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82篇“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相关文章
改进的急诊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2025年
探讨在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应用改进急诊护理手段的效用价值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共选取102例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采取盲抽方式进行组别划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改进的急诊护理干预手段,观察分析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经实验中各项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对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而言,在其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给予改进的急诊护理可有效改善生命体征,并最大程度的降低各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陶军峰
关键词:急诊护理机械通气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预后
综合性急诊护理对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预后影响
2024年
观察综合性急诊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中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因“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入院就诊66例患者为观察样本,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通过“奇偶法”均分为实验组(综合性急诊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负面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急诊氧疗时间、急诊给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24h后血气指标均改善且实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综合性急诊护理有利于患者尽早获得专科治疗,在缓解其负面心理的同时进而促进患者血气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李金
关键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预后效果
急诊护理模式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4年
研究急诊护理模式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AR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24年05月-2024年05月本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ARF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满意度明显高(P<0.05);护理后,研究组动脉血气指标优(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呼吸道压力低(P<0.05)。结论 对机械通气治疗ARF患者开展急诊护理可有效的优化患者动脉血压指标与呼吸道压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建议运用。
沈雅丽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血气分析
急诊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中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中一东北国际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R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生命体征,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借鉴。
董鹏
关键词: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机械通气急诊护理
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在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在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57%(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可加速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李保华刘敏
关键词: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经鼻高流量吸氧与无创机械通气对小儿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呼吸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比较
2022年
观察比较在小儿小儿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治疗中应用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与无创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呼吸功能衰竭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使用HFNC治疗。对比两组呼吸功能和预后变化。结果 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FEV1/FVC%、HR、RR值水平改善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P>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吸氧和无创机械通气应用于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均存在一定效果,前者对肺功能改善效果更佳,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此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
欧阳永华汪艳萍袁丹
关键词: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
2021年
探讨急诊护理在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90例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护理有利于缩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改善其血气指标。
刘满桂
关键词: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急诊护理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气管插管及护理措施
2020年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气管插管以及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开展有效护理,分析其有效性。结果通过行气管插管及护理,治疗有效率为97.5%。结论气管插管是对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实现有效通气的最佳方式,并且,注重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也能降低并发症出现的风险。
韩吉香刘尚敏
关键词: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气管插管护理
临床路径在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应用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氧分压(PO2)均高于干预前,二氧化碳分压(PCO_2)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PO_2高于对照组,P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路径指导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呼吸功能恢复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骆艳妮谢梅吴媛苏丹王佩陈江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重症监护病房并发症满意度
观察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
2014年
摘薹: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共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68例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痊愈率达77.8%(56/72);治疗失败16例,占22.2%(16/72),其中10例为多脏器官功能衰竭,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前后临床指标相比较,HR、RR、PaO2、PaO2/FiO2等指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两组间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在对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同样应当掌握熟练的护理技能,确保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王艳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护理效果

相关作者

邓锦清
作品数:22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吸入性肺炎 纤支镜吸痰 老年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 支气管镜检查
吴熹
作品数:75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血液相容性 体外循环 血小板 抑肽酶 外科手术
刘泽
作品数:148被引量:504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老年 老年人 抗高血压因子 老年男性 骨密度
孙霞
作品数:11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气管插管 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
吴媛
作品数:27被引量:203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PBL 重症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诊疗 SEMINAR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