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00篇“ 宪法修正“的相关文章
不可撤销的修正案:内战前夕美国国会制定的《科文宪法修正案》
2023年
美国内战爆发前夕,面对下南部蓄奴州脱离联邦造成的联邦分裂危机,在妥协派国会议员的呼吁下,第36届国会第2次会议闭幕前一周,联邦国会匆忙通过了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承诺永久维护蓄奴州的奴隶制。该条修正案规定:禁止未来制定任何宪法修正案授权国会废除或干涉各州的内部制度,包括奴隶制度[《国会议事录,第36届国会第2次会议》(CONG.GLOBE,36TH CONG.,2D SESS),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国会议事录办公室1861年版,第1236页]。这种规定意味着这条修正案永远不得撤销。
代素娟
关键词:宪法修正案美国国会奴隶制度国会议员内战
论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中依宪治国的演进
2022年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尽管在现行宪法制定之初并没有“依宪治国”的提法,但现行宪法的实施都贯穿着依宪治国精神,现行宪法制定实施以来的五次修正案则具体展现了依宪治国的演进过程。这种演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宪法原则的拓展、宪法规范的优化和保障制度的完善。宪法内容的日臻科学和宪法地位的不断提升,都为依宪治国奠定坚实基础。现行宪法的修改一方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总结和规范升华。
李炳辉
关键词:宪法修正案依宪治国宪法权威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宪法规范构成——以2018年宪法修正案文本为中心被引量:1
2022年
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华民族”概念明确载入宪法以后,就与宪法中的其他民族规范条款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宪法民族规范体系。但是这种规范体系不应当停留在杂乱无章的状态。对于宪法文本中的民族规范条款,有必要从法学意义上对其进行细致研究和科学阐发。通过规范分析方法不难发现,我国宪法文本中的民族概念在关系层级上,具有整体性指向和部分性指向的特征。这种规范特征的设定,从深层结构上又分别受到“多元一体的民族关系结构”(旧传统)和“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结构”(新传统)的影响。我国宪法文本之所以穿插两种新旧传统,意在兼顾传统与现代,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关系格局中发展和滋养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无疑体现了新中国的立宪者在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方面的一种深度思考和长远考虑。
熊文钊王楚克
关键词: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我国宪法文本之“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述嬗变及内在逻辑——以五次宪法修正案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致力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注重将“中国式现代化”适时引入宪法文本,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明确其重要地位。宪法文本载明的宪法规范是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既体现国家意志,又对其他法律起到示范作用。自1982年我国现行宪法制定以来,一共进行过五次修改,形成了五个宪法修正案,其中每个宪法修正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述均有所调整,主要体现在内涵扩充、逻辑调整、语词增删、领域增加等方面,这种表述嬗变深刻体现了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的统一、直接表述修改和间接表述修改的统一、宪法规范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蕴含了社会主义宪法是充分反映人民意志的好宪法的理论逻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同向同行的实践逻辑。在宪法修改过程中对宪法文本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述进行调整,既有助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也有助于保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李芳王丹竹
关键词:宪法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宪法修正案技术的反思与重述被引量:3
2021年
1988年以来,我国的修宪方式一直被称为宪法修正案技术,却常被质疑为名不副实。其原因在于,我国宪法修正案不像美国宪法修正案那样“保持宪法原文不变”。事实上,中美两国采取宪法修正案技术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宪法秩序的稳定,而不是为了保持宪法原文的不变。宪法修正案技术的实质就在于,它代表了一种对宪法秩序影响较小的低强度修宪方式。尽管我国宪法修正案技术在实践形式上采取了一些独特的做法,如其通过方式不是“逐条表决”而是一揽子通过,其表述方式不是独立条款式的而是决议式的,然而,就本质而言,这些带有差异的实践形式只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为实现宪法稳定所采取的不同技术方案。多年的修宪实践证明,我国的宪法修正案技术是维护宪法稳定的重要手段,其对修宪内容在实质意义、结构形式以及效力范围上形成了明确的规范意义,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体现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修宪方式。
屠振宇
关键词:宪法修正案宪法稳定
宪法修正案模式的中国选择及其优化路径
通说认为我国现行宪法采用的修改方式为部分修改中的修正案,但我国运行的宪法修正案与美国创立的宪法修正案模式不甚相同,且在2004、2018年修宪后由于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颁布了宪法修正文本,似乎加剧了我国传统意义上宪法修正案...
杨自意
关键词:宪法修改法律适用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监察体制改革探究--从宪法修正案、监察法实施的角度被引量:2
2020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其特定的涵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使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科学完备,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和宪法支撑;《监察法》实施,实现对于国家公职人员的“全覆盖”、使国家惩治腐败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王文惠
关键词:宪法修正案
宪法修正案草案被判定合宪,俄修宪还剩最后一关
2020年
2020年3月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俄联邦宪法修正案草案。16日,俄罗斯宪法法院在官方网站公布判定,俄联邦宪法修正案草案内容符合联邦宪法。2020年伊始,俄罗斯政坛出现重大变化,普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修宪倡议,俄新一届政府完成组建。其中,修宪倡议引发了外界对2024年普京本届总统任期结束后俄政局走向的猜测。
赵萌
关键词:修正案草案联邦宪法修宪政局走向总统任期合宪
我国宪法修正案第三十六条的规范含义被引量:4
2019年
我国宪法修正案第三十六条蕴含着丰富的规范解释的空间。"最本质特征"这一论断融合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与宪法第五条政党守法义务、第三十三条人权条款共同构成完整的宪法价值体系,从而赋予该条款以实质正当性,与"七五宪法""七八宪法"正文中"党的领导"条款形成本质差异。宪法修正案第三十六条还完善了我国宪法的政党制度。国家根本制度和党的领导权具有本质同一性,意味着党的内部组织制度同样应受到宪法和法律规范。在党政融合的机构改革背景下,通过对宪法修正案第三十六条的解释,可以为扩张解释行政诉讼法提供宪法基础,将从事社会管理职能的党内机构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焦洪昌江溯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
中共党史视野下的宪法修正被引量:1
2019年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与时俱进地体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的有机统一,就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根本法的形式给出了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从现实的宪法走向理想的宪法,首先需要尊重历史的宪法,坚守宪法文本的核心原则。
包金运万金鹏
关键词:党史宪法修正案

相关作者

周德军
作品数:87被引量:215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教育视野 通识 民工荒 通识教育 课程教学改革
马新福
作品数:38被引量:266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公民养老权 社会主义法治 劳动权 人权 人民调解
黄永维
作品数:19被引量:15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研究主题:司法解释 减刑 减刑假释 假释制度 行政审判工作
盛鹏
作品数:6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研究主题:以人为本 法治建设 法治 法律信仰 法律品格
刘柏纯
作品数:21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疑罪 刑事责任 刑事司法 司法公正 量刑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