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篇“ 局部植入“的相关文章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放射性I125粒子局部植入治疗对中晚期肺鳞癌肿瘤标志物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讨论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放射性I125粒子局部植入治疗对于中晚期肺鳞癌肿瘤标志物以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78例中晚期肺鳞癌患者,其中接受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为对照组,接受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联合放射性粒子局部植入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有效中,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0.05);治疗有效中,观察组治疗后CYFRA21-1(3.05±0.96)ng/mL,CEA(5.94±1.57)ng/mL,SCC(1.36±0.19)ng/mL,两组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SC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67、8.646、8.310,P<0.05);治疗无效中,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SCC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8、0.049、0.073,P>0.05)。治疗有效中,观察组治疗后NK细胞(16.28±2.46)%,CD4+(39.84±4.80)%,CD8+(31.42±3.61)%,CD4+/CD8+(1.26±0.41)%,观察组治疗后两组T细胞亚群水平较前治疗前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T细胞亚群水平好于对照组(t=4.966、4.651、4.352、4.285,P<0.001)。治疗无效中,治疗后两组T细胞亚群水平均好于治疗前,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4、0.563、0.000、0.000,P>0.05)。结论对中晚期肺鳞癌给予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放射性粒子局部植入治疗效果优于单独接受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联合治疗可有效发挥出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进一步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并提高T细胞水平,缓解肿瘤恶化速度,提高临床疗效,可推广应用。肿瘤标志物和T亚群细胞水平可作为临床疗效判断指标。
贺赟贤赵年贵李可聪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肿瘤标志物T细胞亚群
5-Fu腹腔冲洗联合局部植入用于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5-Fu)腹腔冲洗联合局部植入用于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奇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两组在关腹前用5-Fu冲洗盆腹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5-Fu局部植入切除病灶的区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比较两组术后3年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Fu腹腔冲洗联合局部植入用于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中,有助于延长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时间,且未见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
陆王锋田晓建王希方
关键词:结直肠癌5-FU腹腔冲洗局部植入
局部植入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复合体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观察
2018年
目的:分析局部植入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复合体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对SD大鼠神经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且在胶原支架中将其植入,对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复合体进行制备。选取SD大鼠(6周龄)30只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乙组与丙组,各组均有大鼠10只,采用常规左侧脊髓半切术,对T10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进行制备,完成脊髓切除后,甲组将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复合体植入缺损处,乙组将胶原支架植入缺损处,不对乙组进行任何处理。完成手术后的1—8周,每周均对甲、乙、丙3组大鼠进行BBB评分;完成手术后第4周与第8周,3组一共有5只死鼠,仔细观察其病理形态与脊髓组织结构。结果:术后4—8周时,相较于乙、丙2组,甲组大鼠左下肢BBB评分更高,P〈0.05。结论:局部植入神经干细肜胶原支架复合体能够促使大鼠脊髓损伤得到一定修复,并对其肢体功能恢复进行有效促进。
陈深源焦根龙洪亮郭瑞邵建立孙国栋孙凯莫云飞
关键词:局部植入大鼠脊髓损伤
局部植入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复合体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观察
2016年
目的:观察局部植入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复合体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分离、培养、鉴定SD 大鼠神经干细胞,将其植入胶原支架中,制备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复合体。取90只6周龄 SD 大鼠,随机分为 A、B、C 组,各30只,均常规行左侧脊髓半切术,制备 T10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A 组脊髓切除后于缺损区植入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复合体,B 组脊髓切除后于缺损区植入胶原支架,C 组脊髓切除后不作特殊处理。术后1~8周,每周分别对三组大鼠进行 BBB 评分(评价其左后肢运动功能);术后第4、8周时,三组各处死大鼠15只,进行脊髓组织结构及病理形态观察。结果①术后第4~8周时,A 组大鼠的左下肢 BBB 评分明显高于 B、C 组(P 均<0.05)。②术后第4周时,A 组大鼠脊髓内支架与周围组织连接紧密,有少量空洞形成;B 组大鼠脊髓内支架与周围神经组织形成纤维蛋白连接,并有较多空洞形成;C 组大鼠脊髓缺损较大,缺损区周边有较多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死亡。术后第8周时,A 组大鼠脊髓内有较多的神经纤维生成,支架与周围神经组织形成一体,连接紧密,无空洞形成;B 组大鼠脊髓内衣支架与周围神经组织连接较紧密,有一定量的空洞形成;C 组大鼠脊髓缺损区有岛状神经组织形成,细胞排列不整,仍有大面积缺损区存在。③术后第4周时,A 组大鼠脊髓缺损区的神经纤维排列较规律,B 组与 C 组脊髓缺损区排列杂乱。术后第8周时,A 组脊髓缺损区神经纤维排列有序,彼此间连接紧密;B 组与 C 组脊髓缺损区神经纤维,但仍杂乱,纤维之间不能形成突触连接。结论局部植入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复合体可以较好修复损伤的大鼠脊髓,并促进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孙庆治周成福李莹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BBB评分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中晚期胃癌患者125例分为两组:试验组58例,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对照组67例,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手术、化疗相关并发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8~25个月:试验组2年无病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25.0±3.8)个月vs.(17.0±1.5)个月](P<0.05),2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9.7%vs.52.2%)(P<0.05),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72.4%vs.55.2%)(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中晚期胃癌可行,是一种有效且并发症少的腹腔化疗方法。
杜军费伯健蒋晖金留根高其忠
关键词:胃癌氟尿嘧啶缓释剂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2015年
选取2007年~2011年我院收治的6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根治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手术过程中再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1年后,两组生存率比较不具差异性(P〉0.05);2年和3年后,研究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并且,两组并发症不具差异性(P〉0.05)。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应用价值显著,有利于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尹会义于洋
关键词: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胃肠道肿瘤
放射性^(125)I粒子局部植入治疗眼部恶性肿瘤的护理与管理被引量:4
2015年
眼部恶性肿瘤,如结膜鳞癌、恶性黑色素瘤、眼睑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睑板腺癌等,均可损害眼球及视功能,并可向眶周、颅内扩散或全身转移;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黑影和眼球突出;是最终导致失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手术治疗是眼部肿瘤治疗的最重要手段,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免疫治疗也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其中放射性”。工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眼部恶性肿瘤这一新开展的手术方法,因其安全、操作简便、创伤小、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是目前眼部恶性肿瘤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收集32例患者行眼部恶性肿瘤切除联合放射性”。工粒子组织间植入术的病例资料,通过积极有效地临床观察与护理和新型手术的管理模式探索总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刘淑贤
关键词:植入眼部肿瘤护理
神经源性表皮生长因子样分子-1局部植入促进大鼠长骨干骨折愈合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观察神经源性表皮生长因子样分子-1(NELL-1)促进大鼠长骨骨折愈合能力,评估骨折愈合过程中断端骨痂形成.方法 制作Sprague-Dawley大鼠桡骨中段骨折动物模型,在骨折断端位置植入含NELL-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β-磷酸钙复合物,术后1、2、3、4周分别行手术部位X线摄片,对骨折愈合和骨痂形成量化分析.t检验比较NELL-1和BMP-2促进骨折愈合评分和骨痂形成评分;方差分析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段骨折愈合趋势及骨痂形成趋势.结果 NELL-1和BMP-2都能够很好地促进大鼠桡骨中段骨折愈合,第4周骨折愈合评分达4分者均超过50%,NELL-1和BMP-2促进哺乳动物长骨干部骨折愈合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2~3周时,NELL-1组骨痂形成评分均值为2.5分,与BM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后期(3~4周),NELL-1组形成骨痂评分均值均<1.5分,低于于BMP-2组均值(P<0.05).结论 NELL-1是一种具有可靠促进骨折愈合和新骨生成能力的生物活性蛋白,它在形成较小骨痂的情况下,能发挥与BMP-2相当的促进骨折愈合的能力.
张明磊宋显吉尹若峰
关键词:骨折愈合
局部植入利福平(RFP)缓释剂对P糖蛋白(P-gp)活性及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局部植入利福平(rifampicin,RFP)缓释剂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活性及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方法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取32只成年雌性兔,随机平均分为4组:3个对照组(空白/口服给药/肌肉注射)和局部缓释组(试验组)。其中局部缓释组于左侧股骨上段植入RFP缓释剂,右侧相同位置植入空白颗粒作为对照。4周后检测外周血、骨髓内单核细胞P-gp活性,肝内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 P450,CYP450)含量,比较骨代谢血清学指标、组织学形态(HE、Masson染色)、股骨头坏死率。结果局部缓释组左侧骨髓内P-gp活性高于右侧(P<0.05)。口服、肌注组外周血P-gp活性和肝细胞色素P4503A含量高于局部缓释组(P<0.05)。HE染色示:局部缓释组左侧股骨头比右侧骨小梁增宽,脂肪细胞减少,骨坏死率降低(P<0.05);口服、肌注组股骨头骨质流失及脂肪化受到抑制。Massons染色示:口服、肌注及局部缓释组左侧股骨头骨质成熟胶原较多,矿化完全。结论局部植入RFP对外周P-gp及肝内CYP450无明显影响,可增强骨内P-gp活性,降低激素性骨坏死发生率。
费腾李朔潘建峰刘嘉陈晨郭常安邵云潮阎作勤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中人氟安局部植入治疗小鼠乳腺癌的实验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5-Fu)缓释植入剂对乳腺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只乳腺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A、B组于瘤旁植入5-Fu缓释植入剂,剂量分别为200和100 mg/kg;C组于瘤旁注射5-Fu注射液,剂量为200 mg/kg,D组于腹腔内注射5-Fu注射液200 mg/kg;E组不予任何治疗,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给药后0、3、6、9和12 d观察荷瘤小鼠生存情况、体质量变化及肿瘤体积,12天后处死所有小鼠,称瘤重,计算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完整剥离瘤块经福尔马林浸泡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肿瘤细胞HER2表达情况。结果 (1)A、B组肿瘤生长曲线平缓,12天后A、B、C及D组抑瘤率分别为50.43%,41.64%,27.57%和22.87%;(2)A、B组肿瘤体积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氟尿嘧啶(5-Fu)缓释植入剂瘤周植入组ErbB2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Fu缓释植入剂于瘤旁植入能安全有效地抑制乳腺癌的生长。
项华丽金梅唐新华潘铃娟
关键词:乳腺癌氟尿嘧啶缓释剂BALB/C小鼠

相关作者

宋必卫
作品数:111被引量:808H指数:15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镇痛作用 镇痛 BAPTA-AM 药理学 细胞转运
李园园
作品数:61被引量:25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研究主题:文献复习 重症肺炎 支气管镜 经支气管镜 误诊
王志勇
作品数:76被引量:186H指数:7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内镜 胃出口恶性梗阻 金属支架 内镜诊治 内镜下硬化治疗
岑德意
作品数:58被引量:634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药理学 镇痛 镇痛作用 药理 小鼠
吕学明
作品数:145被引量:283H指数:9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 CHIARI畸形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治疗三叉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