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篇“ 唱导“的相关文章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
- 2023年
- 南北朝时期,佛教唱导开始盛行起来,形成了非常明确的专业化发展趋势。释慧皎《高僧传》记录了南北朝时期涌现的一大批擅长唱导、以唱导闻名于世的高僧大德,还对南北朝时期的唱导进行了理论化的总结和概括。南北朝时期逐渐走向专业化的佛教唱导一经在中土各地开展和传播起来,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
- 韩焕忠
- 关键词:南北朝唱导佛教中国化
- 唱导和俗讲 推动佛教音乐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 2023年
- 在“改梵为秦”的中国化佛教音乐出现后,“倡导”和“俗讲”两种弘法形式接续促进佛教音乐中国化进一步发展:南北朝时期,“倡导”将佛教音乐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唐代,“俗讲”又为佛教音乐增添了浓浓的通俗色彩。由此,中国佛教音乐得以进入鼎盛时期。佛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是佛教音乐中国化逐步完成的过程。
- 王佐伊
- 关键词:佛教音乐弘法俗讲南北朝时期地域文化
- 河湟高僧道照(麴瞻)的唱导与琴学贡献研究
- 2022年
- 释道照是南朝刘宋时著名的唱导高僧,乃西平(今青海西宁)麴氏大族后人,生于前凉时期,年少便擅长书写,博通经史,十八岁时出家为僧,云游至南朝刘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弘法,以善唱导而著称,为南朝宋初备受推崇、独步江南的唱导高僧。琴家麴瞻,西平人氏,通晓音律,善于琴论,为琴学理论著书立说,提出古琴音乐美学理论,以琴论闻名于史。学界多认为,南朝刘宋唱导高僧道照和琴家麴瞻实为一人,但因史料匮乏而未有相关论证。考诸史籍,在详述二者生平事迹与社会贡献的基础上,梳理出二者间的联系,均为南朝刘宋时人,同为西平人氏,麴氏之后,麴瞻又或为琴僧,因此二者盖为一人。河湟高僧道照(麴瞻)是两晋南北朝河陇高僧下江南弘法的代表,为佛教和古琴文化的弘扬作出了重要贡献。
- 梁霞
- 关键词:唱导
- 六时礼忏与佛教唱导——黑水城出土的两件《寅朝礼》研究
- 2021年
- 俄藏黑水城出土的两件《寅朝礼》文本,其创作是受到隋唐三阶教礼忏文本的影响。通过与敦煌本《七阶佛名经一卷》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黑水城所出两件《寅朝礼》是独立、完整的礼忏文本,并且保留了佛教唱导的仪式。《寅朝礼》所反映的先礼忏、后唱导的信仰实践是魏晋隋唐以来普遍流行的佛教修行仪式,尽管夏元时期三阶教已经灭亡,但作为佛教内部和世俗社会普遍流行的礼忏文和礼忏仪式,《寅朝礼》同六时礼忏一道,仍然广泛流行于中国古代社会。
- 周泽鸿
- 关键词:佛教三阶教唱导
- 佛教唱导文本与上梁文经典体式的成型
- 2021年
- 上梁文独特的文体形态和丰富的审美内涵,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宋代上梁文,而对于“骈-韵-骈”经典体式的文体追溯尚不多见。笔者曾与朱迎平教授合撰论文探讨上梁文文体的形成,认为其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远源,即中国古代祝颂礼仪和祝辞;二是近源,包括敦煌民俗(如驱傩与驱傩“儿郎伟”)和佛教文化影响。尤其注意到上梁文中以“儿郎伟”领起的“三三七七七”体与唐五代敦煌佛教歌辞和讲经文的关联。
- 张慕华
- 关键词:上梁文文体形态审美内涵体式唐五代
- 日本中世佛教唱导文献中的孝思想探析
- 2020年
- 通过安居院流唱导文与中世圣德太子传记的解析,可以一窥日本中世"孝"的独特之处。安居院流唱导文献着重赞颂父母恩德,区分儒佛二家之"孝"的意识强烈,且主张儒佛皆重"慈父之恩",强调"母恩胜父恩"。同属唱导文献范畴的太子传则突出强调了太子孝父之事,将"太子之孝"拟作"天子之孝",以孝养故事为媒介,把太子塑造成统御佛教与儒家于一身的人物,儒佛融合之色彩浓重。此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孝思想的弘传。
- 翟会宁
- 关键词:唱导圣德太子
- 佛教唱导文本与上梁文经典体式的成型
- 2020年
- 上梁文是历史悠久的建筑民俗文体,其名始见于唐五代,其体定型于宋代,经典体式为“首尾俪语,中陈六诗”。上梁文经典体式的成型与佛教唱导文本,尤其是斋文、讲经文等关系密切。受佛教咒愿与功德思想影响,唐五代敦煌上梁文形成以赞叹功德和次第发愿为主体的基本模式,然其体式驳杂,寄调“儿郎伟”民间辞曲,尚未具备稳定的文体形态。宋代上梁文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骈—韵—骈”的经典文体定式,其“首尾俪语”的行文布局与宫廷佛教斋文如出一辙;而其“三三七七七”体韵诗及骈韵组合体式,在唐代佛教讲经文等唱导文书中不乏其例。可以推断,宋代文人巧妙地借鉴了佛教斋文、讲经文等唱导文本的文体样式,最终创出别具一格、雅俗圆融的上梁文经典体式。追溯上梁文的成型之路,或可窥见社会文化诸因素对中国古代文体发展的重要影响。
- 张慕华
- 关键词:佛教唱导文体上梁文讲经文
- 399年宝贤写卷即东晋昙无兰抄略《千佛名号》考——兼论5世纪前的古法唱导与佛名抄略本的关系被引量:3
- 2020年
- 本文首次公布安徽博物院藏399年宝贤写卷的完整录文,并通过对比宝贤写卷与昙无兰《〈千佛名号〉序》中的记载,证明其真实身份很可能就是东晋昙无兰抄略自《贤劫经》的《千佛名号》(或称《贤劫千佛名经》)残卷,而该文献此前久已失佚。文中进一步推测,作为现存最早的抄略类佛名文本,写卷(即《千佛名号》)制作最初可能是基于唱导古法(即5世纪之前的唱导作法)的仪式实践需求——古法唱导中的两个主要仪式程序,可能分别催生了佛名和因缘譬喻故事两类抄略本,二者在古法唱导仪式中可能存在伴生关系。同时,这件写卷不仅为研究古法唱导提供了首件实物例证,也有助于理解5世纪前中国佛教八关斋日的仪式活动实践。
- 李灿
- 日本所传“声明”与敦煌佛教“唱导”及“赞文”——一个比较研究
- 2017年
- 本文依据隋唐五代时期从中国传入日本并保存至今的佛教'声明'资料,结合敦煌佛教写卷中的相关记载,力图厘清中国敦煌中古佛教'倡导'、'礼赞'的仪式场景与曲线构成,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至今仍保存于日本的源自印度的佛教'梵呗'形式在中国其后的发展中受到中国传统'燕乐'清商律调影响而形成'法曲'的文化现象。
- 姜伯勤
- 敦煌佛教唱导小考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通过考察唱导的生成和流变,发现唱导在不同时期的内容有继承有演变。通过考证敦煌的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唐时期唱导并未衰废,而是广泛存在于敦煌当地斋会、布萨、水陆等各种佛教法会中,唱导文趋于程式化,以更加宽泛的忏悔文、回向发愿文、布萨文等形式出现。作为"宣唱法理,开导众心"的唱导内容,又得以通过俗讲中佛经类故事变文得以实现。
- 喻民军湛如
- 关键词:敦煌佛教唱导
相关作者
- 李英武

-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唱导 南北朝时期 说唱艺术 导论 艺术特征
- 张慕华

- 作品数:23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 研究主题:上梁文 文体 佛教 文体形态 敦煌写本
- 傅暮蓉

- 作品数:32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央音乐学院
- 研究主题:古琴 梵呗 佛教 华严字母 查阜西
- 胡晓东

- 作品数:44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 研究主题:佛乐 音乐 仪式音乐 唱腔 民歌
- 张二平

- 作品数:22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 研究主题:陈寅恪 志怪小说 道家 唱导 《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