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80篇“ 微型外固定支架“的相关文章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微型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近节指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近节指骨骨折是较为多见的手部创伤[1],其中部分患者发生在指骨基底部,且骨折端通常向掌侧突起成角,因骨折端靠近掌指关节,治疗不当将会导致手指观畸形和掌指关节功能障碍。对于近节指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临床大多数医者更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固定方式包括克氏针、微型钢板及固定支架等[2],各种术式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孙杭凯汤样华全仁夫
关键词:上肢骨折
切开复位微型T型髁钢板固定和闭合复位微型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第2~5掌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
2023年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微型T型髁钢板固定和闭合复位微型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第2~5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第2~5掌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A组采用切开复位微型T型髁钢板固定,B组采用闭合复位微型固定支架固定,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手指关节功能状态、疼痛介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B组手指关节功能总优良率、握力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5-HT、NPY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微型T型髁钢板固定和闭合复位微型固定支架固定在疼痛介质水平、并发症方面相当,但相较而言,闭合复位微型固定手术效果更好,手指关节功能恢复更优。
张宽宽韩仲兵牛海州刘洋洋
微型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对Lisfranc关节损伤治疗效果
目的探究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采用微型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为研究时间区间,甄选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共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董建彬
关键词:微型外固定支架克氏针固定LISFRANC关节损伤疼痛程度
指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联合微型固定支架治疗陈旧性屈指畸形疗效分析
2023年
后天造成屈指畸形的原因很多,包括肌腱损伤、皮肤缺损、疤痕挛缩等[1-2]。矫正陈旧性屈指畸形往往需要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则是修复手和手指复杂皮肤缺损的首选方法之一[3]。其中,手指穿支血管的解剖和穿支皮瓣的设计被广泛研究和应用[4-5]。
李定超李健蔡晓斌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
微型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腕关节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微型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腕关节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关节固定治疗的89例腕关节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联合组45例。对照组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微型固定支架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骨折恢复指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腕关节患者自我评估量表(PRWE),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术后当天和术后6个月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优良率(97.78%,44/45)高于对照组(84.09%,37/44),P<0.05;治疗后,联合组骨折愈合及术后关节可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后6个月联合组DASH、PRWE、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腕关节背伸、旋前、旋后、掌屈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5),低于对照组的18.18%(8/44),P<0.05,。结论与单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相比,联合微型固定支架治疗腕关节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更佳,可缩短患者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恢复时间,改善预后,安全性高。
杨玉峰徐基涛赵琰职朝洋
关键词:微型外固定支架克氏针内固定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
微型固定支架与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综合护理治疗指关节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微型固定支架、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综合护理对指关节开放性骨折患者手指活动情况、炎性因子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指关节开放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微型固定支架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6周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且术后均定期随访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恢复情况、术后12周手指活动度总优良率,术前与术后3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术后12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与骨代谢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关节可活动时间与对照组比均缩短;观察组患者术后12周手指活动度总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与术前比,术后3周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周两组患者TAM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2周两组患者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骨钙素(BGP)、骨保护蛋白(OPG)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型固定支架、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指关节开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进而提高手关节活动度,促进骨折愈合。
贺燕秦军
关键词:微型外固定支架克氏针内固定
CT与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联合微型固定支架治疗儿童上肢骨折的效果
2022年
目的:研究用CT与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联合微型固定支架治疗儿童上肢骨折的效果及对患儿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儿童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2例上肢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联合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则在CT与三维重建技术的辅助下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联合微型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对两组术后炎性因子表达、骨折恢复相关指标、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7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缓激肽(BK)和P物质(P)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骨痂形成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和负重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5%(P<0.05)。结论:在CT与三维重建技术的辅助下对上肢骨折患儿进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联合微型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骨折愈合和上肢功能的恢复,且不会导致术后炎性因子过表达,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李祎沈濬王武愉张爱国
关键词:CT三维重建微型外固定支架炎性因子并发症
一种用于手部的微型固定支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手部的微型固定支架装置,包括:双球接头座,该双球接头座相对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连接杆与第二螺纹连接杆,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与第二螺纹连接杆上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夹具件与第二夹具件,且所述第一...
张晓行郑涛奚传传黄平平
微型固定支架与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微型固定支架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不同固定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固定支架组)41例,对照组(内侧交叉克氏针组)39例;治疗组采用闭合复位微型固定支架结合侧1或2枚克氏针固定,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内侧交叉克氏针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提携角、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采用闭合复位成功。固定支架组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均明显少于内侧交叉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提携角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尺神经损伤,无肘内翻畸形发生,对照组有1例发生尺神经损伤,术后2个月自行恢复,2例发生轻度肘内翻,未处理。结论:微型固定支架与内侧交叉针经皮固定均能微创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相当,固定架组术中平均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肘内翻发生率低,医务人员在放射线下暴露时间明显减少,疗效满意。
范江荣许益文郑勇游景扬石振郑波阮家诚
关键词:外固定架微创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微型固定支架联合经皮克氏针治疗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型固定支架联合经皮克氏针治疗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0—2020-10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微型固定支架联合经皮克氏针治疗的60例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例,女26例;年龄(31.5±13.5)岁。安装固定支架装置、牵拉掌骨骨折远端行手法复位。透视复位满意后,锁定固定支架各个关节。应用两枚克氏针经皮将第五掌骨骨折的远端分别与第四、第三掌骨固定。术后随访6周,依据视觉模拟(VAS)评分、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小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手部握力等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期间3例患者出现固定针松动,未发生断针或脱针病例。4例患者出现针道轻微感染,经使用抗菌药物及加强护理后愈合。未发生骨折位移、神经和肌腱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VAS评分为(0.6±0.7)分,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为(95.0±5.0)分。患侧小指的TAM为(269.9±6.2)°、手部握力为(34.6±4.2)kg,健侧分别为(271.2±6.3)°、(35.8±4.6)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65、1.4922,P=0.2581、0.1383)。结论微型固定支架联合经皮克氏针治疗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安全、快捷,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显著。
彭建功
关键词:微型外固定架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相关作者

许光跃
作品数:57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微型外固定支架 克氏针治疗 外固定支架 肌腱转位 截骨
芮永军
作品数:398被引量:2,831H指数:2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皮瓣修复 皮瓣
冒海军
作品数:17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微型外固定支架 克氏针治疗 关节内骨折 疗效分析 闭合复位治疗
沈小芳
作品数:22被引量:238H指数:10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开放性粉碎性 微型外固定支架 掌指骨骨折 有限内固定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田建
作品数:21被引量:152H指数:6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开放性粉碎性 微型外固定支架 掌指骨骨折 有限内固定治疗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