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6篇“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相关文章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8~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患者46例(46只眼)钝挫伤引起的睫状体脱离患者的UBM检查资料,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整理。结果46例(46只眼)患者均诊断为睫状体脱离,其中28例(28只眼)为睫状体与巩膜间连续裂隙样脱离,18例(18只眼)可明确查到离断口,为睫状体上腔与前房完全相通。结论UBM能明确显示睫状体脱离范围、大小及伴随的其它病变,是目前诊断钝挫伤致睫状体脱离最直观的检查仪器。
- 陈小玉王岩
-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外伤睫状体脱离
- 巩膜瓣间断缝合法对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复位效果及散光程度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巩膜瓣间断缝合法对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复位效果及散光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68例(68眼)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巩膜瓣间断缝合法,对照组采用巩膜瓣连续缝合法,观察至术后30d。比较两组睫状体脱离复位情况、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散光度。结果术后复查UBM可见两组患者脱离睫状体均复位成功;手术前后两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对照组视力[(0.48±0.15)、(0.42±0.11)]、眼压[(16.25±2.11)mmHg、(15.37±2.09)mmHg]及前房深度[(2.40±0.71)mm、(2.31±0.68)mm]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散光度[(0.96±0.38)D]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中才有巩膜瓣间断缝合法或连续缝合法均能够复位睫状体,促使眼压升高,改善患者视力及前房深度,但间断缝合法治疗患者术后散光程度更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曹晋胡新苗马宝宝
- 关键词:外伤性睫状体脱离
-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治疗观察
- 2021年
- 目的:以期通过对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研究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眼部外伤导致的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28例28眼,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等检查确定了睫状体脱离的部位和范围,给与了药物治疗,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行手术治疗.结果:7例患者通过保守医学药物治疗得到了治愈,19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1次成功,2例患者2次治疗成功;出院后随访2-6个月,UBM显示所有患者眼部睫状体成功的复位;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以及视网膜的水肿程度等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睫状体脱离在眼部外伤后多见,常伴有持续性的低眼压及严重视力损害,UBM的详细检查对于睫状体脱离的早期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在医院确诊后及时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药物治疗被证实无效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功能;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是一种临床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 曲建军翟迟臧博
- 关键词: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超声生物显微镜
-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两种巩膜瓣缝合方法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巩膜瓣缝合方法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唐山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外伤性睫状体脱离25例(25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3例,采用巩膜瓣间断缝合方法;对照组,12例,采用巩膜瓣连续缝合法,对比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散光情况。结果:术后1周UBM检查,两组睫状体脱离均复位且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眼压、视力和前房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周和1个月散光为(1.25±0.56)D和(0.78±0.55)D,低于对照组的(2.10±0.64)D和(2.51±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0,0.075;P=0.002,0.016)。结论:巩膜瓣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法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均可有效复位睫状体,间断缝合法能更好的避免术后大度数散光的发生。
- 刘晨伟廖奇志
- 关键词:眼损伤巩膜睫状体脱离
- 改良连续单直针缝合法治疗早期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疗效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改良的连续单直针缝合法治疗早期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17-07/2018-05收治的外伤所致睫状体脱离伴黄斑水肿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确定睫状体脱离的部位和范围,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观察黄斑水肿情况。在眼球密闭状态下使用改良连续单直针缝合法进行缝合修复,同时滴用扩瞳剂和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控制炎症。术后检测眼压、视力,UBM观察睫状体复位情况,OCT观察黄斑水肿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睫状体脱离基本复位。20眼眼压提高到9~21mmHg,3眼仍低于5mmHg。23眼矫正视力均有提高,2眼视力不提高。黄斑水肿减轻或消退。结论:改良连续单直针缝合法是在玻璃体腔及前房密闭的情况下连续单直针缝合睫状体,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汤澎赵娟张小梅杨光
- 关键词:外伤性睫状体脱离
-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复位术及并发症处理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外伤性睫状体脱离16例(16眼),经前房角镜检查精确定位断离口后,行睫状体脱离复位缝合术。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术后视力提高者11例(68.75%)。术后眼压较术前升高(F=12.31,P〈0.05)。总体眼压术后1周趋于稳定,与术后1个月及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2,P=0.30)。术后3个月UBM检查睫状体脱离全部复位。结论睫状体脱离复位缝合术是治疗睫状体脱离安全有效的手段。UBM和前房角镜检查可准确的诊断并定位睫状体断离位置,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
- 张歆梁四妥赵华杨艳赵青亚
- 关键词:睫状体脱离外伤性并发症
-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
-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形态改变,探讨其影像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外伤睫状体脱离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对UBM声像进行分析。结果 30例睫状体脱离患者中,所有睫状体脱离均为360度全周脱离,而非某一...
- 夏蕾
- 文献传递
- UBM和前节OCT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对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声像特点及眼前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的图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二者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45只眼)因眼外伤所致睫状体脱离的无检查禁忌患者分别行UBM及眼前节OCT检查并对其图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UBM及眼前节OCT均能明确显示睫状体脱离范围、大小及伴随的其它病变。结论 UBM及眼前节OCT均可准确诊断外伤性睫状体脱离,但其二者均有其优劣势,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对比选择可为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做出明确诊断。
- 许建锋国媛媛张晓娜高蓓蓓赵云路璐王运昌
-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睫状体脱离
-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内路缝合复位术一例被引量:1
- 2017年
- 睫状体脱离是眼球挫伤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睫状体的纵行肌与巩膜壁的分离。睫状体脱离可致持续性低眼压、视力下降、浅前房、角膜内皮皱褶及囊样黄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而睫状体缝合复位术能较好地改善顽固性低眼压和保护患者视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贵森宋立新
- 关键词:睫状体脱离外伤性缝合术
-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眼科收治的外伤性睫状体脱离11例(11眼),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表现及治疗效果。以UBM确定睫状体脱离的部位和范围,据此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并确定手术范围。结果 11例治疗前平均眼压为:(7.69±0.88)mm Hg。7例行睫状体缝合术者,术后第1天平均眼压为(23.79±7.53)mm Hg。4例保守治疗患者治疗后平均眼压为(16.10±2.05)mm Hg;治疗前后视力平均提高4行(国际标准视力表),前房加深,黄斑区水肿消退。结论 UBM对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术前诊断及术后观察都具有重要意义。术后眼压增高标志着眼内引流途径已关闭。适当选择治疗方式,效果良好。
- 罗丽华高立新
- 关键词:睫状体脱离外伤性复位手术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相关作者
- 胡竹林

- 作品数:298被引量:78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角膜内皮细胞 羊膜 恒河猴 手术 白内障
- 许建锋

- 作品数:3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邢台市眼科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生物 显微镜观察 超声生物显微镜 脉络膜黑色素瘤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
- 梁仲琪

- 作品数:20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
- 研究主题:激光光凝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 激光治疗 超声乳化手术 白内障小切口
- 徐贺玲

- 作品数:14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
- 研究主题:激光光凝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 激光
- 郁丽娟

- 作品数:37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唐山市眼科医院
- 研究主题:玻璃体切除 眼外伤 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 外伤性眼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