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1篇“ 室管膜下“的相关文章
- 超微血流成像在新生儿室管膜下疾病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对新生儿颅脑室管膜下疾病(出血及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新生儿颅脑,将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处室管膜下出现强回声团或囊性回声标记为阳性指标,将患儿分为三组:正常组、强回声组和囊肿组,分别应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观测新生儿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处室管膜区的血流情况,并对病变组(强回声组和囊肿组)进行动态观察以明确诊断并随访。结果观察正常组30例患儿,室管膜下围绕脑室可见星点状及带状血流信号,血流信号丰富程度随侧脑室及脉络丛强回声增多而增丰;强回声组18例,其强回声与脉络丛回声相似,16例(16/18)超微血流成像显示此区域可以见丰富血流信号,其血流信号与脉络丛显示相似,并且其血流在室管膜下与远端脉络丛相连,其中2例(2/18)强回声内部未探及血流信号,后期随访转为囊状回声;囊肿组11例,室管膜下囊肿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囊肿周边随强回声团增加其血流显示更丰富,8例(8/17)囊肿内可见血流信号。结论超微血流成像可明确室管膜下区早期病变性质,可以动态观测疾病进展及推测预后,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或许此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室管膜下出血诊断的金标准。
- 何学森赵颖涂常清李志菊黄晏珊曾淑娟凌思卓
- 关键词:血流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
- 弥漫播散性室管膜下生殖细胞瘤1例
- 2024年
- 患者男,29岁,视物成双伴视力下降半年,头痛伴双眼胀痛1月余,头痛加重2周,1周前非喷射性呕吐1次,无发热;既往体健。专科检查:双眼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迟钝,上视不能,左眼外展不及边,双眼视乳头水肿。实验室检查: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55 mIU/ml。腰椎穿刺提示脑脊液压力>300 mmH_(2)O。
- 梁雨昕许惠娟王雅杰张苗卢洁
- 关键词:生殖细胞瘤室管膜磁共振成像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室管膜下囊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室管膜下囊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医院的24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磁共振成像(MRI)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室管膜下囊肿的检出率,并以MRI为金标准,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室管膜下囊肿的临床价值。结果245例新生儿经MRI检出室管膜下囊肿25例,检出率为10.20%(25/24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室管膜下囊肿24例,检出率为9.80%(24/245);以MRI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室管膜下囊肿的灵敏度为92.00%(23/25)、特异度为99.55%(219/220)、准确度为98.78%(242/245)、阳性预测值为95.83%(23/24)、阴性预测值为99.10%(219/221);典型的室管膜下囊肿在冠状面检查中可见侧脑室前下方、旁矢状面检查中丘脑尾状核沟内存在单个或多个小囊肿,囊壁菲薄,多个小囊肿成像葡萄串状或蜂窝状。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室管膜下囊肿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且操作简单、重复性强。
- 段训华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
- 室管膜下瘤临床病理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瘤(subependymoma,SE)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E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成簇细胞增生组成,嵌入胶质细胞突起的致密纤维基质中,可见稀疏区、密集区,有大的无细胞区,偶见轻微的假菊形团结构及小灶出血,均见微囊形成。肿瘤边界清楚,瘤细胞多呈裸核,大小一致,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温和、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核仁,无明显核分裂象及坏死。例4、例5微囊结构显著。例3、5局部见玻璃样变性的血管及钙化。免疫组化示6例SE肿瘤细胞中GFAP、S-100呈弥漫阳性,Olig-2、CD34、P53、IDH1、NeuN阴性,2例ATRX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1%。结论SE少见,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该肿瘤虽属WHO1级,但可复发,应对其进行长期密切随访。
- 李金燕陈小明张宇
- 关键词:室管膜下瘤临床病理
- 8例室管膜下瘤MRI表现
- 2023年
- 目的观察室管膜下瘤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观察平扫及增强MRI表现。结果8例均为单发室管膜下瘤,病灶位于右侧侧脑室(RLV)前部近室间孔区5例、左侧侧脑室前部近室间孔区域2例、RLV颞角1例;4例呈规则卵圆形、4例为边缘呈分叶状的类圆形,边界均清晰,最大径21~47 mm,平均33 mm;MRI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等-低信号,病灶内部均可见散在分布微囊;2例伴脑积水;增强后3例病灶无强化,2例呈局灶性轻度强化、3例“花心样”明显强化。结论室管膜下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 刘芳贾龙威何冰段崇锋刘学军
- 关键词:脑肿瘤磁共振成像
-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致梗阻性脑积水1例
- 2023年
-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由TSC1基因和TSC2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皮肤综合征[1],发病率1/6 000~1/10 000,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还可累及眼睛、心脏、肾脏、骨骼和肺部[2]。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EGA)是结节性硬化症的一种神经病理学特征。SEGA主要在Monro孔附近,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但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包括梗阻性脑积水[3]。
- 赵建杰李朝阳
-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梗阻性脑积水病理学化脓性脑膜炎
- 结节性硬化合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及文献复习
- 2023年
-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纤维血管瘤和不同器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发性肿瘤为特征。TS患儿存在3种类型的脑部病变:皮质结节、室管膜下结节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EGA)。本文报道的2例SEGA患儿病灶位于脑室体部孟氏孔附近,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SEGA;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GFAP(+),Olig2(-),Ki671%(+)。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随访至今均无癫痫发作,预后良好。
- 杨少波赵杰
-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星形细胞瘤外科手术
- 青海地区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形成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青海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SEC)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313例,均经头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室管膜下囊肿83例为病例组,其余无室管膜下囊肿的新生儿230例为对照组。并对不同海拔地区的患儿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海拔地区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检出率为19.8%,中海拔地区室管膜下囊肿检出率为29.7%,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对照组新生儿孕周(38.70±1.32)周,病例组新生儿孕周(38.66±1.38)周,两组新生儿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8)。对照组新生儿体重(3 182.30±444.47)g,病例组新生儿体重(3 162.41±504.09)g,两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6)。结论:本研究的各项观察指标与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发生无显著关系;本研究中高海拔地区室管膜下囊肿检出率大于国内外文献报道,需进一步进行多中心研究,并完善随访机制。
- 常虹金鹿祁学清邱晓莉
- 关键词:新生儿超声
- 颅内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颅内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SEER数据库,应用SEER*Stat v8.4.0软件提取数据,采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颅内室管膜下瘤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共筛选出56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高发年龄段在40~59岁(49.21%),其次是≥60岁(31.11%),≤39岁的病人占19.68%;男性多见,男女比为3.3:1;肿瘤多位于脑室(60.11%),其次是(30.58%);多数病人采取手术治疗(64.15%),1/3的病人采用保守治疗;很少采用放疗(4.22%);绝大多数为单发肿瘤(96.84%);预后多良好,随访5年,存活病人占比达96.31%,病死率只有3.69%。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治疗方法不是病人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室管膜下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预后多良好。
- 文朋杨开华丁乔
- 关键词:预后影响因素
- 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 2022年
-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室管膜下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在26例室管膜下瘤患者中,男15例,女11例,男女之比约为1.3∶1;发病年龄27-66岁,中位年龄44岁。24例(92.3%)肿瘤位于颅内(22例位于脑室,2例位于脑实质),余2例位于颈髓。颅内肿瘤最大径为2.1-8.1cm,平均3.4cm;颈髓内为长条形肿块,长径分别为6.1cm和8.0cm。磁共振成像(MRI)呈团块状影,61.5%(16/26)的肿瘤界限清,多为长T_(1)长T_(2)信号(75.0%,12/16)。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65.4%,17/26)、头晕(30.4%,7/23),可伴视物不清或视力下降、恶心呕吐。26例均为手术切除标本,大体灰白、灰红色,切面灰白,质软至中,显微镜下低倍多呈分叶状,高倍主要表现为丰富胶质纤维基质背景中见簇状分布的细胞核,部分呈束状流水状排列,常伴微囊形成,细胞核小至中等大小,圆形或卵圆形,形态一致,核分裂罕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GFAP(100.0%,20/20),S-100蛋白(100.0%,20/20),部分表达NSE(66.7%,2/3),不表达EMA、Oligo-2、Syn、Neu-N、IDH1和AE1/AE3,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低(<5%)。临床神经外科医生均采用手术完整切除肿瘤。26例患者中18例获得随访结果,其中17例存活。结论室管膜下瘤是一种罕见但预后好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典型的MRI及组织学改变,结合免疫组化易于诊断并与其他低级别胶质肿瘤鉴别。
- 李韵霏高献争韩静杜倩李晟磊
- 关键词:室管膜下瘤影像病理预后
相关作者
- 张帝

- 作品数:18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 研究主题:室管膜下区 神经发生 脑梗死 多奈哌齐 脑梗死后
- 王建平

- 作品数:200被引量:835H指数:1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黄体酮 脑缺血再灌注 骨髓单个核细胞 雌二醇
- 韦力

- 作品数:88被引量:26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放射性脑损伤 小鼠 局部解剖学 海马 学习记忆
- 程敬亮

- 作品数:1,434被引量:5,051H指数:2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MRI表现 磁共振 MRI诊断
- 司银楚

- 作品数:224被引量:1,061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半夏泻心汤 脉诊 神经干细胞 大鼠前脑 成年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