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9篇“ 左心室肥厚逆转“的相关文章
脑钠肽通过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对高血压降压效果及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脑钠肽对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以及左心室肥厚的改善作用,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被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脑钠肽组、脑钠肽+PKG抑制剂(KT5823)组。其中对照组大鼠分离腹主动脉,但并不进行缩窄腹主动脉;其余组大鼠均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构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大鼠模型;脑钠肽组每天通过微型泵以0.05μg/(kg·min)的速率连续静脉输注脑钠肽;脑钠肽+KT5823组通过微型泵输注相同剂量脑钠肽的同时以0.01μg/(kg·min)的速率连续静脉输注PKG抑制剂KT5823。各组大鼠造模前,以及造模(给药)后2、4周时,使用血压计测量大鼠的收缩压,并在造模(给药)后4周处死大鼠,分离心肌组织,称取左心室质量(LVW),测量左胫骨长度(TL),计算LVW/TL比值。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Ⅰ(PKG-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情况;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Smad家族成员3(Smad3)、Ⅲ型胶原、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使用马松实验(MASSON)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收缩压、LVW/TL比值、心肌组织中TGF-β1、AngⅡ、Smad3、Ⅲ型胶原、ROS、MDA水平显著增加(均P<0.05),而PKG-Ⅰ、SOD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脑钠肽组大鼠收缩压、LVW/TL比值、心肌组织中TGF-β1、AngⅡ、Smad3、Ⅲ型胶原、ROS、MDA水平显著减少(均P<0.05),而PKG-Ⅰ、SOD水平显著上升(均P<0.05);与脑钠肽组比较,脑钠肽+KT5823组大鼠收缩压、LVW/TL比值、心肌组织中TGF-β1、AngⅡ、Smad3、Ⅲ型胶原、ROS、MDA水平显著增加(均P<0.05),而PKG-Ⅰ、SOD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同时KT5823可逆转脑钠肽对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结论:脑钠肽可通过调控环磷酸鸟�
马宏恩王鑫季朝红张圆魏文扬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脑钠肽
氯沙坦钾片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采用氯沙坦钾片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左心室肥厚逆转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七医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120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存在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其中以氯沙坦钾片100mg/d为甲组,40例;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d为乙组,40例;以50mg/d氯沙坦钾片+5mg/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者为丙组,40例。两组均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且不应用其他降压或影响血压药物,共治疗12周。检测三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左室结构和左室重量指数、左室功能变化;统计三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然丙组治疗后血压水平明显低于甲,乙组,P<0.05,甲乙组相比,P>0.05。三组治疗前、后心率相比,P>0.05。甲组降压总有效率67.5%与乙组70.0%相比,P>0.05;然丙组降压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甲乙组,P<0.05。三组治疗后LVIDd及LVIDs与治疗前相比,P>0.05;三组治疗后IVSTd和PWTd及LV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丙组下降程度优于甲乙组,P<0.05;甲乙组治疗后相比,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LVEF及E/A明显高于治疗前,丙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优于甲乙组,P<0.05;而甲乙组相比,P>0.05。三组不良反应较轻,且可耐受,三组不良反应率相比,P>0.05。结论:无论是单纯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氯沙坦钾片还是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与氯沙坦钾片均可有利于患者心功能、血压改善,并可逆转左室肥厚,且不良反应少;但联合用药在逆转左室肥厚和降低血压等方面优于单纯用药。
王海玲孙立勤顾烽符霞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氯沙坦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血压
厄贝沙坦联合使用利尿剂对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逆转的效果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联合使用利尿剂对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逆转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构型异常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联合组治疗前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联合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在此基础上降低心肌肥厚,逆转心室重构。
高卫东
关键词:高血压心室肥厚厄贝沙坦利尿剂
盐酸贝尼地平对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逆转的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探讨盐酸贝尼地平对逆转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效果。方法将140例对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予盐酸贝尼地平、对照组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降低左心室室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降压效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贝尼地平能有效逆转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
李建辉颜粤辉陈笑娃
关键词:盐酸贝尼地平左心室肥厚
氯沙坦与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的效果对比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比较氯沙坦与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我社区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口服氯沙坦钾片治疗,B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LVDd、LVSd、LVPWd、LVMI均低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可获得满意的降压疗效,其中氯沙坦可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王建祝顺伟
关键词:氨氯地平氯沙坦逆转作用
尼可地尔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逆汤治疗冠心病伴左心室肥厚30例,并以开博通作为对照,观察尼可地尔对其左心室肥厚左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指数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左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较治疗前两组均有显著作用,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但治疗组在提高心输出量[CO=(112.20±5.60)L/min]、降低前负荷方面作用明显,与对照组[CO=(89.52±4.40)L/min]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左室肥厚具有逆转作用,并能改善左心功能.
陈爱文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心室肥大尼可地尔
醛固酮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醛固酮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治疗作用。方法对门诊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检查确诊为左心室肥厚患者45例,分两组分别服用醛固酮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组)或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B组)4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左心室肥厚指标变化。结果两种降压方案均能显著降低血压,降压效果在两组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在改善左心室肥厚和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方面,两种降压方案均有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但A组降压方案优于B方案。结论醛固酮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是一个有效地逆转左心室肥厚的联合治疗方案。
高文谦朱平武强郭豫涛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醛固酮拮抗剂老年人
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的比较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价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并加以比较,以便临床更好用药。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80mg,qd)及硝苯地平控释片组(30mg,qd),每组30例。两组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6个月时检测血压及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LVPWT、IVST、LVDd及LVM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LVMI下降尤以缬沙坦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均具有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但缬沙坦对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相对更强,更利于临床应用。
王自珂
关键词:硝苯地平控释片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护心汤联合坎地沙坦酯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护心汤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护心汤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109例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LVH)患者,并设坎地沙坦酯对照组54例对比。结果在降压及逆转左心室肥厚方面,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效果;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方面,护心汤合用坎地沙坦酯疗效优于于单用坎地沙坦酯;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病,在保护靶器官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刘文玉李玉红
关键词: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坎地沙坦酯
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发生率、左心室肥厚逆转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发生率、逆转左心室(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合并房颤经电转复或药物恢复窦性心律患者21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房颤复发率及其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比较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璧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前后径(LA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随访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缬沙坦组房颤复发率较氨氯地平组明显降低(P<0.01)。LVH组94例与非LVH组47例房颤发生率分别为66.67%和33.34%(P<0.01)。治疗后缬沙坦组IVST、LVP-WT、LVEDd、LADd、LVM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氨氯地平组只有LVMI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缬沙坦组明显优于氨氯地平组(P<0.01)。治疗期间缬沙坦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P<0.01)。结论(1)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应用能减少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复发;(2)缬沙坦能够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房颤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陈茜曲环彭长农张小波邹辉建邵黄河
关键词:高血压病心房颤动左心室肥厚

相关作者

杨宏仁
作品数:6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
研究主题:控制血压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 高危患者 WHO/ISH
赵慧艳
作品数:13被引量:129H指数:5
供职机构:安阳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瑞舒伐他汀 窦性心律 叶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 维生素B6
翟瑜
作品数:8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心律失常 急诊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血流动力学 血浆心钠素浓度
高卫东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涟水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厄贝沙坦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 心室肥厚 利尿剂
张辉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
研究主题:药物治疗 降压药 左心室肥厚逆转 左心室肥厚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