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4篇“ 小麦茎秆“的相关文章
小麦茎秆特性与抗倒性关系研究
2024年
为明确滴灌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影响小麦抗倒伏的主要因素,选用宁冬10、宁冬11、隆鉴115、隆鉴110、冬育5、冬育12和隆紫麦1共7个小麦品种,分析不同品种间抗倒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冬育5茎秆机械强度大(563.811 g),在供试品种中倒伏指数最小(0.638 g),与其他品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且其基部节间短粗、茎秆壁较厚、株高及重心高度较低,抗倒伏性较好;倒伏指数与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度、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机械强度、基2节间鲜/干质量、基部节间直径、壁厚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基2节壁厚与倒伏指数相关系数较大(r=-0.664)。可见,抗倒伏性强的冬小麦品种株高矮化、基部节间茎秆长度缩短、基部节间强度高。在供试小麦品种中,冬育5的抗倒伏性明显优于其他品种。
李战魁李永飞白小艳徐灿张敏吴宏亮康建宏马文礼
关键词:冬小麦抗倒性茎秆特性倒伏指数
小麦茎秆性状的转录组测序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024年
小麦茎秆性状与倒伏紧密相关,发掘其显著关联的基因位点和候选基因,为解析小麦茎秆性状的遗传机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黄淮南部地区的192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小麦660KSNP芯片对7个环境成熟期和4个环境灌浆中期的14个茎秆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同时利用RNA-seq分析了基部前二节间强度和直径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成熟期与灌浆中期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灌浆中期相比,成熟期的重心高度增幅较大,基部第二和第三节间长度增加,其他性状均降低。GWAS共检测出163个与茎秆性状相关的稳定SNP标记(MTA),其中45个具有基因或蛋白注释,与转录组联合分析,共筛选到3个与小麦茎秆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推测候选基因TraesCS5A02G522100通过合成异戊二酸类化合物调节小麦的光合作用以及通过调节固醇的生成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和渗透性,进而促进茎秆的发育,改善茎秆性状。候选基因TraesCS1D02G390600直接参与小麦茎秆细胞分裂和器官的形成,使茎秆变粗,充实度增加。候选基因TraesCS7A02G481800在小麦中通过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过程,调控茎秆的发育、应激响应等过程。这些候选基因通过qRT-PCR验证,其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禹海龙吴文雪裴星旭刘晓宇邓跟望李西臣甄士聪望俊森赵永涛许海霞程西永詹克慧
关键词:小麦茎秆性状转录组测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密度和钾肥及其互作对小麦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索安徽沿淮地区小麦品种对种植密度及钾肥的响应。方法:以‘华成3366’为材料,设置2个种植密度(240万株/hm^(2)、300万株/hm^(2))和3个钾肥水平(60、120、180 kg/hm^(2))二因素裂区试验,对其株高、重心高度、基部第2节形态特征及内含物、茎秆机械强度及抗倒伏指数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在D_(2)水平下小麦的株高、重心高和节间长较D_(1)水平下有所增加,分别增加3.92、2.29、0.58 cm。在D_(2)水平下的节间直径、节间壁厚、节间干质量、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节间针刺力和节间抗折力较D_(1)有所减少,导致茎粗系数、节间充实度、抗倒伏指数降低,分别降低0.04、3.21 g/mm^(2)、0.08。在K_(1)水平下小麦株高、重心高、节间长较K_(2)、K_(3)水平下有所增加。在K_(1)水平下小麦节间直径、节间壁厚、节间干质量、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节间针刺力和节间抗折力较K_(2)、K_(3)水平下有所减少,导致茎粗系数、节间充实度、抗倒伏指数减少。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重心高与抗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节间壁厚、纤维素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本试验条件下,随着钾肥水平的提高,小麦茎粗系数、节间直径和节间干质量增加,进而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因此可通过增加钾肥施用量提高小麦抗倒伏性能。
陶庭余王荣圆魏鹏闫素辉李文阳
关键词:小麦钾肥茎秆抗倒伏
基于离散元法的成熟期小麦茎秆和根的力学参数确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离散元法的成熟期小麦茎秆和根的力学参数确定方法,其属于植物建模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构建小麦茎秆和根的几何模型;建立基于离散元法的柔性茎秆模型和柔性根模型;根据实际试验测得的小麦茎秆和根的力学参数,...
李良山于建群于亚军王扬赵瑾汶孙凯
基于小麦茎秆抗倒伏特性的仿生吸能结构轻量化设计与制备
随着国家对航天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航天运输系统、空间基础设施等重大航天工程对于吸能结构部件的吸能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航天器吸能结构选材通常为铝合金、铝镁合金、钛合金等材料,但因其相对于复合材料密...
伊韶静
关键词:小麦茎秆仿生吸能结构轻量化设计
集雨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小麦茎秆糖积累及倒伏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小麦茎秆碳水化合物积累和抗倒伏性能的影响,明确适应于小麦沟垄集雨种植合理的密度及行距,为进一步稳定和提升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方旱区主栽小麦品种西农979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1年在集雨种植模式下设置两个密度(低密度:180万株/hm^(2);高密度:225万株/hm^(2))和两种行距处理(等行距:20 cm;非等行距:12.5 cm﹕35 cm﹕12.5 cm),分析不同密度和行距对小麦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茎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茎秆折断弯矩和倒伏指数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集雨种植模式下提高种植密度,小麦植株中下部叶片(倒三叶、倒四叶、倒五叶)的净光合速率(Pn)、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蔗糖)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半纤维素、纤维素)含量、茎秆折断弯矩均明显降低,茎秆倒伏指数显著增高;而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非等行距处理可改变植株各指标,其中,相较于高种植密度+等行距处理,植株倒三叶、倒四叶、倒五叶Pn明显提高,增幅分别为7.7%—16.5%、5.3%—37.7%、11.9%—24.9%,茎秆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分别提高了9.8%—15.0%、8.8%—27.4%、8.2%—41.1%,半纤维素、纤维素含量分别增加4.5%—19.8%、5.9%—31.2%,茎秆折断弯矩提高4.8%—17.3%,茎秆倒伏指数降低10.9%—25.9%,小麦产量亦显著提高了13.5%—15.2%。相关分析表明,小麦茎秆基部节间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与半纤维素、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小麦茎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小麦植株中下部叶片Pn及茎秆折断弯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集雨种植模式下,通过非等行距种植调节群体空间分布,可有效提升小麦植株中下部叶片光合速
覃凤汪小飞吴臻胡一波王小琴张家伟蔡铁
关键词:小麦集雨种植种植密度行距配置倒伏
基施钙肥对小麦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4年
针对当前小麦生产上直接施用复合肥作基肥,导致土壤中Ca^(2+)浓度降低,阻碍小麦新细胞壁形成,给小麦单产提升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试验探索复合肥与钙肥不同配比作基肥施用模式下,对小麦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中添加钙肥可以协调土壤和小麦生长的供求关系,实现壮秆大穗的目标,处理2(亩基施钙肥10 kg+复合肥25 kg+尿素10 kg)与对照(亩基施复合肥30 kg+尿素10 kg)相比显著提高各节间的茎秆粗度、秆壁厚度、茎秆强度,以及成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其中处理2亩产量达743.7 kg,比对照提高了20.41%。处理2为最佳基肥施肥模式,既能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茎秆性能和抗倒伏能力,又能实现产量提升,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周莉蔡晗吕先锋
关键词:小麦基施钙肥
黄淮麦区小麦茎秆性状鉴定及优异种质筛选
赛鹏旭
株行距配置对小麦茎秆抗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
王超
小麦茎秆抗折力形成关键酶基因HCT对施氮量的响应
李莲

相关作者

郭玉明
作品数:267被引量:1,131H指数:21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果蔬 高压脉冲电场 籽粒 含水率 谷子
王振林
作品数:259被引量:4,363H指数:41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小麦籽粒 淀粉粒 小麦品种
付志一
作品数:39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茎秆 有限元 抗弯刚度 粘弹性 双模量
袁志华
作品数:124被引量:462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抗倒伏 倒伏 地膜 势能驻值原理 钵苗
李红波
作品数:56被引量:387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茎秆 谷子 农业物料 小麦茎秆 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