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8篇“ 多发性息肉“的相关文章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在治疗大肠多发性息肉中的疗效分析
2024年
探讨和分析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在治疗大肠多发性息肉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大肠多发性息肉患者随机分成参考组与研究组,分别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手术进镜、退镜、总操作时间均显著更短,术后恢复时间更短;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参考组;此外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参考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多发性息肉,不但手术效率更高术后恢复更快,而且也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吴勇刚
关键词:疗效
胃底腺多发性息肉的临床及发病机制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胃底腺多发性息肉的临床特征,探索胃底腺多发性息肉发病机制。[方法]收集胃底腺多发性息肉>10个的患者132例,排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幼年性息肉病、Peutz-Jgehers综合征及胃增生性息肉。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饮食习惯、合并疾病及用药情况;对其中37例患者的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OX-2、胃泌素、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32例中89%为女性、中年居多,息肉数目最多为≥100个。37例胃底腺多发性息肉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率为100%、其中强表达占51.4%(19例),胃泌素表达阳性率为16.2%(6例),Ki-67表达阳性率为13.5%(5例)。[结论]胃底腺多发性息肉以中年女性为主,息肉组织中COX-2高表达,提示COX-2抑制剂可在预防胃底腺多发性息肉反复增生中具有一定作用。
曹佳馨年媛媛李慧艳刘晓芳孟宪梅韩磊姚晓茹
关键词:环氧化酶-2胃泌素KI-67
神经纤维瘤病1型合并直肠癌及结肠多发性息肉1例
2021年
患者老年男性,66岁,因“大便性状改变3月”入院。入院后查体:颈部、躯干、四肢皮肤可见弥漫分布的大小不等直径约(-3cm)皮下结节,呈粉红色,软瘤固定或有蒂,触之无痛,柔软而有弹性。后背及躯干可见大小形状不一,界限清楚、光滑不凸起的咖啡色斑块—牛奶咖啡斑。右上肢前臂可见一直径约5×3cm大小肿物,边界清,质韧,活动度可,触之无压痛。行相关辅助检查后诊断为神经纤维瘤病1型合并直肠癌及结肠多发性息肉
龙杰李正旺李贺
关键词:直肠癌结肠多发性息肉
半夏泻心汤治疗结直肠多发性息肉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后肠道屏障功能改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结直肠多发性息肉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监测外周静脉血中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细菌内毒素三项指标变化,评估肠粘膜屏障功能变化情况,并探索加减半夏泻心汤改善术后临床症状的...
袁盛兰
关键词:内镜下粘膜切除术肠粘膜屏障加减半夏泻心汤
少见胃多发性息肉伴严重贫血内镜治疗一例报告
<正>患者,男性,50岁,因'上腹胀、嗳气半年'于2016.5入院.。患者以反复上腹胀、嗳气为主症,伴乏力,无反酸,无黑便,无腹痛,无恶心呕吐,进食好,无消瘦。入院前(2016.4)曾在外院第一次查胃镜发现全胃多发性息肉...
孙聪丁静王玲玲李江波
关键词:息肉摘除术对症支持治疗大便隐血胃息肉
文献传递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患者多发性息肉的分布、生长和临床转归规律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归纳总结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JS)患者多发性息肉的分布、生长与临床转归规律,为临床合理诊治PJS患者消化道息肉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4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17例PJS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患者息肉分布、生长规律,临床症状,以及临床转归。16例本次入院前未行息肉切除患者全部完成全消化道气囊辅助内镜检查。将消化道分为食管和胃、小肠(近段、中段、远段)、结直肠5部分。计数消化道各部位内镜下切除所有最大径≥1 cm的息肉。结果PJS患者首次出现临床症状的平均年龄为(13.7±7.9)岁,首次发现息肉的平均年龄为(15.7±8.5)岁,首次行开腹手术的平均年龄为(16.5±7.4)岁。217例PJS患者中腺瘤性息肉10例。息肉癌变7例,息肉癌变者的平均年龄为(27.0±10.5)岁,6例年龄在30岁以上。16例本次入院前未行息肉切除的患者共计检出小肠息肉数量79枚(错构瘤性息肉76枚,腺瘤性息肉2枚,炎性息肉1枚),其中近段38枚,中段34枚,远段7枚;结直肠41枚(全部为腺瘤性息肉),胃息肉7枚(全部为腺瘤性息肉)。结论PJS患者消化道息肉的常见部位依次为小肠、结直肠和胃。PJS患者多于青少年期起病,而息肉癌变发生于成年后。尽早内镜下切除PJS患者的消化道息肉,有助于降低其开腹手术率和息肉癌变发生率。
张卓超李白荣李欣宁守斌毛高平张亚飞步晓华唐杰朱鸣金晓维
关键词:PEUTZ-JEGHERS综合征息肉胃肠道
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并发气管狭窄及多发性息肉病人术后护理及效果探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并发气管狭窄及多发性息肉病人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6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并发气管狭窄及多发性息肉病人,通过对病人环境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气管切口护理、气道湿化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及吸痰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后,缩短其留置气管套管时间,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6例气管切开病人均成功拔管,其中1例再次出现息肉行第二次行气管息肉切除及气管重建术,余均可在3周内成功拔管。拔管后3 d^5 d切口基本愈合。[结论]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并发气管狭窄及多发性息肉病人实施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病人的复发率,改善病人的不良心理情绪,缩短气管切开套管留置时间,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人取得良好预后,提高病人的临床护理满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周雪芬
关键词:颅脑外伤气管狭窄多发性息肉气管切开
结、直肠多发性息肉伴乙状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物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一例
结直肠多发性息肉伴乙状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物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多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多数为单发。因此,患者出现便次增多、粘液血便、脱出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一但确诊应立即手术根治切除,如有恶变倾向应辅助化疗,术后定期随访以防复...
李喜财李鹏飞高鹏
胃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的护理一例
2015年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3岁。2013年8月因"反复上腹痛5年,体检发现胃肠多发息肉5个月余"以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PJS)收入我科。其父亲患有"PJS",患者于18年前因"肠套叠"行"肠切除术";2013年3月在我院行胃肠多发息肉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胃窦黏膜炎性息肉,乙状结肠黏膜黑斑息肉,回盲瓣黏膜炎性息肉
张扬李丽于凌燕于劲
关键词:胃镜腹腔镜护理
消化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的病理机制和表现及治疗被引量:3
2015年
消化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PJS)是一种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病因可能与肝激酶B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和p53基因密切相关。PJS除了消化道息肉可能发生恶变之外,还可伴发其他肿瘤。皮肤黏膜黑色素斑是PJS独有的特征,患者常常首诊于口腔科,其治疗方式有手术切除、冷冻、磨皮、电干燥和激光等,而息肉则以手术切除为主。PJS的癌变率较高,应尽早治疗并定期监测预防癌变。
汤艳杰石晶武云霞
关键词:色素沉着癌变

相关作者

陆华生
作品数:70被引量:16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微探头 内镜 金属钛夹 食管癌 消化道出血
罗学宏
作品数:513被引量:30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研究主题:老年人 老人 糖尿病 误诊 腹痛
潘星灿
作品数:17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鞍山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黑色素斑 多发性息肉 综合征 色素斑 克氏综合征
于恩达
作品数:166被引量:937H指数:1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结肠 结直肠癌 结肠镜 腺瘤息肉病
王志勇
作品数:76被引量:186H指数:7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内镜 胃出口恶性梗阻 金属支架 内镜诊治 内镜下硬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