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4篇“ 小儿危重症“的相关文章
评价小儿危重症抢救中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价值
2024年
目的 评价分析小儿危重症抢救中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抢救治疗的80例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且均为重症肺炎患儿,应用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参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前组实施常规治疗干预,后组在前组基础上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围绕患儿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肺部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效果、血清因子指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观察组患儿肺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2.50%)明显高于参照组(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观察组血清因子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危重症抢救中,早期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能够较快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孙莹莹李存宇
关键词:小儿危重症血管活性药物
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标准心肺复苏护理对改善小儿危重症体征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标准心肺复苏护理对危重症患儿体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03例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均接受标准心肺复苏护理,观察组(52例)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标准心肺复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功能、氧合功能、基础体征、血气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态肺潮气容量(VT)、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1、2.871、2.285、12.300,P<0.05);观察组患儿动脉氧气含量(CaO_(2))、静脉氧气含量(CvO_(2))、氧合指数(P/F)高于对照组,呼吸指数(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7、2.098、3.018、2.801,P<0.05);观察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P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5、2.738、2.931、2.989,P<0.05);观察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O_(2))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_(2))、酸碱值(pH)、碳酸氢根(HCO_(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0、3.099、2.689、2.269,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7,P<0.05)。结论: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标准心肺复苏可有效改善心脏骤停危重症患儿的呼吸功能及氧合功能,对促进患儿基础体征、血气指标恢复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贾梦洁王云华张陆燕
关键词:小儿危重症心脏骤停便携式呼吸机
小儿危重症评分用于PICU重症肺炎患儿个体化护理中的实践价值
2024年
探究在PICU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将护理建立在小儿危重症评分上的护理模式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于PICU的重症肺炎患儿,将所选择的180例患儿以完全随机的方式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并相应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与基于小儿危重症评分的个体化护理方法。观察不同护理模式下患儿的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于护理后的各项护理安全评定结果都具有更高的水平(P<0.05);观察组的患儿在基于小儿危重症评分的个体化护理程序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得到了更为明显的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恢复速度更快(P<0.05)。结论 将护理建立在小儿危重症评分上的护理模式在提升PICU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临床护理能力上有更好的表现,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水平、改善小儿重症肺炎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护理工作对之进行重视。
张梦倩乔文平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小儿重症肺炎
PDW、MPV、Lac及小儿危重症评分对儿童脓毒性休克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乳酸(Lac)、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对儿童脓毒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该院儿童重症救护中心(PICU)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40例脓毒症患儿。根据患儿脓毒症是否进展为脓毒性休克,将这140例患儿分为脓毒症组(83例)与脓毒性休克组(5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的脓毒症进展为脓毒性休克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C反应蛋白(CRP)、Lac、MPV、血小板(PLT)等指标对脓毒性休克的预测效能。结果 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PLT、清蛋白、PDW、CRP、降钙素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组血清肌酐(Scr)、MPV、Lac均高于脓毒症组,PCSI评分低于脓毒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Scr、MPV、CRP、Lac是患儿的脓毒症进展为脓毒性休克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PV预测儿童脓毒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752,Lac次之,为0.707,但后者灵敏度最高,为82.46%,特异度为57.83%。结论 MPV是预测儿童脓毒性休克的有效指标,较PDW、CRP、Lac及PLT等传统指标更有优势。
陈锡龙岳世霞颜彬张太宁苏亚芳王卫凯
关键词: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儿童脓毒症
小儿危重症病例评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分析
2023年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初步分析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小儿危重症病例评分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度在某院儿科重症监护室中,接受治疗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三个小组:A组(评分>80分,30例),B组(评分在71-80分,30例)及C组(评分<70分,30例)。对比三组患者的死亡率、多次评分分值等。结果 A组死亡率为0%,B组死亡率为6.67%,C组死亡率为13.33%。A组的死亡率是三组中最低的,B组的死亡率低于C组。在多次评分分值中,小儿重症病例平方>90的患儿比重在不断增加,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在治疗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患儿时,发挥小儿危重症病例评分的作用,效果十分显著,临床应用价值也较显著。
杭玲王静静李翠芬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室
研究简易血浆置换治疗小儿危重症的护理
2023年
分析简易血浆置换治疗小儿危重症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本研究尝试将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小儿危重症病例共计2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组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分别纳入1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中11例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纳入观察组中11例患儿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纳入观察组中11例患儿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以焦虑(SAS量表评分)程度以及抑郁(SDS量表评分)程度为对比指标:在干预前,观察组SAS检出值VS对照组检出值为(53.58±1.27)分VS(53.66±1.28)分、SDS检出值VS对照组检出值为(53.65±1.35)分VS(53.55±1.59)分,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在干预后,观察组SAS检出值VS对照组检出值为(43.11±1.27)分VS(51.10±1.33)分、SDS检出值VS对照组检出值为(43.05±1.26)分VS(51.18±1.27)分,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以观察组更优。以血肿、感染、管路凝血等各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对比指标,观察组检出值VS对照组检出值为8.00%(2/25)VS45.45%(5/11),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以观察组更优。以护理满意率为对比指标,观察组检出值VS对照组检出值为100.00%(11/11)VS对照组63.64%(7/11),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以观察组更优。结论 小儿危重症临床治疗中采取简易血浆置换方法的效果确切,配合护理干预措施的积极落实能够改善患儿焦虑、抑郁程度,降低血浆置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费丹
关键词:小儿危重症护理
基于小儿危重症评分的个体化护理在PICU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基于小儿危重评分的个体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0月本院PICU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小儿危重症评分的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7 d后,观察组的SAI—治疗依从性评分、SF-36评分、NSN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小儿危重症评分的个体化护理在PICU重症肺炎患儿的应用价值较高,能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邓菁段莉薛珍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儿科重症监护室重症肺炎
小儿危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分离株分型分析
2022年
目的调查本院小儿危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分离菌株分型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1年12月本院PICU中11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RAPD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分型;采用DNAStar聚类分析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为3.42%,常见发烧、咳嗽/痰等症状,以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多见;共分离菌株47株,其中A型17株,B型11株,C型7株,D型1株,E型3株,F型7株,G型1株;同源分析结果显示,A型与B型的同源性为91%,D型与E型的同源性为83%。结论PICU患儿存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风险,多出现发烧、咳嗽/痰等临床症状,且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感染,PICU中存在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感染现象,与医院感染有关。
王静王媛媛穆燕莉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
观察小儿危重症传染患儿救治中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价值
2022年
研究小儿危重症传染患儿接受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3月~2021年3月小儿危重症传染患儿104例,开展本次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52例):常规护理干预;预防性护理干预组(52例):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护理2周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优良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护理前、护理2周后遵医依从性Frankl量表评分、小儿危重症评分。结果 预防性护理干预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7.68%、小儿危重症评分值(29.74±3.25)分,与参照组的23.08%、(41.28±5.16)分比较而言均更低(p<0.05)。预防性护理干预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优良率94.24%、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96.15%、Frankl量表评分值(3.75±0.08)分,与参照组的76.92%、78.85%、(2.53±0.23)分比较而言均更高(p<0.05)。结论 小儿危重症传染患儿接受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更有效地提高遵医依从性,降低小儿危重症评分,促使病情好转,避免发生不良风险事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刘意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干预小儿危重症满意度依从性
小儿危重症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在保证危重症患儿营养输注的前提下,合理调整营养成分和结构,根据患儿耐受性调整饮食,并针对以往肠内营养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大大降低了临床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也降低了治疗过程肠源性感染、肠道炎症疾病的发生。本文从肠内营养进行时机、营养类型、输注方式、喂养剂量、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探讨小儿危重症肠内营养的必要性,综述了小儿危重症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刘丽博
关键词:小儿危重症病肠内营养护理干预

相关作者

白科
作品数:47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并发 甲型流感 小儿危重症 血液滤过
刘成军
作品数:224被引量:712H指数:1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高氧 高氧肺损伤 肺损伤 新生大鼠
曾其毅
作品数:172被引量:829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脓毒症 儿童 线粒体 脓毒症大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林晓娟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并发 甲型流感 小儿危重症 小儿 重症
洪婕
作品数:26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血液净化技术 儿童 小儿危重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