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224篇“ 复位内固定“的相关文章
-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要点
- 2024年
- 探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要点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80例患者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显著更短,满意度显著更高;术后VAS、SAS、SDS评分显著更低;研究组患者术后Constant评分、Insalat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 锁骨骨折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期间,完善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和高质量的生活。
- 杨培
- 关键词: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护理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双极脱位四例
- 2024年
-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例锁骨双极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7年6月—2022年6月,收治4例锁骨双极脱位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27~63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矿车挤压伤2例,交通事故伤1例,重物砸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7 d,平均5.0 d。胸锁关节脱位分型:GradeⅡ型1例,Ⅲ型3例;前脱位3例,后脱位1例。肩锁关节脱位分型:TossyⅡ型2例,Ⅲ型2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分别采用外踝锁定钛板、锁骨钩钢板固定。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根据Rockwood评分法评定,获优3例、良1例。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4例均于术后5~7个月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平均6个月;取出后无关节再脱位发生。结论锁骨双极脱位切开复位后,以外踝锁定钛板固定胸锁关节、锁骨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势,患者肩部功能恢复较好。
- 高培刚王兴存鲍红刚
- 关键词: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新鲜Lisfranc关节损伤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新鲜Lisfranc关节损伤治疗中引入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2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新鲜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足背侧的纵向切口进行手术,复位后应用钢板、螺钉固定内侧柱和中间柱,克氏针固定外侧柱。术后随访8个月,记录随访结果,比较手术前及末次随访足功能恢复情况[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例患者得到有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6周;术后77.78%的患者(35/45)切口愈合良好,有3例因第一跖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行跖跗关节融合术;术后6个月影像学评估结果显示39例获得解剖复位,解剖复位率为86.7%。术后末次随访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84.05±6.17)分,明显高于术前的(37.12±9.33)分,而VAS评分为(1.70±0.51)分,明显低于术前的(6.81±2.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3例发生内固定断裂,4例患者出现足背皮肤激惹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7/4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能够明确关节损伤的范围,解剖复位骨折脱位及可靠固定,是治疗新鲜Lisfranc关节损伤的有效方法。
- 边冲陈广南徐俊黄中岳张懿鸣周开锋殷潇凡谷辉杰
-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
- 两种骨折分型指导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基于综合法分型开放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与基于AO分型ORIF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90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45例采用基于综合法分型的ORIF(综合组),另外45例采用基于AO分型的ORIF(AO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综合组在切口总长度[(13.2±1.5)cm vs(13.8±1.0)cm,P=0.018]、术中失血量[(50.9±18.4)ml vs(63.8±17.6)ml,P<0.001]、住院时间[(13.4±3.6)d vs(16.2±5.6)d,P=0.006]均显著优于AO组。随访时间平均(18.5±4.6)个月。综合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AO组[(84.4±6.1)d vs(87.3±7.4)d,P=0.046]。随时间推移两组踝背伸-跖屈ROM、VAS评分、AOFA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综合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AO组(P<0.05)。影像方面,综合组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AO组[优/良/差,(17/22/6)例vs(12/16/17)例,P=0.029]。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踝穴高度、宽度、冠状角、矢状角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综合组踝穴高度[(23.2±2.5)mm vs(24.3±2.5)mm,P=0.044]、宽度[(39.9±2.3)mm vs(41.8±2.9)mm,P<0.001]、冠状角[(6.4±1.1)°vs(6.9±1.0)°,P=0.044]、矢状角[(13.0±1.3)°vs(13.7±1.6)°,P=0.030]均显著优于AO组。[结论]基于综合法分型的ORIF临床结果显著优于基于AO分型的ORIF,提示综合法分型指导ORIF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王智祥魏世隽蔡贤华
- 关键词:PILON骨折AO开放复位内固定
- 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闭合复位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持续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中的运动功能评分、稳定性评分、日常活动评分、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促进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马永福马进科
- 关键词:肱骨小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肘关节功能并发症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的疗效
- 2024年
- 探讨移位明显的肱骨小头冠状面剪切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9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冠状面肱骨小头骨折患儿的病例资料,共22例。根据内固定方式将患儿分为克氏针组和埋头钉组。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无克氏针脱落、石膏压疮等近期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肘关节Mayo评分、Quick-DASH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儿无骨不连、骨关节炎等并发症,埋头钉组有1例断裂钻头患儿,随访时功能好,无疼痛,有1例出现骨坏死,后期随访未见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克氏针固定组,有1例患儿肘关节屈曲轻度受限,和对侧相比约丢失7°。结论 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中短期随访疗效佳。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和加压埋头钉固定两种方法均可治疗肱骨小头冠状面剪切骨折,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 李成勋
- 关键词:肱骨小头骨折青少年切开复位内固定
- 保留锁骨上神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 2024年
- 目的探讨保留锁骨上神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54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锁骨上神经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研究组术中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对照组术中离断锁骨上神经。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区皮肤麻木程度和对日常生活影响情况,对比两组手术前后术区皮肤感觉障碍面积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6个月术区皮肤感觉障碍面积小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区麻木程度以及对日常生活影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锁骨中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保留锁骨上神经,具有减轻患者术后切口周围感觉障碍程度、更好改善术后肩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的优势。
- 蒲志超薛剑黄坤炳黄伟龙李献成钟柏林
- 关键词:锁骨中段骨折锁骨上神经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4年
- 此次研究分析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从我院2022.1-2023.6月期间选取出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踝关节评分功能均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不仅能够提升急病的治疗效果,还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建议率推广。
- 袁钰祺
-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检查护理基础上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情况及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治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生活质量指标、负性情绪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锻炼、饮食营养、生活规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不仅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围手术期指标恢复良好,且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和因疾病引起的负面情绪都得到了有效缓解.
- 晏重敏
- 关键词: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重症胸外伤
-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胸外伤(均以肋骨骨折为主)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行保守治疗)、观察组(3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中的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1 d、2 d、3 d,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症胸外伤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有效减轻疼痛,提升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张大伟张秀英
- 关键词: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重症胸外伤
相关作者
- 俞光荣

- 作品数:760被引量:6,593H指数:41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跟骨 生物力学
- 杨述华

- 作品数:1,752被引量:5,881H指数:30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骨肉瘤 手术治疗 关节镜 内固定
- 蒋协远

- 作品数:415被引量:3,128H指数:27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肘关节 骨折固定术 骨折 肱骨骨折 手术治疗
- 张英泽

- 作品数:1,259被引量:8,870H指数:3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骨折 流行病学 生物力学 骨折固定术 性别分布
- 杨云峰

- 作品数:353被引量:1,503H指数:2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 骨折 跟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