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8篇“ 太阳系外行星“的相关文章
太阳系外行星探测技术概述
2024年
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以下简称行星)以来,行星探测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已探测到超过5500颗行星,其中包括类地行星、超级地球、气态巨行星及冰巨行星等多种类型。这些发现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自身周围环境和宇宙的认知,为理解行星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宝贵的观测依据,也为寻找宜居行星和地生命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介绍行星探测的多种核心技术,包括原理和应用特点,旨在对比和分析不同探测方法的技术特征。通过分析多种探测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为行星探测研究提供了实践参考和发展趋势展望。
赵刚赵斐刘玉娟
关键词:太阳系外行星波长定标测光技术
太阳系外行星探测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太阳系外行星作为研究恒星演化重要的天体和探索生命起源的基础,多年来一直是天文学前沿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发展出近10种行星的探测方法。随着天文观测设备探测精度越来越高,自1992年至今,已发现4000余颗行星。近几年天基天文观测手段日趋成熟,探测行星的精度与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并带动着更多地基行星探测项目开展。继目前最成功的太阳系外行星探测卫星开普勒(Kepler)之后,2018年4月TESS卫星成功发射,全球各地大量天文学家和地基光学望远镜设备纷纷加入太阳系外行星后随测光和光谱观测中,行星探测研究迎来了"黄金时代"。介绍了目前行星的探测方法和代表性探测项目,综述了类地行星、气态巨行星的探测研究现状和演化理论,并对未来5~10年内行星探测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王佳琪王汇娟王炜刘玉娟刘玉娟姜晓军
关键词:太阳系外行星光谱观测
太阳系外行星全区域高对比度成像设计与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20年
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直接成像探测极具挑战性。在可见光短波段,行星信号主要来自恒星经由行星大气的反射光,两者对比度在10^-10量级,导致微弱的行星光被淹没。因此,有效抑制来自恒星的强光是实现类地行星探测的关键。提出了基于光瞳振幅调制和相位校正的技术方案,以实现全区域高对比度成像。针对上述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说明其可行性及潜在性能。数值模拟基于点扩散函数的能量分布,评价统的目标成像对比度,并采用随机并行梯度下降迭代算法进行优化,最终成像对比度在360°全区域内达到10-10量级。研究表明,该方案有望用于未来空间类地行星直接成像探测。
沈宇樑窦江培
关键词:太阳系外行星类地行星直接成像高对比度数值模拟优化算法
飞马座51b:引领太阳系外行星研究领域变革的行星被引量:1
2020年
飞马座51b是第一颗被证实的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转的太阳系外行星.它的发现开创了一个新的天文学研究领域.经过25年的发展,太阳系外行星研究在国际上已经成为天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各个国家都在此研究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我们在这里简要介绍飞马座51b的发现历史,以及此发现激起的行星形成理论和行星探测领域的变革.
马波余聪
关键词:太阳系外行星飞马座类太阳恒星行星探测行星形成天文学研究
太阳系外行星的借尸还魂
2019年
行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科学家们正在从白矮星身上寻找证据。因其在已知生命演化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对于研究太阳系外行星来说,寻找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寻找其他行星上的水目前仍是一项进行中的挑战。近十年来,在行星被白矮星瓦解和吞噬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它们的成分进行了探测。由于重元素很快就会下沉到它们富含氢和氨的表面之下,在白矮星上探测到的任何金属(除了氢和氮之的所有元素)都必定来自落到它之上的行星残骸。得益于这个过程,相比于地球内部的成分,天文学家对死亡太阳系外行星的内部有了更多的了解。
谢懿(编译)
关键词:太阳系外行星白矮星生命演化地球内部重元素找水
IAU100-太阳系外行星世界命名-Ⅱ活动介绍
2019年
2019年是国际天文联合会(IAU)成立100周年,为纪念人类探索宇宙的这段不平凡的百年历程,全球将开展列的天文科技科普活动(注:关于IAU100活动,可参见:https://www.iau-100.org)。
曹晨陈若颖
关键词:太阳系外行星科普活动天文宇宙
寻找太阳系外行星——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简析被引量:2
2019年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3位天文学家——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们在宇宙演化理论和太阳系外行星(行星)发现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本文评述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发现太阳系外行星的成果,简述行星研究的最新进展,展示行星的多样性及其对经典太阳系形成模型的挑战,探讨宜居行星的条件,并展望生命探测。
胡永云
关键词:太阳系外行星行星科学
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简析被引量:1
2019年
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 3位科学家分享了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对宇宙学和行星的发现做出的贡献。介绍了Mayor和Queloz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学术经历,简述了行星领域的发展及现状,解读了太阳系外行星首次发现的科学意义,论述了视向速度法探测行星的原理和发展过程,介绍了该领域在中国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马波
关键词:诺贝尔物理学奖太阳系外行星宇宙学
太阳系外行星拥有卫星吗?
2018年
我们太阳系坐拥至少180颗卫星。现在天文学家已经开始寻找其他行星统中的卫星。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架小望远镜正睁大眼睛紧盯天空。在南极的冰原上,有一架更大的望远镜也在凝视着同一片天区。它们都隶属于一项国际合作,旨在发现太阳系的第一颗卫星。
谢懿(编译)
关键词:太阳系外行星卫星行星系统天文学家望远镜
太阳系外行星探测的机遇和挑战
太阳系外行星探测是目前天文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地基大口径望远镜和空间天文卫星都将探测行星作为其核心科学目标。其最终目标是搜寻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通过刻画行星大气特征确认生命特征信号,进而解答"人类在宇宙中是否孤...
朱永田
关键词:太阳系外行星类地行星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季江徽
作品数:84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研究主题: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 系外行星 深空探测 天体力学
谢基伟
作品数:24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系外行星 太阳系外行星 行星 太阳系外 双星系统
刘玉娟
作品数:8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研究主题:太阳系外行星 太阳系外 行星探测 波长定标 光谱分析
刘林
作品数:227被引量:565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天体力学 共线平动点 限制性三体问题 精密定轨 太阳系
窦江培
作品数:46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高对比度 星冕 成像 系外行星 太阳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