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4篇“ 家庭寄养“的相关文章
小组工作介入家庭寄养孤残儿童抗逆力提升研究
伴随社会发展以及孤残儿童成长发展需要,我国传统福利机构内部的集中供养模式已无法适应孤残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双重需要,在这种供养模式下,传统福利机构逐渐显现出诸多弊端。家庭寄养模式发展迅速,打破了以往福利院的集中供养模式...
王迪
关键词:弱势群体抗逆力
我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需求研究
2024年
本文针对我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梳理家庭寄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家庭寄养在数量、分布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借鉴国内外社会工作介入家庭寄养的实践经验,提出社会工作可从寄养家庭选择与匹配、寄养儿童适应与心理健康支持、寄养家庭支持与监管等方面介入,以提升我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质量与效果。本文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欧云叶秀娟
关键词: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社会工作服务视角下家庭寄养模式本土化的路径探析
2024年
儿童福利社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家庭寄养模式方面的瓶颈问题。文章从社会工作服务视角出发,探讨家庭寄养模式在我国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并提出实践路径。首先,从微观、中观、宏观上分析了中国家庭寄养模式面临的挑战,包括寄养父母认知偏差、寄养过程执行不严谨、社会组织参与低、政策体制不健全等。然后,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提出家庭寄养模式的实践路径,包括帮助矫正认知偏差、评估寄养工作、促进社会参与、加强政策支持等。最后,对未来中国家庭寄养模式的发展进行了总结。
王心如
关键词:本土化
日本家庭寄养制度探析
2023年
日本家庭寄养制度始于1948年,随着二战后保护战争受害儿童事业的结束逐渐走向衰退。20世纪90年代后,受国际社会更加重视儿童权利以及日本国内虐待儿童成为社会问题的双重影响,政府在对需要保护的儿童实施社会养育时,确立了家庭寄养优先的原则。现行寄养家庭包括四个类型,其实施体制则由都道府县、儿童咨询所与各支援机构组成。近年来,日本的家庭寄养委托率虽然稳步提升,但进展依旧缓慢,存在着知名度不高、与“领养”混淆、民众成为寄养家庭的意向不高以及寄养家庭数量不足等问题。对此,日本政府从制度改革、扩大宣传、完善支援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之策。
江新兴常梦斐
关键词:寄养家庭儿童福利
家庭寄养儿童的需要逻辑与服务供给困境——基于嵌入性的视角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深入开展,寄养儿童的社会融合与发展成为家庭寄养政策的核心问题。基于实地调查,笔者通过梳理寄养儿童现实发展需要,并以嵌入性的研究视角,重点分析了家庭寄养服务满足寄养儿童需要的状况。研究发现,嵌入式供给与寄养儿童现实需要的不匹配,是导致寄养儿童发展需要未获满足的根本原因。要确立以需要为导向的寄养儿童融合发展的制度理念,通过政府主导来引领资源与服务供给要素的结构整合,营造包容性社会环境并重视寄养关系的重塑以提供精准的服务支持。
陈丽
关键词:家庭寄养寄养儿童嵌入性
社会工作视角下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模式分析
2023年
寄养家庭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自孤残儿童寄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以来,在关爱儿童健康成长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探索多种孤残儿童照料机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对推动我国整个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对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并探索了寄养家庭的亲子关系,从而帮助孤残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寄养家庭,并与寄养家庭成员实现良好互动,促进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最终能够顺利回归社会。
邢元梅
关键词:社会工作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儿童成长
儿童家庭寄养的理论透视与整合被引量:2
2022年
现代家庭寄养制度建立以来,围绕着“如何实现儿童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寄养儿童的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往研究从依恋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抗逆力理论等不同视角,对寄养儿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依恋理论强调依恋关系对儿童人格与社会发展的影响,生态系统理论揭示了儿童发展的系统网络结构,抗逆力理论聚焦于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性研究。通过对这三种视角的系统分析,本文提出寄养儿童融合发展的概念,并借助嵌入性理论,从制度嵌入、结构嵌入、关系嵌入的角度剖析寄养儿童融合发展差异的机理,以需要—供给分析逻辑建构一个整合性框架对儿童家庭寄养问题进行综合研判。
陈丽
关键词:家庭寄养寄养儿童嵌入性
美国加州儿童家庭寄养政策改革及启示
2022年
家庭寄养政策是儿童福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加州的家庭寄养政策改革建立在其儿童福利发展的停滞和不平等基础之上,是顺应地区儿童福利发展现状、弥补家庭寄养政策缺陷和满足儿童福利需求的新举措。改革强调儿童福利的需求导向,以促进儿童回归家庭和实现永久性为目标,设立多种类型的资源家庭满足儿童的家庭内需求,同时结合家庭外的机构和社区服务,形成了一套针对儿童乃至青年的家庭寄养系统。改革丰富了家庭寄养的政策内容,扩充了家庭寄养的政策对象,深化了家庭寄养的政策目标,促进了美国家庭寄养政策的理念转型,也给中国儿童福利的体系构建和家庭寄养的政策理念、服务提供等方面带来了启示。
樊丹迪
关键词:家庭寄养儿童福利
家庭寄养儿童社会融合的类型、问题与启示——以长三角地区N市为例
2022年
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变迁,家庭寄养儿童的社会融合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对N市三种寄养方式下儿童社会融合状况的测量和对23名个案及寄养家庭的深度访谈发现,参照寄养儿童在行为融合、空间融合、心理融合程度上的不同,结合儿童安置的情形,可将寄养儿童社会融合类型划分为融合型、适应型、悬浮型、边缘型和区隔型五种。家庭寄养儿童在社会融合方面存在差异,面临不同程度的发展障碍。为有效提高家庭寄养儿童的社会融合度,需要提高寄养转收养的政策投入,营造包容性的社会文化,加强对寄养家庭的支持,提高寄养匹配度,坚持发挥机构照顾的兜底作用。
陈丽
关键词:寄养儿童社会融合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创建家庭寄养的“行政+社工”双轨模式
2021年
“行政+社工”双轨模式由来2000年,成都市儿童福利院正式启动家庭寄养项目,选址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渥的大邑县三岔镇(现王泗镇),寄养家庭分布在3个行政村(社区),形成小聚居、大散居分布格局,除东西向横跨街镇的主干道外,互相之间以村道或村民自建道路相通。
杜润涛陈莉
关键词: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寄养家庭主干道

相关作者

冯立伟
作品数:17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市儿童福利院
研究主题:儿童福利院 孤残儿童 家庭寄养 儿童福利事业 儿童福利机构
曾凡林
作品数:48被引量:311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孤残儿童 寄养 儿童 家庭寄养 家庭教育
王晨光
作品数:9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儿童福利院
研究主题:孤残儿童 家庭寄养 儿童福利院 福利院 寄养家庭
金云霞
作品数:8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儿童福利院
研究主题:孤残儿童 家庭寄养 农村 农村家庭 测验结果分析
马利峰
作品数:26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大规模侵权 孤残儿童 家庭寄养 不作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