌性痢疾小鼠模型结肠组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和组织因子水平,增加肠黏膜血流灌注量和血细胞移动速度,降低移动血细胞浓度,降低结肠组织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肠组织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盐酸小檗碱改善急性细菌性痢疾小鼠模型肠黏膜微循环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 沈敏施丹萍
-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急性细菌性痢疾WNTΒ-CATENIN
- 优质护理对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效果的影响
- 2023年
- 分析在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治疗中施以优质护理的作用。方法 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挑选出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68例进行研究和分析。先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采用的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法,分组时保证两组内的患者数量均衡。然后,按照组别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方法护理之后的指标变化情况,症状缓解时间及其他临床判定标准的不同之处。结果 将患儿在干预前后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在治疗前并不存在明显差异的炎性因子指标,在治疗后,出现了明显的不同,观察组的改善趋势要明显更为优秀;而对两组的时间指标和费用指标的分析结果也是观察组的优势更为明显,其时间指标与费用指标都要明显更低(P<0.05);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结果则显示出,观察组各不良事件的出现概率要明显更低(P<0.05)。结论 优质护理的应用对于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不仅提高了症状改善水平,还缩短了病情缓解时间,且保证了更高的安全性,更有昨于患儿的康复和治疗。
- 王红
-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探讨
- 2023年
- 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细菌性痢疾属于粪-口传染性病症,此类疾病的发病率达到49.5%左右,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极其不利,所以,一旦出现此类病症需要早期治疗干预,本次就以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为切入点,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干预的效果进行了评估。方法 本次调研中以科室接收的病例进行调研,均确定是急性细菌性痢疾,共计为30例,通过随机分组形式完成组别划分,30例是对照组,主要给予西药干预,还有部分病例是观察组,此组和上述治疗同步,并进行中药汤剂治疗,对此次病例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小组患儿症状消退情况,对此次病例出现不良反应进行了记录。结果 多数患儿在治疗后症状有相应的减轻,但组间对比发现对照组有部分患儿治疗后情况未好转,治疗无效率偏高;对此次病例的症状消退情况进行分析,其中观察组转阴时间稍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较早;对此次患儿出现不良反应进行评估,观察组无病例发生此类情况,对照组有多例患儿存在皮肤瘙痒情况,经临床治疗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P<0.05)。结论 此次主要针对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病症进行了临床治疗干预,结果表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操作能够帮助患儿迅速地控制病情,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有保障。
- 薛士娜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安全性
- 食物中毒引发急性细菌性痢疾30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食物中毒引发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30例由食物中毒引发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特点、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患者年龄集中在20~29岁,男女比例为0.88∶1,就诊时间集中在6—8月,职业以职工为主;30份粪便标本中8份培养出病原菌,病原菌阳性率为33.33%,其中志贺菌检出率最高(16.67%);普通型患者临床表现以高热寒战、白细胞升高为主,轻型患者以腹痛、白细胞升高为主,3例中毒型患者均表现为高热寒战、白细胞升高。结论食物中毒引发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以寒战高热和白细胞升高表现最为多见,常见的致病菌为志贺菌,但粪便检出率较低,推动志贺菌检测技术的发展对食物中毒引发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 杨辉胡常保潘璟圆
- 关键词:食物中毒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原菌
- 循证护理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
- 2023年
- 探究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中循证护理,对其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我院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研究病历容量:88例;纳入病历时间:2021-09-01至2023-03-31;分组方式:双盲法,分为常规组(男23例+女21例=44例)和循证组(男22例+女22例=44例),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范式,循证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度;结果 循证组患儿腹痛、发热(惊厥)、脱水、稀便含脓血、乏力、酸中毒症状的缓解时间均低于常规组,t=4.814/4.814/2.006/2.028/4.669/3.208,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5.45%>81.82%),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6.82%<22.73%),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组(97.73%>86.36%),P<0.05;结论 对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能缩短患儿病程,提高家属满意度,助于临床疗效的提升,可推广。
- 陈珍
- 关键词:急性细菌性痢疾循证护理满意度
- 益生菌辅助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清除率及CRP和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细菌性痢疾是以志贺菌感染最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是儿科的常见病,患儿主要有发热、畏寒、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临床表现^([1-2])。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评价感染性疾病治疗效果的常用指标,这两种炎症介质可进一步加重感染中毒反应,本研究将其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以往研究发现,益生菌对宿主微生态平衡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肠道菌群紊乱导致的腹痛、腹泻的治疗上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3-4])。
- 程平
- 关键词:细菌清除率肠道传染病微生态平衡肠道菌群紊乱细菌性痢疾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观察
- 2022年
-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观察,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降低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抗生素的使用率及耐药性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60例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到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调节饮食,并给予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推拿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大便次数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正常时间、大便镜检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明显降低临床抗生素的使用;另外,小儿推拿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免去患儿服药打针的不配合,依从性好,临床上值得推广。
- 李小娟冯晓玲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
相关作者
- 张帮杰

- 作品数:50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儿童 药物敏感性 急性药物性肝炎 菌群
- 张开瑞

- 作品数:41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
- 研究主题:细菌性痢疾 痢疾杆菌 单克隆抗体 痢疾 药敏试验
- 王晓峰

- 作品数:48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研究主题:老年 细菌性感染 疗效观察 药物疗法 细菌性痢疾
- 董建平

- 作品数:44被引量:32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
- 研究主题:病原学 流感病毒 细菌性痢疾 肺炎 急性细菌性痢疾
- 虞爱华

- 作品数:48被引量:212H指数:8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感染性腹泻 腹泻 聚合酶链反应 婴儿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