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43篇“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相关文章
儿童特发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伴肝浸润3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5年
1病例资料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我院)共收治3例特发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患儿,均为男性,均因发热就诊,我院门诊查EOS%均增高。例1予利巴韦林针和头孢美唑针输液期间出现全身散在红色风团样皮疹,无明显瘙痒,输液完毕后皮疹渐消退,体温反复;既往曾因“轻度腹痛”于当地医院检查腹部CT未见异常,解大便后腹痛缓解。例2首诊时发热伴全身散在红色皮疹,以颜面部和双上肢为著,伴皮肤瘙痒。例3因“间断发热8 d”就诊。3例患儿既往均健康,否认湿疹、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等病史,否认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史,否认生食食物史,否认饮用生水史。
王玲雅张慧杨佳丽张维溪
关键词:红色皮疹腹部CT病例报告
奥拉帕利致粒细胞增多性肺炎被引量:1
2024年
1例61岁男性前列腺癌、骨髓转移癌患者,经多种抗肿瘤方案效果不佳,予奥拉帕利治疗,病情稳定且耐受性良好。5个月后,患者出现低热、咳嗽、胸闷、气促状,实验室检查示粒细胞计数0.85×10^(9)/L、粒细胞0.08;胸部CT检查示双肺支气管炎伴左肺上叶舌段炎性改变。给予抗感染及扩张气管等药物治疗,状缓解不明显;胸部CT复查示左肺炎性改变范围稍扩大、增多,双肺间质性炎性改变及机化性改变;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测提示粒细胞增多。考虑可能为奥拉帕利引起的粒细胞增多性肺炎,停用奥拉帕利并予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1次/d和抗感染治疗。患者未再发热,咳嗽减轻,胸闷、气促状明显好转。1周后停用甲泼尼龙,但次日患者发热及呼吸道状加重。再次给予甲泼尼龙,患者未再发热,咳嗽、胸闷、气促状均明显好转。7 d后胸部CT复查示肺部间质性炎性改变明显好转。
孙红玲
关键词:肺炎嗜酸粒细胞甲泼尼龙
粒细胞增多性环状红斑1例
2024年
患者女性,64岁,全身环状红斑1个月余。皮肤科情况:全身多发大小不等的环状和半环状水肿性红斑,边缘色红,轻度隆起,红斑中心遗留淡褐色色素沉着,少量脱屑,表面无破溃、无萎缩。实验室检查:粒细胞比例19.9%,粒细胞数量2.05×10^(9)/L。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网篮状角化过度,棘细胞间轻度水肿,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粒细胞浸润。诊断:粒细胞增多性环状红斑(EAE)。
张肖雅徐晨琛崔炳南
关键词:环状红斑嗜酸粒细胞增多WELLS综合征
原发性高粒细胞增多2例报道
2024年
外周血粒细胞绝对计数大于0.5×10^(9) L^(-1)称为粒细胞增多,外周血粒细胞持续大于或等于1.5×10^(9) L^(-1)称为高粒细胞增多(HE),并常伴有组织器官损伤,依据引起粒细胞增多的原因HE可分为继发性、原发性、遗传性和特发性HE。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原发性HE患者,介绍其诊疗情况以进一步认识不同原因HE的区别,增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鉴别及诊治能力。
朱远琴吴金燕李招权
关键词: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寄生虫感染相关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寄生虫感染相关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EPD)的临床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寄生虫感染EPD患者25例的资料,根据国家寄生虫病卫生行业标准将其分为临床诊断组17例和确诊组8例,比较2组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指标,随访患者驱虫治疗的效果。结果临床诊断组外周血粒细胞(EOS)显著高于确诊组,EOS重度升高的患者比例也更高(P=0.026)。2组患者肺影像学主要改变为磨玻璃样、结节样、间质增厚。2组患者接受驱虫治疗后状均好转,17例患者驱虫治疗后复查血EOS较治疗前下降(Z=3.20,P=0.006),其中的8例患者在治疗后第1个月即可看到血EOS的显著下降(Z=2.52,P=0.012)。结论寄生虫感染相关EPD可以表现为外周血EOS重度升高,其病原学检出率不高,流行病学史的采集对于疾病诊断十分重要。对于有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史、寄生虫抗体阳性、无肺外器官受累的EPD患者,诊断性驱虫治疗可以提高预后。
袁丁马宇雯戴妹薛玲娜欧昌星廖永康张清玲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性治疗
水合氯醛诱发伴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状的药物反应综合征
2024年
1例26岁女性患者因睡眠障碍自行间断服用2%水合氯醛溶液(10 ml、3次/d)2个月。停药2个月后患者出现持续高热(最高40.0℃),全身广泛性皮疹,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伴瘙痒,淋巴结肿大,乏力,食欲减退。实验室检查示丙氨转氨酶1450 U/L,天冬氨转氨酶465 U/L,总胆红素63.9μmol/L,血白蛋白34.3 g/L,WBC 16.2×10^(9)/L,粒细胞0.029,血小板计数132×10^(9)/L,凝血酶原活动度0.35,血肌酐67μmol/L,三碘甲状腺原氨0.7 n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22.18 pmol/L。外周血涂片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予保肝、退黄、补充凝血因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能量支持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3 d后,患者仍持续高热,血白蛋白降至26.2 g/L,血小板降至26×10^(9)/L,总胆红素升至225.0μmol/L,血肌酐升至240μmol/L,粒细胞升至0.17。腹部超声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脾脏进行性增大,且出现胸腔、腹腔、心包多浆膜腔积液。诊断为水合氯醛诱导的伴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状的药物反应综合征。停用抗生素,予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1次/d,3 d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各项指标好转,皮疹逐渐消退。1个月后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至停药,皮疹未再复发。随访近2年,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均正常。
李敏杨世英张立婷
关键词:水合氯醛嗜酸粒细胞增多药疹
塞利尼索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伴中性粒细胞增多1例及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塞利尼索治疗含有多个不良预后因素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伴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21年5月收治的1例MDS/MPN伴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0岁男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及前体细胞,骨髓形态示系增生活跃伴有发育异常,二代测序示SETBP1、ASXL1、NRAS、KRAS、U2AF1基因突变,诊为MDS/MPN伴中性粒细胞增多。应用去甲基化药物联合塞利尼索治疗有效,疾病病程由进展恶化转为稳定,生存质量提高,血液学指标改善。结论MDS/MPN伴中性粒细胞增多是罕见的血液肿瘤,目前无标准治疗方法;应用去甲基化药物联合塞利尼索治疗安全有效,为不适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并可能为病人带来临床获益。
孙振容赖琴城刘昊东綦畅鹏冉学红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基因突变
粒细胞增多病因分类及诊断
2024年
粒细胞增多是一组肺部粒细胞增多的异质性疾病,存在多种病因,可导致单纯肺部受累,也可出现全身多系统病变。目前对肺粒细胞增多所涵盖的疾病范围、分类存在争议,且不同疾病的诊治、预后存在差异。现就肺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分类、诊断思路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相关疾病的认识。
徐筱蕾徐保平
生食感染广州管圆线虫蜗牛引起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1例
2024年
本文报道1例生食蜗牛10 d后出现持续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状的男性病例。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史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病。予以阿苯达唑驱虫、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后康复。本文梳理该患者的诊疗历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户梦婷张栋贾沛瑶陆旻雅周梦兰郭佳钰苏慧婷高羿席婧媛朱华栋杨启文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寄生虫
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致脑病1例
2024年
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常见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有脑梗死、脑出血、感觉性周围神经病,而脑病较少见,现报道1例HES致脑病。1 病例患者,男性, 82岁,因“发热伴意识障碍10 d”于2022年2月18日入住苏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患者2月8日因“尿频尿急3年”入住我院泌尿外科,住院当天出现发热,睡伴纳差、乏力,偶有咳嗽咳痰,胸部CT提示:两侧胸腔积液伴两下肺膨胀不全,左肺尖陈旧病灶可能,两肺纹理增多,肺气肿,左肺上叶小结节.
赵慧敏徐勤荣冯红选陈鹏
关键词:肺膨胀不全左肺上叶小结节胸部CT肺尖

相关作者

张英英
作品数:25被引量:36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研究主题:艾灸 老年人 针灸疗法 哮喘 衰老
谢艺青
作品数:8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脑部损害 嗜酸性胃肠炎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血清HBV标志物 血清HBV
杨永清
作品数:214被引量:1,04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研究主题:哮喘 针灸疗法 针灸 针刺 针灸学
张琴琴
作品数:24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脑膜癌病 脑脊液细胞学 结核性脑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误诊分析
玄风华
作品数:13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Q11 白细胞升高 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嗜酸粒细胞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