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7篇“ 床旁交接班“的相关文章
ICU护士交接班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ICU)护士交接班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新乡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229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组织支持感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职业倦怠量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ICU护士交接班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ICU护士交接班满意度总均分为(4.01±0.5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目前层级、组织支持感、职业倦怠感、自我效能感进入回归方程,是影响ICU护士交接班的因素(P<0.05)。结论:ICU护士交接班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建议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ICU护士进行交接班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并给予临护士足够的工作支持,优化人力资源,合理安排班次,适时给予护士减压,进一步提升ICU护士交接班质量。
文亚芬刘麦仙李拴荣
关键词:ICU床旁交接班影响因素
精细化管理在重症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探究精细化管理在重症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样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04月120例四会市人民医院内五科重症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另选取2019年04月~2020年11月未实施精细化管理的120例同科室重症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交接班管理效果。结果:采用精细化管理后,观察组交接班效果、护理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重症患者交接班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交接班效果及护理质量,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曾木好邓金霞吴凯兰
关键词:重症患者床旁交接班
品管圈在提高危重患者交接班完整率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危重患者交接班完整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危重患者交接班完整率”为活动主题,应用清单式管理查检表对交接班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危重患者交接班完整率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交接班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后,运用清单式管理方式,危重患者交接班完整率从79.66%提高到96.04%,交接1例危重患者的时间由(3.16±0.48)min缩短至(2.02±0.21)min,患者满意率由89.32%提高至98.22%。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明显提高危重患者交接班完整率,缩短交接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满意率。
申荣张晓
关键词:品管圈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8月洛阳市中心医院的麻醉恢复室复苏的30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3月至5月纳入的150例患者对照组,2022年6月至8月纳入的1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口头和常规交接单进行交接;观察组在常规交接基础上采用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规范交接。比较两组患者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后,患者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全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交接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进一步规范麻醉恢复室护理交接,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接工作质量,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郭秋月赵婧陈培炎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
以系统为导向的SBAR交接单在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设计以系统为导向的护理交接单,探讨其在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使用效果,为提高护理交接班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江苏省某三甲医院综合ICU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22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367例危重患者,护士按照传统模式进行交接班。成立交接单制订小组,设计了以系统为导向的护理交接单,对49名护士进行使用以系统为导向的交接单的培训。培训合格后,选取2023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13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组,护士以“系统为导向的交接单”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的护理交接班质量,包括交接班质量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班时长。结果:研究组护士的交接班质量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因交接不清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且未明显增加护士的交接班时间。结论:以系统为导向的护理交接单可明显提高ICU护士对于危重患者交接班的质量,有利于促进护理同质化管理。
何丽蓉赵成林陆素英狄佳
关键词:ICU护士危重床旁交接班
心血管危重症患者SBAR交接班模式的质量改进与临应用评价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现况-背景-评估-建议(SBAR)交接班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SBAR交接班模式培训时间为2020年7月,2020年8月开始实施SBAR交接班模式,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护士24名,分析培训前后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以及病情掌握情况和交接班时间差异,同时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危重患者87例(干预前)和87例(干预后),分析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以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1个月,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中各项目7分比例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护士交接班时间短于培训前(t=11.883,P<0.05);干预后,责任护士对诊断病情、异常化验结果、治疗、存在风险和护理重点得分高于干预前(t=-10.475、-13.441、-16.253、-18.246、-27.982,P<0.05);干预后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4.25%,高于干预前(χ^(2)=30.665,P<0.05);干预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2.30%,低于干预前(χ^(2)=6.734,P<0.05)。结论危重患者SBAR交接班模式有助于改善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姬国华申祥凤吴琪陈跃跃
基于SBAR模式的交接班在提高皮肤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情景(situation,S)-背景(background,B)-评估(assessment,A)-建议(recommendation,R),简称为SBAR模式的交接班在提高皮肤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4-11月我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398例患者及本科室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将2023年4-7月收治的1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交接班模式;2023年8-11月收治的20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SBAR交接班模式。比较2组护士护理工作质量(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预判性护理、健康指导)、交接班质量;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结果除护理工作质量中基础护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中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维度外,观察组护士护理工作质量(专科护理、病情观察、预判性护理及健康指导)、交接班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护理交接班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能力,提高交接班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还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健康宣教掌握情况,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推广应用。
王璐魏楠崔莹
关键词:交接班护理质量评判性思维护理
ICU标准化护理交接班实施及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ICU标准化护理交接班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实际实施效果。方法:在我院ICU病房内手术的患者中选定70例,选取时间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2022年6月正式实施对应的护理模式,随机划分为甲乙组,甲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交接方法,乙组(35例)应用标准化护理交接班模式,比较护理缺陷事件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护理后乙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小于甲组(P=0.006);护理质量评分乙组>甲组(P=0.000),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标准化护理交接班在ICU病房有显著效果,既能改善护理质量,又能规避护理缺陷风险。
闫海丽
关键词:ICU病房标准化护理床旁交接班常规护理
ICU护理交接班质量现状及干预效果研究
背景交接班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交接班,可以使接班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患者信息、护理治疗计划等,有助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保障患者安全,避免交接班信息遗漏,防止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提升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
文亚芬
关键词:护理交接班PDCA
改良I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交接班中的运用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改良I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交接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病区18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10月—2020年12月行传统口头交接班300次;2021年3月—2021年6月采用改良I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300次。比较使用改良ISBAR沟通模式前后,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交接班质量、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结果:采用改良I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低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接班质量评价表各项得分、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得分均高于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ISBAR沟通模式,可有效降低护士交接班缺陷率,提高交接班质量,有利于护士掌握病人病情。
杨蓉顾媛郑燕燕赵雯婧杨春梅
关键词:床旁交接班神经外科护理

相关作者

沈丽娜
作品数:10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研究主题:床旁交接班 耳鼻喉科病房 头颈癌 营养管理 夜班护士
王晶
作品数:6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研究主题:床旁交接班 耳鼻喉科病房 夜班护士 品管圈 完整率
蒋晓华
作品数:38被引量:206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重症监护室 重症监护病房 SICU 护士
李红霞
作品数:12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鼻胃管 气管插管 ICU 床旁交接班 床旁护理
陆素英
作品数:20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ICU 危重患者 重症监护病房 肠内营养 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