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篇“ 后组筛窦“的相关文章
- 鼻内镜下切除原发后组筛窦内翻乳头状瘤
- 2018年
-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原发后组筛窦内翻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收治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原发后组筛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2例,对治疗效果进行记录观察。结果:患者术后每周复查1次,均未见复发。结论:对原发后组筛窦内翻乳头状瘤采用鼻内镜下切除效果显著。
- 王景辉
- 关键词:鼻内镜疗效
- 多层螺旋CT对后组筛窦的观察及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国人后组筛窦解剖特征的研究价值,为鼻内镜相关手术提供影像解剖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0例后组筛窦的多层螺旋CT资料,从不同层面及不同方位观测后筛窦的气化发育情况。结果根据后组筛窦与蝶窦的相邻关系将后组筛窦分为蝶前型、蝶侧型和蝶上型;根据后组筛窦与视神经管的毗邻位置关系分为管前型、半管型、全管型、蝶鞍型和管周型,结果发现属蝶前型672侧(56%)、蝶侧型396侧(33%)和蝶上型132侧(11%);管前型的占34%(408侧);半管型的占21%(252侧);全管型的占28%(336侧);蝶鞍型的占15.83%(190侧);管周型14侧(1.17%)。视神经结节发生率为22%(264侧)。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可对后组筛窦及毗邻关系作出准确合理的术前评估,对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曾蓉向子云
- 关键词:后组筛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处理
- 后组筛窦切除经鼻蝶入路的模拟手术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双侧后组筛窦切除扩大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周病变的方法。方法选用10%甲醛溶液固定的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经鼻蝶手术,探索手术路径和范围,对鞍周结构进行观察。结果①在10例模拟入路中,均可以完整暴露蝶窦前壁;在蝶窦前壁,双侧筛窦外侧壁最大间距为(30.69±4.03)mm,蝶腭孔上缘至颅底距离为(16.02±2.23)mm;②扩大入路可以显露双侧视神经管、蝶骨平台、鞍结节、鞍底、双侧海绵窦下壁。切除垂体后可暴露海绵窦内侧壁及上斜坡;⑧在蝶窦前壁和蝶窦内均有明显的解剖标志。结论后组筛窦切除扩大经鼻蝶入路可以较好的显露鞍周结构,手术具有直视、损伤小的优点。
- 范翔王海军初国良蔡赣桥樊韵平
- 关键词:经蝶入路筛窦显微外科技术
- 来源于后组筛窦的后鼻孔息肉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后组筛窦的后鼻孔息肉(CP)的临床特征、诊断以及鼻内镜下手术方法。方法:总结2002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11例后组筛窦的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鼻腔及鼻窦内病变情况、鼻内镜手术方法及注意要点以及临床疗效。结果:11例均在鼻内镜下完成手术,术中见11例CP根部均来自后组筛窦开口处。后组筛窦内3例(27.3%)伴有囊肿,5例(45.4%)窦内有明显息肉,3例(27.3%)表现为窦内黏膜水肿息肉样变。术中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2年,无息肉复发者。结论:后组筛窦的CP多来自后筛窦口,可能由窦内囊肿演变而成。鼻内镜下切除息肉同时需开放后组筛窦清除窦内病变,彻底清除病变后不易复发。
- 陈峰高下俞晨杰戴艳红陈杰覃道芬
- 关键词:后鼻孔息肉筛窦内镜术
- 探讨开放后组筛窦、蝶窦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中的必要性
- 2007年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变往往涉及多个鼻窦,包括额窦、上颌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及蝶窦。近10余年来,鼻内镜外科技术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重要手段。鼻内镜下纠正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恢复和重建鼻腔、鼻窦良好通气和引流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主要目的。我们发现开放后组筛窦、蝶窦与否在鼻内镜手术中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有着相同的治愈率。
- 施海明
- 关键词:鼻内镜外科技术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后组筛窦蝶窦前组筛窦
- 走行于后组筛窦内的视神经损伤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走行于后组筛窦内的视神经损伤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走行于后组筛窦内的视神经损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及预后。行经额部开颅硬膜外入路手术11例,经硬膜下入路手术5例,硬膜外与硬膜下联合入路6例。结果术后视力提高12例,无变化9例,视力下降1例;出现脑脊液漏5例。结论走行于后组筛窦内的视神经损伤比较少见,视神经管CT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经颅硬膜外入路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 王剑童绎傅继弟张天明邱锷徐亮
-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筛窦神经外科手术
- 后组筛窦切除扩大经鼻蝶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 目的:探讨双侧后组筛窦切除扩大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周病变的可行性.并对相关显微解剖结构进行测量。
方法:3例尸头正中矢状面切开共6侧.熟悉相关解剖结构.寻找可应用的解剖标记.并进行显微结构的测量。另取10例完整尸头...
- 范翔
- 关键词:鼻窦手术手术入路显微外科
- 文献传递
- 鼻内镜引导下切除原发后组筛窦内翻乳头状瘤
- 2005年
- 目的:探讨原发于单侧后组筛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对7例原发于单侧后组筛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鼻窦CT、应用鼻内镜下鼻内进路肿瘤切除的外科方法及预后。结果:原发于后组筛窦病例占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9.21%(7/76),随防6个月至5年,其中1例复发。结论:术前高精度的鼻窦CT对准确估计病变程度、范围、预测预后及确定手术方案是必须的。经鼻内镜鼻内进路切除原发于后组筛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可以作为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对术后复发的病例,如果病变局限于鼻腔及鼻窦内的可以鼻内镜下再次手术。
- 阎艾慧李巍姜学钧李惠萍高翠英
- 关键词:后组筛窦乳头状瘤内翻鼻内镜外科
- 成人慢性上颌窦炎和后组筛窦炎的细菌学研究
- 目的:通过研究成人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分布及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治愈率提供理论指导;同时探讨真菌在本病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在内镜鼻窦手术中收集37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上颌窦和后组筛窦的分泌物作为标本,分别...
- 左可军
- 关键词:成人细菌学药物敏感试验
- 文献传递
- 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治疗后组筛窦及眼球后病变38例临床探讨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治疗后组筛窦及眼球后病变的疗效。方法 使用国产内窥镜对 38例 ( 42侧 )病人施行手术治疗 ,其中鼻窦炎鼻息肉 30例 ( 34侧 )、外伤 5例 ( 5侧 )、肿瘤 3例 ( 3侧 )。肿瘤病人术后结合放疗 /化疗。结果 按照海口会议 ( 1997)临床分型分期标准 ,鼻窦炎鼻息肉治愈率 83 33 %、好转 10 0 %、无效 6 6 % ,外伤病人术后眼部症状消失、视力提高 4 2~ 5 0 ,肿瘤病人术后随访 2 4~ 48个月无复发。结论 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是治疗后组筛窦及眼球后病变的理想方法。强调术前CT扫描检查。
- 陈顺标
- 关键词:内窥镜后组筛窦眼球后外科手术
相关作者
- 施海明

- 作品数:39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鼻-鼻窦炎 细菌生物膜 声带息肉 显微镜检查 疗效比较
- 段晋明

- 作品数:7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CT表现 蝶窦 视神经管 CT 后组筛窦
- 丁汇清

- 作品数:46被引量:121H指数:8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东方医院
- 研究主题:CT 肝癌 放射学 腰间盘突出症 介入性
- 张秋菊

-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鼻渊舒口服液 三点法 鼻中隔 胆脂肿瘤
- 汤亚伟

- 作品数:22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 视网膜脱离 时钟 面神经 面肌痉挛