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9篇“ 小蚕期“的相关文章
(1~2龄)颗粒料人工饲料育试验研究
2025年
为探索家(1~2龄)颗粒料人工饲料育,对家品种“优食一号”开展饲喂颗粒人工饲料,3~5龄常规桑叶育试验。根据饲养结果,统计发育龄、单张产鲜茧量、丝质质量,饲养成本,总结饲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为将来进一步推广饲料育总结经验。
番成砖陈蓉余锁姝闫永博
关键词:颗粒料人工饲料小蚕期
发育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被引量:1
2021年
近几年因全球温度的不确定性和病虫害频发的影响,造成柞在蚁保苗率降低,需要积极采取人为干预,提高柞的保苗率,为柞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与保障。
于庭洪赫英姿赵鸿宇穆秀奇刘孝良陈增良
关键词:柞蚕小蚕期影响因素
一种柞室内饲育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柞室内饲育方法,包括准备室、养用具,并对其消毒,浴种和卵面消毒,暖卵及孵化,收蚁,饲育,上山等内容。本发明方法可以人工控制室的温度、湿度及光照等,为幼提供统一的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环境...
赵萍陈远平吴传华丁绍梅夏家凤
文献传递
一日两回育与一日四回育对比试验
2014年
一日两回育和一日四回育的养方法体生长发育基本一致;结茧质量和结茧率基本相等;但一日两回育却大大节省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养的发育整齐、健壮、发病率低,此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推广。
杨野芳
一日两回育与一日四回育对比试验
2013年
一日两回育和一日四回育的养方法体生长发育基本一致;结茧质量和结茧率基本相等;但一日两回育却大大节省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养的发育整齐、健壮、发病率低,此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推广。
杨野芳
新型具塑料框在单蛾育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新型具塑料框在单蛾育的试养表明,塑料框育具有制作成本低、节约投资70%,利用率高、可节约室面积90%,省工省力,省资源,易消毒,易保温保湿,可保品种纯度等优点,可在原原母种、原原种繁育中应用。
张志兰卢建珍王健伟刘有志
关键词:小蚕期
不同给叶方式的对比试验被引量:1
2008年
试验证明:不切叶育与切叶育相比,节省14.77%用工时间,全龄经过缩短1~4个时,虫蛹生命率相仿,茧层率增加1.23%;一回育、二回育与常规三回育之间整片叶育与切叶育的用工时间相比,节省用工时间19.59%~38.51%,饲养成绩也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采用整片叶育是可行的。
蒙艺英罗坚韦博尤苏红梅黄玲莉陶积阳
关键词:小蚕期全茧量
个体形体特征图文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
2007年
鉴别家品种真实性及检验种杂交率是桑生产的重要工作,但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笔者建立了一种根据家品种个体形体特征鉴别家品种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摄影设备获得每一个家品种个体的照片,再借助于"家品种识别专家系统软件V1.0"建立相应的形体特征图文数据库,然后将待鉴别家品种的形体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知品种的形体特征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分析,达到鉴别品种的目的。本文介绍了该软件设计的架构和用户界面,数据库建立的方法、形体特征图文数据库的内容以及该数据库在家品种鉴别中的应用。
杨元杰张庆芳陶涛姚新弟蔡玉根李建营钟伯雄
关键词:家蚕数据库
个体形体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鉴别家品种的真实性及检验种杂交率是桑生产的重要工作,但目前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实用的方法。研究发现,采用体视显微镜(解剖镜)放大观察蚁或1、2龄,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体颜色、斑纹、斑纹颜色和形状、体型等形体特征,这种形体特征与4、5龄大的形体特征不同,据此可研究建立根据形体特征鉴别家品种及检验种杂交率的方法。
钟伯雄李建营陶涛杨元杰蔡玉根张庆芳姚新弟洪波蒋继峰徐锞锋
关键词:家蚕品种杂交率检验蚁蚕小蚕
不同叶质饲育对种生产的影响
2001年
从收蚁开始,用三眼叶、偏老叶和正常叶(对照)饲育原苏5,试验表明:偏老叶区和三眼叶区各龄眠体重不及对照区;三眼叶区的茧质成绩和制种成绩好于对照区,并显著好于偏老叶区;三眠叶区的卵质极显著地好于其他各区。
陈息林戴璇颖
关键词:小蚕期桑叶质量原蚕饲育蚕种生产

相关作者

陈丽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淮阴区蚕桑站
研究主题:大蚕 小蚕期 小蚕 省力化 蚕茧
李建营
作品数:15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家蚕 蛋白质双向电泳 蛋白质 后部丝腺 双向电泳
杨元杰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蚁蚕 杂交率检验 小蚕期 家蚕 无损伤
钟伯雄
作品数:172被引量:411H指数:1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家蚕 转基因家蚕 腺细胞 家蚕丝 蛋白质
吴传华
作品数:73被引量:189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家蚕 抗菌肽 桑叶 延年益寿 彩色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